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人工增雨引发两起人身损害赔偿案

发布时间:2020-02-10 21:35:15


去年8月,我市某镇农民智明的妻子南玲和他的儿子、女儿在人工增雨期间遭雷击,儿子死亡,妻子南玲和女儿受伤。为此,智明、南玲夫妻俩将市气象部门告上法庭,分别就死亡与受伤两案,要求赔偿15万元。,,因智明与南玲未能在法定期限内预交诉讼费用,上月下旬被绍兴中院裁定按自动撤回上诉处理,这样智明家连输两场官司,至少损失诉讼费5000余元,这对智明家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智明一家的遭遇确实令人同情,但其要求被告市气象部门因实施人工增雨的行为而赔偿其损失,缺乏事实和法律依据。该案提醒大家,诉讼者要着力防范法律诉讼风险,对没有胜算把握的官司不要盲目参与。
。智明夫妻诉称:去年8月11日17时许,南玲与儿子、女儿在某镇路上行走时突遭雷击,导致一死两伤。而此前半小时,市气象部门正在该镇组织人工增雨作业,共发射增雨火箭弹4枚。智明、南玲夫妻认为,造成儿子死亡和两人受伤的雷电系人工增雨作业引起,市气象部门实施的增雨行为属高度危险作业,依法应当承担无过错责任,因此要求赔偿死亡赔偿金10.862万元,丧葬费1.043万元,精神抚慰金2万元;受伤案件中医疗费0.573万元,误工费0.6万元,合计15.078万元。
市气象部门辩称:“雷电系人工增雨引起”观点缺乏科学依据。雷电的产生纯属自然现象,人工增雨与雷电的产生没有任何因果关系。市气象部门具体负责实施的人工增雨作业,气象法》、《人工影响天气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程序合法、操作规范,且该活动本身也是为了社会公共利益。因此,。
为证明人工增雨作业与雷电的形成没有因果关系及被告增雨作业的合法性、规范性,市气象部门申请浙江省气象科学研究所副所长沈武到庭作证。沈武在庭审中认为,人工增雨降水的基本原理是在云中增加凝结核数量,通过吸湿与凝结物理过程,迅速消耗云中过冷水而增长为降水胚胎,进而增加降水。这是一种静力催化过程,不会对空中云动力(对流运动)过程产生影响。国际上对人工抑制并削弱雷电活动有科学试验,其中有一种方法就是在雷暴云内播撒催化剂(即目前人工增雨使用的复合剂),可加强云内冰晶化过程,将增大云内传导电流,减弱云中电荷积聚率和改变云内电荷分布,以削弱起电机制的功率,从而抑制或削弱雷电活动。现有科学研究表明,目前国内人工增雨的方法,不但不会产生或加剧雷电的形成,对雷电还有一定的抑制和削弱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