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救童工不仅仅是让其回家

导读:解救童工不仅仅是让其回家

  童工“禁而不止”



  这些孩子本当坐在教室里读书,然而,即使他们留在家乡,也难免早早抛弃学业,进入打工队伍。由此可见,要消灭童工现象,,还须流出地政府严把关。这种把关不单是禁止儿童打工,也要让他们接受完整的义务教育。这些地区的经济不发达,家长让孩子打工就是为了赚钱,而这又是贫困所引发的深层次问题了。梨视频的这个报道,敲打的不仅是常熟一地的政府官员,更是存在很多问题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 (周俊生 评论员)

  解决童工问题

  对政府部门是一种考验

  围观者热衷于给出各种药方,,呼吁加大对西部贫困地区的精准扶贫力度,呼吁用政策保障贫困孩子入学,可问题是,这些建议要么只能管一时,要么短期内看不到成效。或许正因为如此,那些童工在受访时完全不信“读书改变命运”那一套。如何解决童工问题,我也给不出多么高明的意见。我只是隐约觉得,无论是媒体、,都不应该把这个问题看得太简单。而且可以确定的是,有那么多孩子被迫成为童工甚至“乐于”当童工,一定说明我们的社会在某些地方出了问题。至于问题该如何妥善解决,对政府部门来说是一种考验。 (汤嘉琛 时评作者)

  童工问题

  不只是一个道德问题

  童工问题不只是一个道德问题,他们只是想要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更好的生活更多的钱。一件事情简单从道德层面来否定很容易,但是对被“解救”的童工来说,他们可能并不会对你的道德表示感谢,因为你让他们失去了工作和收入,他们又得回到山村里的贫寒生活,干那些不能挣钱还更加辛苦的农活。还记得中学读课文时,都觉得“包身工”很苦很凄惨,但是你现在想想,那时候的中国是怎样的现实,“包身工”至少有饭吃,如果他们离开“血汗工厂”,会否只能流浪街头?

  真正要“妥善安置”童工,不是把作坊的工头抓起来那么简单。重要的是,这些孩子该到哪里去,去干什么?

  怎样才能真正帮助这些童工?目前社会普遍关心的是不允许企业使用童工,法律也是这么规定的,法律甚至规定,对于允许孩子去当童工的父母,当地政府应当给予批评教育。这些都很好,但还不够好。如果真为孩子好,我们必须想得更多,想想该做些什么才足以确保这些孩子可以过得好。

  广开言路

  解救童工

  需要为他们找到一条好的出路

  设身处地去想,失学与贫困是沦为童工的两大原因,而贫困往往又导致失学。有的私营企业者唯利是图,将童工视为剩余价值高的廉价劳动力,长时间的繁重劳动,危害了他们的身心健康。那些自愿让孩子去当童工的家长未必不知道这些,但在现实条件之下,他们宁可牺牲孩子。如果仅仅只是解救童工,而没有更长效的扶助机制,让这些孩子回家,有可能使他们陷入比当童工更悲惨的状况。

  希望有童工流入和流出的一些地方,能够团结更多的社会团体和有识之士,共同关心童工的命运,真正为童工找到一条好的出路。 (陶舜 评论员)

  关注童工问题背后的矛盾

  家庭贫困、乡村凋敝是迫使他们离开家的原因,再往深层去追溯,背后其实是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西部乡村留守儿童问题、制造业成本上升问题、地方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问题等。这一个个积弊已久、牵涉复杂的问题,归纳起来可以说是发展中的问题,童工现象只是社会发展不均衡的表征。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这句政策口号,许多人耳熟能详。儿童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童工现象这类社会转型发展时期的“次生灾害”,不应祸及这些未成年的孩子。

  关键是填平童工身后的鸿沟

  由于国情的制约,发达地区和贫困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在短期内很难得到解决。最近几年,我国对贫困地区的扶持力度正在加大,像常熟这样的发达地区,在国家扶贫工程中更应该主动负起责任,让孩子们能够有机会享受到发达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成果。在完善的制度安排下,童工现象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治理,而贫困地区的孩子也就看到了希望。
(编辑: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