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探寻民企共同发展路径

发布时间:2019-08-06 04:19:15


进一步加强三地工商等相关部门的协作,建立区域性自主创新体系,推动实施一体化品牌战略……这是在 10月28日召开的长三角民营经济发展论坛上,与会代表一致认同的三地民营经济发展思路。协作、创新和品牌,也是本次论坛签署的《苏。州宣言》中的关键词。昔日我国民营经济的起始地,如今正酝酿着一场持续而弥久的合作与改革。
10月28日,由苏州市政府、苏浙沪三地工商部门联合主办的首届长三角民营经济发展论坛在苏州开幕,国内多位知名经济学家以及苏浙沪三地知名企业家和工,商部门负责人,就当前民营经济发展面临的困境、出路以及“品牌建设”等进行了深入对话。
协 作
据统计,长三角16个城市去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0000亿元大关,达到33859亿元,占全国的比重达18.6%。16个城市中,GDP超过千亿元的城市已经达到11个,超过2000亿元的城市达到6个。长三角地区以占全国2%的土地和1/10的人口,创造了全国1/4的生产总值和1/3的外贸出口,吸引了全国2/5的外资,成为中国经济强有力的增长极。
沪商对把本土品牌推向.国际市场轻车熟路,浙商拥有敏锐的品牌挖掘意识,苏商缔造了众多的品牌旗舰……尽管苏浙沪三地民营经济发展均取得了不俗成就,但从长远来看,加强区域合作与交流,从更高起点、更大范围、更深层次谋划民营经济的发展,已成为苏浙沪三地的迫切需要。
“长三角民营经济要开展紧密合作交流,实现资源互补,培育创造更优良的市场环境,为做大做强区域经济,推动社会和谐发展发挥积极作用。”这在本次论坛上签署的《苏州宣言》中得以明确。
根据本次论坛讨论的内容,苏浙沪三地还将进一步深化商标保护协作,在跨地域打击商标侵权方面加大力度;同时进一步探索在著名商标认定方面的合作。
此前,浙沪苏皖三省一市政协发起筹备的长三角 (浙江)民营经济研究会5月24日已在杭州宣布成立,对地区民营经济发展的理论、政策、法律、实践等诸多方面的问题展开深入研讨,对区域民营经济协作进行了理论上的指导。
创 新
作为我国民企的综合冠军,浙江省有个体工商户172.7万户,民营企业35.9万家,从业人员855万人。成绩面前,浙江省工商局副局长徐志祥同样清醒地认识到浙江民营经济发展的局限性。他在本次论坛上一针见血地指出:浙江多数民营企业走的是一条低成本扩张的发展路子,许多企业进入的往往是投资不大、技术简单、产品易于模仿的传统领域。因此注重科技进步,强化自主创新,已成为浙江民营企业转变发展路子、增强竞争能力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
“江苏民营经济存在总量不大、规模企业不多、结构层次不高、市场产业互动性不强,等问题,不断通过创新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最根本的解决途径。”江苏省副省长张九汉同样表达了对民营企业加强自主创新力度的期望。
“长三角民营经济在各自的发展和合作创新中,应当主动参与区域性创新,促进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增长方式的转变,助力品牌经济的发展。”可以说,创新在《苏州宣言》中占据了不少笔墨。
品 牌
“10多年前,我进不了广交会的大门,只能偷偷爬进去,因为没有品牌;现在我是广交会的嘉宾。通过全面实施品牌国际化战略,‘飞跃’的旗帜插到了世界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国际上打响了‘中国制造’的自主品牌。”浙商代表邱继宝在论坛上对创立品牌的讲述格外生动,引起了许多企业代表的共鸣。
有技术才能有市场,守住品牌才能守住市场。长三角经济圈作为一个要素配置平台,为民营经济的腾飞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但由于没有自己的核心品牌,许多民营企业“有翅难飞”。在本次论坛上,上海、浙江、江苏三省工商局负责人不约而同地将矛头指向长三角民营企业的创牌软肋。
上海市工商局局长方惠萍指出,长三角地区民营企业实施品牌战略还存在主观上的认识不足和客观上的发展障碍,民营经济产业雷同度高,技术含量低,企业品牌的独有价值不大,制约了品牌的发展和成长。她提出,要使长三角地区民营经济品牌战略不断发展,关键是长三角地区的企业家、政府官员和学者要树立开放合作的理念,从长三角经济一体化的角度来思考、研究、运作品牌战略。

时间:2006-11-3
记者:王春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