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信托理财最后赢家?

发布时间:2021-03-06 01:31:15


银行、企业、信托公司三方同盟
  在紧缩货币政策的大背景下,企业渴求资金,银行需要业务扩张和利润增长,理财产品成为实现二者目标的一大途径。当然,单凭这两者的力量是无法实现利益对接的,经过"密谋",他们决定找信托公司,于是信托公司成为两者利益链接的"媒婆"。在"媒婆"的多方游说下,加之说者有意、听者有心,很快,三方达成同盟,共同操作银行固定收益理财产品,建立起了一个完整的链条体系:企业拿着项目委托信托公司找资金,银行发行理财产品募集资金,然后把资金委托给信托公司,信托公司将资金投向企业的项目。这样一来,信托理财火热,三方皆大欢喜,都将成为最后的大赢家,当然,个人投资者也从中受益不少。
  调查A
  银行赚钱新工具
  "借助信贷资产类理财产品,在2008年下半年信贷额度极度趋紧的背景下,招行有望腾挪出900多亿的信贷空间,这与其2007年全年信贷额度几乎持平,逼近其2008年全年信贷额度(1064亿元),几乎是再造了一个招行。"招行人士说此话时感觉很有底气。
  记者发现,今年1-7月,股份制商业银行信贷资产类理财产品的发行规模约为1000亿元,招行的发行量在300亿元左右,市场份额约为1/3,名列榜首。从7、8月份的趋势看,招行该类产品下半年的发行速度在明显加快。资料显示,这些理财计划均通过信托平台与信贷资产挂钩。
  据统计,6月份有23家商业银行与20家以上的信托公司进行了合作,共发行银信合作理财产品235款,而今年上半年共发行信托类理财产品838款,约占28%,其中主要原因就是信贷资产类信托理财产品数量的大幅增加所致。7月份这一数据更是达到了极致,信贷资产类理财产品依然是银行理财市场主角,共发行219款,市场占比高达44.2%。
  "目前,招行该业务的收益率很高。以一年期产品为例,投资人得到的收益率约为4.5%-5%左右,而通过该模式融资的企业实际融资成本在10%以上,按照过去银行与信托公司六四分成的惯例,招行这部分业务的收益率至少可维持在3%以上,比银行业的净利差2%要高50%左右。"上述招行人士告诉记者,"很明显,信托类理财产品正在成为银行赚钱的新工具。"
  调查B
  企业融资需求爆发
  记者发现,除中铁二局之外,近期借助信托型理财产品融资的企业还包括中国铁通、国电集团、贵州高速公路开发总公司和北京科技园建设公司等。
  与此同时,外资银行也开始进入信托型理财产品市场。东亚银行(中国)近日发行首款人民币信托产品,募集资金后,委托华宝信托公司将资金交予上汽通用汽车金融公司运用,用于向购车客户提供贷款。
  记者调查了解到,上周共有4家信托公司发行了5款集合资金信托产品。其中三款运用于工商企业(其中两款投向房地产企业),两款运用于证券投资领域。具体到行业来说,上周运用于房地产领域的信托计划有两只,分别由中诚信托和天津信托发行。前者采取了贷款的方式,嵌入不动产抵押保证担保等风险控制措施,根据投资者资金的多少设定了不同的收益率,该收益率在同类产品中处于中游。后者采用了股权投资的方式,以资产回购承诺来保证投资者的收益。
  "只要紧缩政策不变,或许还会有更多企业希望通过信托理财融到资金。"。
  个案
  "尊享7号"的使命
  日前,上市公司中铁二局发布公告称,将委托衡平信托公司通过民生银行发行"非凡理财尊享7号"理财产品,衡平信托由此取得10亿元资金。随后,中铁二局再委托衡平信托斥资1.5亿元,对成都盈庭置业有限公司进行增资扩股。同时中铁二局还委托衡平信托给盈庭置业提供8.5亿元的贷款。由此,盈庭置业获得10亿元现金。
  据民生银行披露,个人投资者购买"非凡理财尊享7号"的预期年收益率为8.5%。据中铁二局披露,衡平信托给盈庭置业贷款的年利率为11%。
  记者简单算了一笔账,经过民生银行、衡平信托、中铁二局三方多进多出,2.5个百分点的利润空间随之落入银行与信托公司账上,当然,中铁二局应该还是最后的大赢家,因为在紧缩政策之下,正常融资渠道变窄,通过信托理财融资虽然利息高一点,但足可解公司发展运营之急。对于个人投资者来说,如果实现8.5%预期年收益率,收益亦很可观。
  "'非凡理财尊享7号'的发行,可谓皆大欢喜!"民生银行一位理财专家告诉记者。
  记者观察风靡背后暗藏信用风险今年5月,银行担保融资性信托业务受到管理层严格限制。但事实上,通过一些变相担保措施,各商业银行信贷资产类理财产品的发行规模和速度都呈愈演愈烈之势。
  "信贷资产类理财产品在今年的'异军突起',根本上是因为它能最大程度满足当前的各方需求:商业银行需要借助于此满足企业客户融资需要,信托公司需要以此来拓展业务和增加收入,投资者需要此类理财产品来跑赢CPI,实现资金的保值增值。"。
  但该人士也提出了担忧,他认为对于银行现在发行的无担保的信贷资产类理财产品,表面上看,由于银行没有担保,所以银行本身没有风险,但存在信用风险:一旦日后出现借款人违约的情形,出于对银行信誉的保护,难免要发放备用贷款,这样风险又回到了银行。民生银行、工商银行等产品说明中的"备用贷款"条款即隐含了该种情形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