全球化视野中的华文出版大势

发布时间:2021-04-14 00:32:15


  9月21日,作为海峡两岸出版交流20年纪念活动之一,第13届华文出版联谊会——海峡两岸和香港、澳门华文出版论坛在台湾圆山饭店举行。海峡两岸和香港、澳门华文出版人——以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副主席杨德炎为代表的大陆代表团、以台湾出版事业协会理事长陈恩泉为代表的台湾代表团、以香港联合出版集团总裁陈万雄为代表的香港代表团和以澳门出版协会理事长陈雨润为代表的澳门代表团欢聚一堂,分别以“探讨全球化浪潮中华文出版所扮演的文化角色与面对发展困境,并进一步提出积极参与国际出版竞争的策略”和“提高海峡两岸和香港、澳门的华文出版合作进行共同发展,将华文出版产业推向世界传媒,与国际出版媒体并驾齐驱”两方面为议题,共同探讨了全球化视野中华文出版界所应扮演的角色。
  现状
  大陆图书市场呈六趋势 澳门出版业界喜忧参半
  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所长郝振省结合第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分析了当前大陆华文出版市场趋势和走向。据介绍,本次调研数据显示,分别以文学、综合、文化、科学、教育、体育六个类别图书的市场数据描述了大陆市场销售现状。郝振省认为,这六类图书市场的趋势有六大特点:一是文学类市场量大点多:国学回归、读史复苏领跑,青春文学涌动;二是经济类本土化渐热;三是儿童类原创高歌猛进;四是生活类强势上升;五是外语类平淡稳健;六是科技类农村市场有待开发。
  对于大家一直关注的澳门出版业,澳门出版协会副理事长王国强、澳门大学出版中心高级技术员钟丽琴作了介绍。据悉,自2000年以来,澳门出版业面临人民币大幅升值,以及印刷业者面对因博彩市场开放而大量流失人力资源的威胁,导致印刷成本上涨,间接阻碍了澳门出版业发展。可喜的是,访澳旅客人数进一步突破至2600万人次,加上外资公司员工增加,出版业界人士憧憬市场份额有不断扩大的趋势,因此先后有多家外文书店开业。澳门每年在4月、7月及12月有三次大型的书展,分别由澳门出版协会及一书斋举办,每次均展出逾一万种图书。此外,澳门特区政府对学校图书馆、大学图书馆以及各部门的图书购书经费也增加预算,促使图书市场有一定的发展空间。
  困境
  翻译问题仍然是首要问题 只重视华侨市场不利推广
  华文出版“走出去”面临的不只是一种向外销售的概念,因为出版是文化的艺术创造,在价值上远超于文化经济的评价,因此也必然面对比一般商品更多的海外困境。台湾图书出版事业协会北京联络处主任刘筱燕就此提出自己的观点。她从翻译、选题策划能力、销售能力、出版人才四个方面分析了华文出版的困境。她认为,如何遵从外国读者的阅读习惯,又能真切表达原有作品的意义,是目前华文外译的最大困难。她说,长期以来,选题国际化的问题一直在华文国际出版论坛上被讨论,但如何遵从国外阅读者的习惯思考、如何企划出国外读者喜好的选题、如何将传统文化恰切转化为国际作品的主题等等问题,华文出版始终没有确切的方向可以遵循。在版权销售上,华文版权也一直没有专业的队伍协助海外营销;在实体销售上,我们也没有如贝克•泰勒(Baker & Taylor)、英格拉姆(Ingram)可以掌握出版品对全球经销的批发商。目前,依靠各出版贸易公司或是小型独立的经销商在国际的展销以及海外书店展售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有更多专业营销的做法,不仅是图书的营销,还要夹带文化的营销,这都是我们所缺乏的能力。在管理上与创意上,国际出版人才的缺乏,是长期困扰出版产业的问题。
  对此,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总经理陆国燊有同感。他从六个方面对华文出版在国际出版中的形态作了仔细分析。他说,第一,中文出版者往往只重视华侨市场,不知华侨在美国2.5亿人口中只有300万(即香港人口的1/4),来自“五湖四海”,况且可以中文阅读的人口不及一半,除纽约及旧金山外,分散居住在与中国相若的一块广大土地上,口味各殊,兴致各异,宣传、推广更无从说起。第二,外国市场专业性强,而出版业是一种文化品牌事业,打造文化品牌最不容易。华文小说近年来由外国如企鹅等出版社英译的不少,小说出版占英语市场出版的50%,成功机会较高;对外汉语教学,大陆目前出版了不少这类图书,但个别出版物存在策划性弱、滥竽充数的问题。第三,每年出版图书的数量很重要。每年出版五六十种书的出版社为小型出版社,而每年出版20种书以下的出版社会被中盘商遗忘,继而在书店书架上占不到位置,又如何跟读者见面?这就是说,要有一定的投资规模才可以活下去。第四,除纸张出版外,还要尽量利用新媒体方法推销,是否要在网上出版则视乎内容及品种而定。第五,依靠海外华人、华侨及从事东亚研究教育的人士为桥梁,这类人士来自港台的固然多,近年来从大陆外出的也不少,但毕竟从事理工(近年则为商管)者为多,可以在文化媒体上作深层沟通的则较少,但鉴于从事广播及新闻的双语人才总可以加以利用。第六,过渡期可以成立双语出版社,以中英文面对“内外”出版,灵活性也加大了。
  对策
  打通华文外文出版通道 “走出去”宜更加务实
  陆国燊认为,打通华文出版与外文出版的鸿沟是一个契机。他说,其实近10年来有不少外资出版社,就各自所长的品种正在这方面尝试,英资出版社在香港经营已过半世纪,他们的产品在大中华区内,例如英汉字典及英语教育上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而美国的大专教科书及经管出版社如麦格劳•希尔及约翰父子公司也先后从事中文出版,而一家由汤姆森出版集团分割出来的美国/加拿大出版社Cengage Limited在亚太区销售大专教科书的同时,以新加坡为基地也跟国内出版社出版对外汉语教学用书。以上出版社的亚洲区总部都分别设在香港、台湾地区或新加坡。当然,香港英资出版社基于在香港有强大的学校市场占有率,涉足汉语市场出版不足为奇,但几家美国出版社从事出版只数年的事,他们可以立足就可以证明其汉语市场也有空间。
  此外,在多媒体的冲击下,华文传统出版企业应如何应对?台湾远流出版公司董事长王荣文说,流通五六百年的纸本出版载体,眼看就要被新兴的数字载体、网络媒体所取代。业者共同面对日新月异的信息软、硬件和电子载体如电子油墨、电子纸的发展,也共同面对停滞不增的纸本阅读人口,以及没有稳定收入的数字出版流通及阅听付费的商业模式。要在不确定的困顿时代“减量生产、做足市场”,要“跨界结盟、创新典范”,度过转型学习的黑暗时刻。海峡两岸和香港、澳门出版人当下要努力的是:善用全球中文热机会,培育未来世界各国的华语文人才和意见领袖。王荣文畅想,只要“华语文出版市场的区域一体化”形成,可以想象的图景是:海峡两岸和香港、澳门各大城市都可以买到彼此的书,无论繁简;作家、学者的邀访交流将更加方便;版权的合作、产制的分工,特别是“品牌经营”受到鼓励和保障。除此之外,当下可做之事应更鼓励两岸出版的科技研发、交流,成立有版权保护,可协助电子书、电子杂志流通的网络科技平台,通过合作,融会繁体及简体中文的数字阅读美感,加速华语文在数字和网络时代全球流通的影响力。(记者 章红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