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飞洋案,维权工人失去了什么

导读:曾飞洋案,维权工人失去了什么

  广州市番禺区人民法院昨天公开审理并一审宣判,,缓刑4年。2015年12月,广东警方根据群众举报,、长期接受境外组织资助、在境内插手劳资纠纷事件、严重扰乱社会秩序、严重践踏工人权益的非法组织“番禺打工族文书处理服务部”。

,曾飞洋自有其个人盘算,也一度实现了预期目标,但作为棋子,被曾飞洋推到劳资冲突第一线的工人们得到了什么,又失去了什么?

  工人代表对媒体透露,曾飞洋非常具有迷惑性,开始看起来是为工人着想,指导工人跟工厂“谈判”,也帮大家实现了一些合理诉求,但后来就变味了,教唆工人们提出更多超出原来预想、工厂明显不会答应的诉求,,一步步引向他设计好的方向。有时候工人虽然得到少量补偿,但所在工厂却因受停工影响、无法承担巨额债务倒闭,从而导致工人失去稳定经济来源,而这其实并不是工人们愿意看到的。

  过去,,一些事情曾让工人们大感困惑,比如在劳资谈判接近成功的时候,曾飞洋何以偏要唆使工人们提高议价,使局势进一步复杂化?又比如曾飞洋为什么一再鼓动工人们把事情闹大,甚至不惜对抗执法部门?……

  昨天曾飞洋在法庭上道出了他及“服务部”的真面目:他和一些敌视中国的境外组织接触后,接受了他们的培训和资助,按照他们的要求,,把事情闹大,制造影响,给政府抹黑。在这个过程中,他得到了境外组织的大量钱财,还被封为所谓的“工运之星”。曾飞洋坦言私欲极度膨胀,即使在“服务部”被有关部门注销登记后,还不思悔改,继续打着“打工者服务部”的旗号煽动组织工人聚众闹事,严重扰乱了社会秩序,给企业造成了巨大损失。真相大白于天下之后,在这个目的面前,工人们会付出什么样的代价又怎么会是曾飞洋考虑的问题?

  当下曾飞洋等人已被一审判决,其所作所为也遭到了法律的严惩。,而劳资纠纷及其化解又是一个长期存在的议题,深入探研此案当能得出一些有益的思考。

  对工人们来说,维护自身权益无可非议,但如何理性表达、,。曾飞洋昨天忏悔:“希望大家以我为戒,不要再上境外组织的当,对自己的权益必须通过合法方式和渠道去维护。”

  曾飞洋一案给出的教训是,,就必然会以多输结局而告终,而正常的劳资关系尽管也难以避免一些摩擦和纠纷,,而是经过双方协商走向妥协乃至互利共赢。

  对政府部门来说,从曾飞洋一案中不难发现,新时期劳资问题或将愈趋复杂,而这对政府部门处理问题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纠纷尚处于萌芽状态的时候,相关职能部门就应及时主动介入,,在依法保障其正当权益的同时积极组织劳资双方协商,不给曾飞洋们可乘之机。

  在法律的有力规制之下,职能部门恪尽职守,,这是根除曾飞洋们生存土壤的要着,也是使劳资关系趋于和谐的关键。
(编辑:又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