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暴力,家长有没有责任

导读:校园暴力,家长有没有责任

  前不久,三名中国留学生在美国因虐待同学,终以绑架、殴打罪名分别获刑6年、10年和13年之事,在国内引发热议。这三名中国留学生从小的家庭教育如何虽然我们不得而知,但是从他们虐待同学的具体行为之恶劣程度上,他们受到的是什么样的家庭教育,已经给了人们太多的猜测与联想。

  其实校园暴力在国内也已经屡见不鲜,甚至严重程度比这一起发生在美国的“事件”有过之无不及。为何同样是中国孩子之间的校园暴力事件,发生在美国的却引发了国人的极大关注和热议?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美国用的是法律手段处理这一事件,而国内对校园暴力长期以来一直仅仅停留在道德层面,最终还是以“教育教育”为处理结果。

  国内校园暴力屡禁不止,愈演愈烈,用法律尺度解决已是当务之急。

  全国政协委员巩汉林今年两会上提案关注了校园暴力。他从家庭的角度阐述了暴力产生的原因。他说,一些孩子受到校园暴力之后,可能会留下一辈子的心理阴影,全社会都应该重视这个问题。孩子犯错因为年纪小可以原谅,但“养不教父之过”,对家长和学校要采取措施,家长要负责任,。校园暴力事件,更多的责任在于父母。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侨联副主席朱奕龙则从必须建立法律干预上呼吁关注校园暴力问题。他认为,由于校园暴力干预机制滞后、作恶成本低,国内校园暴力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当务之急是要通过立法来加强对校园暴力行为的预防和惩罚,进一步明确家长、学校在校园欺凌中的安全教育、管理和防范责任。倡导社会各类预防欺凌、研究欺凌的机构以及公益性组织和专家参与其中,尽快建立一套完善的校园预防暴力防控体系。

  校园暴力追究到家庭这一源头,家长中会不会有谁觉得冤枉?

  该清醒了!

  长期以来,我国的学校教育一直偏重于知识教育。教师被沉重的教学任务以及升学率压着,学生也被老师布置的作业压得喘不过气来,师生间处于一种紧张的“学习”关系中,很少有时间进行交流和沟通。另外,带有暴力倾向的影视作品、书刊对青少年暴力行为的形成影响很大。校园暴力是家庭、学校、社会多方叠加的结果。但是孩子是父母所生所养所育,作为家长,要明白社会不是“世外桃源”,学校也难以为你的孩子专开“小灶”,自己的孩子自己必须管,孩子们是一张白纸,最早在纸上写字之人是父母,孩子的榜样也是父母。父母的一言一行,孩子都会看在眼里,学在行为上。有些父母看自己的孩子受了欺负,就会用极端的态度和孩子说“谁打你你就打他,谁欺负你你就欺负他。”我们时常会看到,两个小孩打起来,最后的结果是两个家长打起来了。有的家长自己人格就不健全,在孩子的教育上疏于管理,或者过于严苛或者过于溺爱,这样的家庭对孩子的人格培养起的是破坏作用,特别是现在,许多父母在面对社会大环境里,自身产生的紧张、恐惧、冷漠、自私等不安全感,在家庭中潜移默化地传染给了孩子,使孩子们在成长的过程中也产生人格障碍,有人格障碍的人,极易诱发暴力倾向。

  做父母的,不仅有责任担负起孩子的吃、穿、住,更有责任担负起孩子健全人格的养成。

  你知道吗?——6成90后遭受过校园暴力,“嘲笑辱骂”占比最高。

  据网络贴吧报告显示,6成90后吧友都遭受过校园暴力,其中“嘲笑辱骂”以40%的比例占据校园暴力行为中的第一位,面对这种情况,只有12%的人选择告诉老师家长,32%的人则会采用自己的方式来解决——以暴制暴。有人认为,此举实属无奈,老师家长的保护范围有限,无法让自己时刻处于被保护的状态,有的时候求助后,欺凌者更会选择在老师家长监控缺失的时候,变本加厉地予以报复,这种情况下如果不积极自我保护,情况会更糟糕。所以,在90后看来,遇到校园暴力,以暴制暴只是一种自我保护,也是最直接的解决问题的途径。

  孩子在学校是否经历过暴力事件?孩子有没有以暴制暴的念头?——身为家长,这些,你知道吗?

  家长们,再不能光知道教育孩子应该吃什么不能吃什么了。

  放眼望去,现在的很多家长,除了对孩子的分数特别关注外,其次关注的就是怎么让孩子吃好。注重学习和身体健康当然没错,但是在教育自己的孩子什么能吃什么不能吃、怎么好好学习的时候,也要教会孩子话该怎么说,什么能说,什么不能说;遇到挫折应该采取什么态度才是正确的全面的。让孩子对待挫折和困境是绕道而行,还是想办法克服;遭遇打击是该以牙还牙,还是用脑袋思考应对……孩子的启蒙教育全在家长手里。

  比如有家长透露,某学校某班级里曾经有一位“小霸王”,活跃好动,上课不遵守纪律,在课堂里有时无故起身来回走动,脾气粗暴急躁,动辄冲动打人,干扰同学上课,老师多次教育无果,只好请来家长。原来孩子从小生活在家庭暴力的阴影下,父母在家里动辄相互拳脚相加,孩子耳濡目染的都是父母的“战争”场面,他没有觉得打人有什么不对,孩子在学校的表现,父母知道后,一边痛心哭泣,回到家里还是对孩子一顿打,在这样的家庭里成长的孩子怎么可能没有暴力倾向?!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每个人的第一成长地。家庭教育主体责任的不到位或者缺失,都是导致校园暴力的内因。孩子在成长中,无论勤奋、宽容、善良、乐于助人的优良品质,还是懒散、自私、暴戾、不负责任的不良习性,都不是孩子天然固有的,都是后天习得的。所以,每一个做家长的,在孩子成长过程的每一个阶段每一个方面,不但不能掉以轻心,还应该对肩头上的为人父母之责,深怀敬畏,倾心尽力。
(编辑: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