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历史]国内首个集合信托计划:上海外环隧道项目资金信托计划——登上了大世界基尼斯之最

发布时间:2020-10-16 03:57:15



  2002年被认为是信托业“立春”之年,这一年爱建信托推出了上海外环隧道项目资金信托计划,成为《信托法》出台后国内首个真正意义上的信托产品。它改变了一对一的信托业务,使信托公司可以接受两个或两个以上委托人的委托,集合管理、运用、处分信托资金。

  个人投资者第一次发现,通过购买信托产品,也可以参与投资重大工程,并分享投资收益。上海外环隧道项目资金信托计划受到追捧,原本预计一个月才能卖完的5.5亿元资金信托计划,只用了一个星期就认购一空。自此,中国信托业开始步入“受人之托,代人理财”本源业务的坦途。至今年上半年,全国54家信托公司管理的信托资产总额已突破1万亿元大关,达12583.55亿元。

  见证首单 5.5亿一周售光扎钞纸堆成小山

  2002年7月18日,是国内首个真正意义上的信托产品——上海外环隧道项目资金信托计划推出的首日。选中这一天并不是为了讨吉利“要发”,而是因为同日中国人民银行颁布的《信托投资公司资金信托管理暂行办法》正式实施,集合资金信托获得了“准生证”。“个人投资者也可以参与投资重大工程,并分享投资收益”,当时的媒体报道中几乎全部是这样描述集合资金信托第一单的。对于这一新生事物,先后有60多家媒体争相报道,使得按照规定不能做广告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一下火了。

  当时担任上海爱建信托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企划部经理的李忠诚回忆,上海外环隧道项目资金信托计划总量为人民币5.5亿元,5万元起卖,资金信托期为3年。虽然不得承诺信托计划的最低收益,但预计该信托计划可获得5%的年平均收益率。而当时正值股市低迷,加上媒体的报道,出现了上海人汹涌“建隧道”的现象,汉口路110号爱建金融大楼底层大厅挤满了提着现金买信托计划的人。爱建员工看到还有个江苏人开车来,提了两只箱子,里面倒出来有几百万人民币。李忠诚最难忘的是,有一天,捆扎一万元的扎钞纸居然堆成了小山,把银行收银员的脚也埋没了。5.5亿元结果只用了一个星期就认购一空。

  

  挂钩市政工程登大世界基尼斯

  集合资金信托第一单还登上了大世界基尼斯之最。www.trustlaws.net

  如今,爱建信托已搬到零陵路599号。在爱建信托的保管箱内,记者见到了上海大世界基尼斯总部颁发的两块奖牌和一座奖杯,两块奖牌上分别写有“大世界基尼斯之最——最早的市政建设项目资金信托计划”和“最早的市政建设项目资金信托计划——荣获大世界基尼斯十年回顾特别奖”的字样。

  上海外环隧道项目资金信托计划发完后,上海大世界基尼斯总部主动找到了爱建信托。李忠诚清晰记得,当时正是他接的电话,对方表示上海外环隧道项目资金信托计划是首创,很符合上海大世界基尼斯申报条件。李忠诚听后很兴奋,向领导汇报后马上填表申请,过了一个月后,上海大世界基尼斯总部就发来通知入选。2004年春节,由中央电视台、上海东方电视台、上海大世界基尼斯总部联合举办的特别节目“上海大世界基尼斯十年回顾颁证晚会”上,又荣获“大世界基尼斯十年回顾特别奖”。

  提及信托第一单为何与上海外环隧道项目挂钩,现担任爱建股份党委办公室副主任的李忠诚如数家珍:2000年,上海市政府在全国率先进行投融资体制改革,将一些项目向社会招标。2000年2月,一个偶然的机会,爱建的员工在报纸上看到一条关于上海市政工程局发布市政工程对外招商的消息。于是,爱建信托敏感地抓住了这一契机,4月底参加外环隧道和卢浦大桥的招商会;8月11日,爱建信托以17.34亿元的标的赢得了外环隧道28年的专营权(包括3年建设期和25年运营权)。

  回归信托本位6年规模增700倍

  集合资金信托第一单回归了“受人之托,代人理财”这一信托最通俗的理念。6年后重新回头来看,2002年上海外环隧道项目资金信托计划确有其特别的意义——它不仅拓宽了个人投资渠道,也让人见识了信托“有多少想象,就有多大应用空间”的魅力,最后的火爆认购场面使得信托以一种理财新概念开始被市民所接受。

  紧随其后,上海国际信托投资有限公司推出了国内第一个房地产资金信托——新上海国际大厦项目资金信托计划。该信托计划同样是排长队10天售完了2.3亿元。之后,其他城市信托公司也纷纷前来爱建信托调研,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发行的品种也越来越多,有房地产、股权、金融、工矿企业、基础设施以及教育等等,集合资金信托计划成为了信托公司利润的主要来源。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8年9月,全国信托公司资金信托计划共发行了3000多只,发行规模接近4000亿元。6年间,集合资金信托计划数量从1只发展到3000多只,发行规模增长了700多倍。

  狂翻字典后定名叫“计划”

  信托起源于中世纪英国,最初形态是一种为他人领有财产权并代其管理产业的办法。而长期以来在信托存贷款的名目下,国内信托公司实际上从事的就是商业银行存贷款业务,可谓“耕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

  记者在翻阅了大量资料后发现,国内的信托业几起几落,一直走在“发展→违规→整顿→发展”的轨道里,至今已经历了6次清理整顿,这是任何一个金融行业都不曾有过的经历,信托公司也从高峰时期的1000多家,缩减到最近的54家。2001年10月1日《信托法》(详见信托法律网)的出台从原则上确立了信托回归本位的轨迹,《信托法》上明确了信托是指委托人基于对受托人的信任,将其财产权委托给受托人,受托人按委托的意愿,以自己的名义为受益人的利益或特定目的,进行管理或处分财产的行为。之后的《信托投资公司管理办法》和《信托投资公司资金信托管理暂行办法》进一步提供了实际操作的依据。

  现在看来,许多人可能会不解当时为何用“计划”这样的词汇来描述集合资金信托,李忠诚回忆,因为此前是没有参照物的,规定又不能叫“信托凭证”或是“信托债券”,于是,大家只能狂翻字典,而“计划”两字的解释不会引起歧义,最后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购买外环隧道项目资金信托计划要签订合同,但当时第一单的合同规范文本也没有。爱建信托和上海锦天城律师事务所的律师一起,没有参照国外的东西,信托合同文本完全是中国特色的。而且让爱建人骄傲的是,以后,其他信托公司发集合资金信托产品,也沿用了“计划”的这个叫法,文本也都仿照了外环隧道项目资金信托计划的合同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