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丁字母组成的商标

发布时间:2021-02-04 09:46:15


编者按:

前几期,本刊特地介绍了"鹰金钱"、"红豆"、"505"、"豪门"等企业厂家的几个商标。由此可见商标设计得好,构图精美,新颖雅致,适应消费者的心理,可以对扩大商品的知名度及销售起着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这一期给大家介绍一组用拉丁字母组成的商标,以为一些企业在设计自己的商标时引为参考。

运用拉丁字母组成的商标国外比较流行,并且占有很大的比重,外国的企业商标大部分是拉丁字母组合而成的。构成的形式一般是两种:一种是有关名称的第一字母缩写,另·种是全称。

字母商标简单明显,便于使用和制作。它们具有强烈刺激的识辨性,并有引人注目、易于识别、记忆的艺术特征,有诗一般的美妙意境,美丽动人,悦目怡人并给人美的享受,现在为越来越多的人们所重视。我国不少企业也开始使用字母商标。组成的方式,一般是企业商标名称的拼音字头。我国商标也有以汉语拼音拉丁字母组成图案的,现就国外和国内拉丁字母几种表现形式分别归纳其特征:

1.字母的独特性

字母独特性,是将拉丁字母进行艺术加工,塑造简明、突出、又独具一格的形象。其造型没有什么含义。但比通常的字母有大不相同的特点,能给人以新颖、独特的深刻印象。如图1:

740)this.width=740" border=undefined>

这是美国芏多包装设计公司为意大利的阿里塔里亚航空公司设计的标志。用第一字母A的变形,将A的外形和横划加以变化,既不破坏原字的基本形,又有很强的显著性。装饰在飞机的尾翼上,红绿两色的"A"字非常适合、醒目。

2.缩写组合独特性

这种表现形式的变化就更多了,大体归纳为以下几种:

① 扣连的组合。如图2:

740)this.width=740" border=undefined>

利用字母的空间,将字母与字母相互扣连使得此字空间即是彼字,彼字的空间即是此字。这种构成须要巧妙、自然,易于辨认。

②贯通的组合

将字母与字母的部分笔划贯穿起来,并形成完整的整体。有时甚至可以在保持字母易识的前提下加减笔划。见图3:

740)this.width=740" border=undefined>

这是加拿大蒙特利尔"丽索联社"的"丽索"商标。该商标设计颇具匠心,由字头"L、A"。在形式上直线与曲线、粗线与细线、尖利的棱角与柔软的弧线形成强烈的对比,恰到好处的统一在一个商标内,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③共同的组合

将缩写字母加工变形,字母与字母共用部分笔划,这样既省略了笔划,又使字母间的联系更紧密了。

3.字母的形象化将缩写字母加工变形,字母与字母共用部分笔划,这样既省略了笔划,又使字母间的联系更紧密了。

字母形象化是利用字母笔划、结构、空间或组合,加以形象化处理,使抽象的字母有形象感。其造型不仅可以独具一格,而且能密切地联系商品特点、商标内容等,便于记忆和识别。

①利用字母笔划,结构作象形变化:

②利用字母的空间作形象化处理。

③利用字母组合作形象化处理,但要注意不要变成"组字画",仍要保持字母一目了然。

4.字母的象征性

字母象征性的形象具有一定的含义,但形象比较抽象,象征地和内容相联系,仍要求寓意明朗,使人见后不难意会其象征意义。如图4:

740)this.width=740" border=undefined>

这是意大利的"CIMET"的"C"字冷冻设备商行商标。这是以产品牌名或企业名称的简称(首字母简略式)或只取一个字母的缩写法。

5.字母添加法

这种表现形式仍然是以字母为主体,变化字母并简练地附加其它形,使字母形象化或象征性的表现内容,但添加形要求简练,不喧宾夺主为好。

"白菊"BAIJU。如图5:这是北京市兰菊电器公司的洗衣机商标。

740)this.width=740" border=undefined>

设计文字商标以字母形式作为出发点,好象作曲家能够根据一组音符作一段乐曲。作为设计师来说,为一个商标选择了最合适的因素,并将这样因素融合成一个整体的完美形式制造出一个合理的令人难忘的设计,就可以达到易于识别和感人的艺术效果。

近代国外在商标设计上又出现了弧形追随、斜线追随、旋转追随和纵向追随等各种新技法。由于变焦镜头利用、采用在曝光同时进行变焦方法来获得一种放射性线条,使画面有虚有实,达到"以虚射实""虚实相出的效果。如图6:

740)this.width=740" border=undefined>

以上所述,单独以拉丁字母构成商标标志的表现形式,只是商标标志的构成方式之一,是否要采用这一构成方式完全要根据内容的需要决定,具体的采用哪一种表现形式,也要结合内容进行构思。只有根据有关名称提供的字母,联系其名称、范围、形象、特点、性质、含意等内容,充分发挥想象力,才能创作出简洁、独特、内涵丰富、饶有意趣、表现形式美、文字意象美的商标标志。

编辑日期:1995·9

作者:梁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