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着发明与专利的阶梯走近国家科技进步奖

发布时间:2019-08-03 21:03:15


国知网讯 在200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3名普通工人和农民踏着发明创造和专利的阶梯,,捧得3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他们分别是河南农民李官奇、一汽大众汽车公司工人技师王洪军和宝钢炼铁厂工人技师韩明明。普通工人、农民均靠个体的力量独立完成了研究成果,同时获得国家科技大奖,这在我国还是首次。

  20项专利,让大豆纺丝成衣

  1991年,李官奇在国外期刊上看到豆粕里的大豆蛋白可以纺丝后,他决定自己动手试一试。3年过去,丝是纺出来了,可强度、韧性等都不够。他多方拜师学艺并投资300多万元建起 “大豆蛋白纤维中心实验室”。2000年夏天,世界上第一条大豆蛋白改性纤维工业化生产线投产。第二年,“大豆蛋白质纤维产业化及纺织产品一条龙开发项目”被列入“国家重点技术创新项目”计划。2003年,在奥地利召开的世界纤维学术大会上,李官奇被与会专家誉为“世界植物蛋白改性纤维第一人”。现在李官奇身上穿的,就是他用大豆纺丝织成的大衣,品质可与羊绒媲美。

  点击进入国家知识产权政府门户网站中国专利检索系统,就可发以现李官奇名下的专利及专利申请共有21项。从1999年至今李官奇申请的21项专利中,19项为发明专利,2项为实用新型专利。李官奇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项目还曾获得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与国家知识产权局共同颁发的中国专利金奖。

  韩明明,宝钢的发明明星

  在中国专利检索系统中,输入“韩明明”三个字,可以看到在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近1200项专利及专利申请中,工人韩明明参与发明设计的就有20项。在9项发明和11项实用新型中,韩明明作为独立发明人和第一发明人的就有15项。从1985年至今,韩明明发明不断,创新不止。

  韩明明这位同冶金原料处理打了30多年交道的工人。此次获奖的“金属检测与自动除铁新技术”, 是他在10年左右的时间中逐渐完善成熟的。它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并对国外的除铁技术具有颠覆性意义。单就这一项目,从2003年到2005年在宝钢就产生直接经济效益6000多万元。韩明明说,产业要兴盛,不是靠几项尖端技术就能行的。任何‘高端’的突破,都要以千千万万个岗位上的精耕细作、不断创新为依托。那些工业强国,哪一个离得开雄厚的基础、齐全的配套、合理的人才结构。

  创新创造,学习比学历更重要
 
  王洪军参加工作17年来,主要负责轿车车身的调整、车身修磨、钣金返修工作。他此次的获奖项目叫做“王洪军轿车钣金快速修复法”,他先后制造了40多种、2000多件专用工具。利用他所研制的不破坏漆面的返修工具和修复法,光在2005年就修复其所在公司被冰雹砸坏商品车辆6000多台,为公司节约资金200多万元。2006年,随着《王洪军轿车返修调整方法》一书的出版,汽车维修有了新的权威教材。王洪军说,咱工人,虽然文化没有博士、硕士那么高深,但对本岗位工作是最清楚的,学习比学历重要,态度比基础重要,过去我们工人的传统美德是‘任劳任怨’,现在除了‘任劳任怨’,我们公司特别强调要做一名知识型工人。

  3位获奖者的成功,得益于我国日渐完善的专利制度和鼓励发明创造的激励政策为他们营造的创新氛围。与我国300多万件专利申请相比,他们所拥有的专利和发明创造的数量也许只是九牛一毛,但他们在平凡的领域里的贡献却是杰出的。他们的成就告诉我们,建设创新型国家,树立正确的人才观、价值观非常重要。创新需要脚踏实地的定力、屏气凝神的钻劲,创新需要有理想、有头脑、有知识、有技能、有创新意识的螺丝钉,无论他们是科学家、工程师,还是普通工人或农民。这样的人才多起来,创新型国家就有希望。正如3为获奖者说,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道路上,每一个人都有机会取得像我们一样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