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信托新政让蒙尘珍珠重现光芒

发布时间:2019-08-15 15:26:15


"在经历了信贷资产证券化、年金基金等一系列重大金融创新中的激烈角逐后,中国的信托公司更加强烈地感受到市场竞争和政策环境的严酷,究竟信托创新空间还有多大?信托公司能扮演主角吗?
  "大信托"概念浮出水面
  2006年中国银监会副主席蔡鄂生指出:信托公司不等于信托,信托制度和信托法律关系也不是信托公司的专属工具,信托公司只是直接运用信托制度和信托法律关系的金融机构之一。"大信托"概念被高调提出,信托公司的角色和地位再次被业内外重新审视。
  我国的信托业存在狭义和广义之分。广义的信托业是指所有按照信托原理开展的经营活动。狭义的信托业,则专指信托投资公司开展的信托业务活动,一般指证券业和银行业、信托业、保险业分业经营、分业管理。
  我国信托法实施以来,其所确立的信托原理逐步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在证券投资基金、资金信托、企业年金基金、信贷资产证券化、保险资金投资计划、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慈善信托中应用。当前,在综合经营的大趋势下,信托其他金融机构纷纷学习和借鉴国际上的先进经验,多方位、多层次利用信托制度开展创新活动。信托投资公司也在金融资产证券化、信托基金、不动产信托、养老金信托等营业信托方面,在子女教育信托、抚养信托、赡养信托、生活护理信托、遗产信托等民事信托方面开辟自身的业务途径。
  我们有理由相信,无论狭义信托的前景如何,广义的"大信托"时代已经到来,而且前景必将无比辉煌。
  信托公司定位面临颠覆
  为什么多年来信托公司在生存与发展中一直面临严峻的挑战?
  中国银监会副主席蔡鄂生提出,信托投资公司所面临的挑战既有功能定位问题,也有公司如何根据自身特点及市场需求,找准自身定位的问题。
  2006年12月中国银监会下发《信托投资公司管理办法》和《信托投资公司资金信托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对信托公司的功能定位和业务方向进行了根本性和颠覆性的改革,被业界称为"信托新政"。其中对涉及信托公司固有信托业务、关联交易、资本金、合格投资人、受益权转让、资金信托合同份数、异地信托等内容进行重大修改和调整。核心是固有业务压缩、信托业务规范、关联交易清理,要求在受人之托、代人理财的基本定位下,限制信托公司业务中同业拆放、贷款、融资租赁业务,并将固有投资业务范围界定为金融类公司股权投资、自用固定资产投资和短期投资。原则上取消实业投资,充分保证资产的流动性。同时,信托公司不得办理存款、资金拆入、发行债券、资产回购等任何形式的负债业务。不得以经营资金信托或者其他业务的名义吸收存款。降低对外担保比例,限定不超过净资产的一定比例。新规定迫使现有信托公司必须进行业务转型,以业务剥离、公司转制等方式逐步压缩固有业务。对现有信托业务范围进行梳理。
  这样的重大转向、对信托公司无疑是颠覆性的改革,目前70%以上的信托公司均依靠固有财产开展自营业务生存;在已经开展的固有业务和信托业务中又有70%以上依靠贷款方式开展业务。
  在我国政策规定和法律基础导向下,当前信托公司多数呈综合经营型的公司经营模式。部分信托公司盲目追求做"加法",追求多领域展业、多市场涉足、多手段组合的全能"金融超市",目前部分信托公司的经营模式定位十分模糊,基本无经营特色可言,各公司开展的业务领域和产品结构同质性极强,投融资领域过于分散和广泛,难以形成规范和较具竞争力、经营特色明显的和有持续性的专业化信托公司。
  这种模式所进一步衍生出来的负面效应就是:各信托公司的专业能力和人才结构不能与分散和庞杂的业务结构相匹配,公司整体业务驾驭能力、风险识别、判断防范控制能力以及投资决策能力普遍不足,最终导致经营风险不断积聚。
  在目前的外部环境和经营水平基础上,如不尽快转型为专业化的信托公司(类似产业基金管理公司)其被边缘化的趋势将进一步加剧,某些业务领域的现有市场份额进一步被瓜分,一些具有强烈同质性的业务很容易被其他机构所取代。由此监管部门痛下决心,断臂求生。信托公司必须实现根本性的功能再造。
  综合经营寻求切入点
  2007年外资银行将全面进入国内市场,其综合经营优势对国内银行形成严峻挑战,如何顺应国际上金融混业经营的主流趋势,逐渐向综合经营模式过渡和转型,已经成为当前我国各金融机构的迫切任务和现实选择。
  经过不断摸索和大胆创新,商业银行和信托公司于2006年合作推出了"双层信托.银信链结理财产品",即先由委托人与商业银行以人民币理财产品为载体,建立第一层信托关系;然后再以商业银行为单一机构委托人与信托公司以单一资金信托产品为载体建立第二层信托关系。银信之间这种制度合作与产品设计,使一只完全适应混业经营趋势和市场运行规则要求的银信链结理财产品跃然而出,为银信实现战略融合开创出了无限的发展空间和想象空间。
