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审理货运代理合同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一)

发布时间:2021-05-04 21:18:15


一、如何界定货运代理合同? 本解答所称货运代理合同,是指委托人和受托人约定, 由受托人为委托人处理货物运输及相关业务的合同。 “委托人”包括进出口货物的发货人、收货人(以下简称 货主),在转委托中,还包括接受发货人、收货人委托的货运 代理人,“受托人”一般为货运代理人。 “货物运输及相关业务”包括订舱、仓储、监装、监卸、集 装箱拼装拆箱、包装、分拨、中转、短途运输、报关、报验、报 检、保险、缮制单证、交付运费、结算交付杂费等货运代理人 所从事的具体业务,但不包括无船承运人和多式联运经营 人所从事的业务。 [说明】 “货运代理”系普通法系“Freight Forwarder的中文翻 译,已成为约定俗成的用法。但“货运代理人”是一个商业概 念而不是现行法律体系下严格意义上的法律概念。依据《中 华人民共和国国际货物运输代理业管理规定》(以下简称 规定实施细则》(以下简称《管理规定实施细则》),广义上的 货运代理人包括:1、接受进出口发货人、收货人委托办理货 运代理业务的货运代理人,即狭义上的货运代理人,实务界 一般将其表述为“代理人”;2、签发运输单证、履行运输合同 的独立经营人,又分为无船承运人和多式联运经营人,实务 界一般将其表述为“当事人”。“代理人”和“当事人”的表述 方式带有普通法代理概念的痕迹。本解答依据《中华人民共 和国合同法》(以下简称《合同法》)第三百九十六条、并参 考《管理规定》第二条和《管理规定实施细则》第二条的规 定,对货运代理合同作出上述界定,货运代理合同案件中的 “货运代理人”,如没有特别说明,均指狭义上的货运代理 人。 二、审理货运代理合同纠纷案件时如何适用法律? 依据《合同法》第一百二十四条的规定,审判实践中对 货运代理合同应当参照《合同法》分则中与货运代理合同最 相类似的“委托合同”的有关规定。 【说明】 货运代理合同不属于《合同法》规定的有名合同。目前, 审理货运代理合同纠纷案件所依据的法律,主要是《中华人 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合同法》、《管理规定》、《管理规定实 施细则》、 下简称《海运条例实施细则》)等。 审判实践中,对货运代理合同的法律适用,应当依据 《合同法》第一百二十四条的规定执行,即在《合同法》或者 其他法律没有明文规定的情况下,应当参照《合同法》分则 中与货运代理合同最相类似的“委托合同”的有关规定。需 注意的是,货运代理合同纠纷中所涉及的争议是委托人和 受托人之间的内部权利义务关系,不涉及委托人与第三人、 受托人与第三人之间的外部关系。 三、如何区分货运代理合同与运输合同(海上货物运输 合同、多式联运合同)? 当事人向货主签发了无船承运人提单、多式联运提单 的,其身份为无船承运人、多式联运经营人,其与货主之间 的合同为运输合同,不是本解答所称的货运代理合同。 当事人虽然没有签发无船承运人提单或多式联运提 单,但向货主承诺对货物运输承担类似承运人责任的,该当 事人应视为承运人,其与货主之间的合同也不是本解答所 称的货运代理合同。 [说明】 依海商法理论界、实务界的通说,界定国际货运代理企 业的法律地位主要有四条标准:1、当事人之间的具体约定; 2、运输单证的签发;3、收入的取得方式;4、以往业务操作的 习惯。审判实践中,当事人若签发了无船承运人提单、多式 联运提单的,可以直接认定其身份则为无船承运人、多式联 运经营人,其与发货人、收货人之间的合同为运输合同。对 于国际货运代理企业与对方约定承担类似承运人责任的 (如承诺货物的安全、如期到达等),审判实践中大多数仍旧 作为货代合同案件处理。虽然对当事人而言,合同的名称意 义务的界定和责任的承担,但国际货运代理企业既然承担了承运人的责任,其就有权利享受责任限制等承运人的权利,否则,国际货运的责任将重于实际承运人的责任,有失公平。 故此种情况下将其作为运输合同处理,类推适用运输合同的有关规定较为合理。 四、实务中货运代理人采用的各种收费方式对其法律 地位有无影响? 货运代理人采用“大包干”(向委托人收取一笔总的数 额,实务中常以“运费”的面目出现)、“小包干”(海运费代收 代付,另向委托人收取包括杂费和代理费在内的一笔总的 数额)、“吃差价”(在支付给有关方的海运费、杂费上另加一 定的金额,向委托人收取)等收费方式收取服务报酬,不影 响其作为货运代理合同的受托人的法律地位。 [说明】 一般而言,赚取其向货主收取的运费与其支付给实际 承运人之间的运费差价是无船承运人的利润取得方式和通 行做法。但目前的货代实务中,无论采取上述哪种收费方 式,承运人等有关方的费用之间的差价,而不是采用完全代收 货运代理人也赚取其向委托人收取的费用与其支付给 代付另加一定报酬的收费方式,即报酬通过费用差价的形 式体现出来。《合同法》、《管理规定》及《管理规定实施细则》 仅规定受托人有权收取报酬(代理费),未明确规定受托人 收取报酬的具体方式。有观点认为,从委托合同的性质分 析,严格说来,受托人在处理受托事务时应当为委托人的利 益计算,而赚取差价的收费方式使受托人更多地为自己的 利益计算,某种程度上违反了这一注意义务,因此赚取运费 差价的货运代理人的法律地位已从“代理人”转变为运输合 同的“当事人”,应视为承运人。对此,我们认为,相对于某些 大陆法系国家商法典或民法典有关货运代理合同的专门立 法,我国《合同法》“委托合同”一章的一般规定难以全面涵 盖货运代理合同的某些特殊性,在法律适用时应进行合理 的法律解释、法律漏洞填补和价值补充,上述收费方式符合 商业效率的需要,已成为货代行业的收费习惯和通行做法, 因此不能仅以货运代理人收取差价的收费方式就简单认定 其具有承运人的法律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