  自2006年5月,兴业银行、民生银行率先将人民币理财产品链接信托投资计划以来,信托投资类银行理财产品成为投资热点。近期,建设银行、光大银行、民生银行、兴业银行等几乎同时推出信托投资类理财产品。民生银行率先推出了非凡理财T1、T2计划,用于投资平安信托发行的吉林省江珲高速公路贷款项目资金信托计划。去年光大银行与联华信托联合,在福州分行发行了阳光理财T计划第一期,该理财计划集合的资金用于投资联华信托的信托理财计划。6月28日,光大银行再度发行阳光理财T计划,分别投资于中海信托和中信信托的资金信托计划。随即,国有商业银行"巨鳄"工商银行也随后跟进,推出了"稳得利"系列信托链接理财产品。
  银行已将收益比较高的信托理财产品作为投资标的。这样的理财产品必然会系列发行,成为银行理财的重要品种之一。
  从国际金融业的经验来看,综合经营一方面提高了服务效率,降低了经营成本,另一方面有效地分散和降低了经营风险,并最终增加了盈利。据有关数据表明,美、欧等西方国家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等非利差收入占到总收入的50%以上,最高达到60%-70%;国内金融市场的发展使企业融资的"脱媒"趋势日益明显,客户多样化的投资需求和理财需求要求金融业提供多元化、综合化金融服务。
  "双层信托.银信链结理财产品"的创新推出,无疑为实现我国银信战略融合,推动金融业走向综合经营打通了一个重要的突破口。
  直接融资倚重信托基金
,同意天津市筹办渤海产业投资基金,总规模200亿元人民币,首期规模至少50亿元人民币。渤海产业基金的发起和设立给当前信托业一个极大地鼓励和启示,产业基金的发起、设立、管理和运作与信托公司的信托业本源业务和专属特质有着直接的关联,是信托公司最具有制度优势、政策优势、专业优势和综合先发优势的业务领域之一。
  此外,在国家定位的重要金融实验区中,直接、明确的提出"进行房地产投资信托试点,发展集合资金信托业务,建立我国产业基金发行、管理和交易中心",对该类业务的最直接载体--信托公司而言,的确是千载难逢的大好机遇。
  购并风潮迭起,中、外"大鳄"频频关注
  2006年7月,随着爱建股份股改程序正式启动,香港名力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汉石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和上海工商界爱国建设特种基金会成为重组后的爱建信托股东。重组后,爱建信托的企业类型变更为外商投资股份制(外资比例小于25%),注册资本为5.3亿元人民币,其中爱建股份出资约2.03亿股。
  进入2006年以来,整个信托业延续上一年增资扩股的惯性和推力,增资、重组、置换、购并的热潮风起云涌,2006年12月11日,安信信托发布的公告:安信信托公司于2006年12月8日与中信信托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签订了《合作意向书》,公司拟与中信信托进行全面重组,目前重组方案尚在拟订中。中信信托的强势介入意味着民营房地产集团--上海国之杰掌控安信重组的终结。《合作意向书》签订不到3天,重组的大幕就正式开启。12月13日,安信信托再次发布公告称,公司与第一大股东上海国之杰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近日签署了资产负债承接协议,将28405万元负债与23371万元资产转移给国之杰公司。经上述资产抵债后,安信信托对国之杰的债务约为5033.9万元。从而逐渐消除国之杰的影响。此次购并开创了自"一法两规"出台以来,在业内信托公司之间相互购并重组的先河。
  在国内企业对信托公司产生浓厚兴趣的同时,一些颇具战略眼光的境外战略投资者,也把目光聚焦在信托公司。据悉,巴克莱银行有意入股注册地在重庆的新华信托投资公司。新华信托是2001年首批完成重新登记的5家信托投资公司之一,注册资本为5亿元人民币。
  北京国际信托投资有限公司(下称"北国投")的国有控股股权即将退出。为了抢得北京市国资公司及京能集团所持有的54.29%的股权,从8月份开始,包括淡马锡、英国安石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等7家公司向市政府递交了标书。股权作价已由最初的14亿上升到19亿。
  北国投重组的财务顾问是瑞银。2005年,北京市政府制定了整体退出金融领域方案,希望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转让市属国有股份,以现金资产置换公司的不良资产,进行公司重组。通过增量资金和市政府支持解决过去遗留下来的金融包袱。北国投重组以后,公司将会持有大量现金资产,对获得较高类评级的机会帮助极大。
  山东省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拟增资8亿元,新引进的投资者已被确定为外资机构。山东国投此次引进的投资者将至少投入8亿元,使其注册资本由12.8亿元增至20亿元以上,力求跻身中国信托公司五强。
  此外,衡平信托、大连华信、苏州信托等信托公司纷纷提出增资扩股的设想。衡平信托公告显示,公司拟增资2.6-4.6亿元,增资后注册资本达到6-8亿元。。认购该公司此次增资的数量,单一境内投资者不低于1000万股,单一境外投资者不低于5000万股。苏州信托也已经和国内一家著名科技企业集团基本达成增资意向,引进战略投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