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经贸信托医疗设备租赁信托业务进展情况

发布时间:2019-08-26 18:05:15




联手外贸信托 GE金融热身


8月,GE又将与中国对外经济贸易信托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外贸信托)坐到谈判桌旁,共同商讨第四期医疗器械租赁信托计划。在此前的近1年时间里,GE已与外贸信托公司三度合作。
而这三次合作?外贸信托交出的答卷并不满意?总共只有3000多万元的信托业务。GE(中国)医疗系统集团副总裁吴浣苓对记者说:“GE在首次合作中提供了10多家医院的资料,而中外贸信托非常谨慎,只选择了其中的两家。”语气略显不满。有知情人士告诉记者,GE对这些项目的期望至少在一两亿元以上。
但由于中国金融领域政策开放程度的限制,在目前GE中国的方阵中,只是局限在实业领域,还未见GE金融的身影。而医疗器械是GE在中国最大的两个业务之一。

3000万元信托

通过租赁信托销售医疗器械,目前还只有GE医疗系统集团这样为数不多的厂商,其面对的市场空间还是可观的。但是,外贸信托公司与GE合作的医疗器械租赁信托的确不怎么走运,刚刚有了个不错的开头就遭遇到SARS的侵袭。
对此,外贸信托公司租赁业务部的负责人陈刚显得有些无奈。他告诉记者,截至SARS前,外贸信托一共设立了三期的租赁信托。除了第一期,做了3000万资金的信托,其余两期,受SARS影响盘子都比较小。“我们基本上是准备好了一家医院就发售一期信托计划,总共才400万元左右。4月份,SARS疫情在北京蔓延?我们的信托工作就基本上停止了。”陈刚说。
在SARS期间,重点医院都由国家财政拨专款,再加上医院领导又忙于抗非,所以医院根本顾不上与租赁公司打交道。曾经亲自到抗非一线考察过的陈刚告诉记者,对于外贸信托公司来讲,医院在抗非过程中最需要的呼吸机属于小型医疗设备?其价值也就几十万元,租赁的意义不大。
除了SARS本身的影响外,致使中外贸信托公司业务工作停顿的深层次原因是在SARS期间医院的经营严重收缩。由于大部分病人都不去医院就诊,造成了医院现金流不畅,信托公司难以预计风险,新的信托计划也就无法继续开发。
吴浣苓非常惋惜地告诉记者,本来我们在年初就打算双方好好交流一下经验与合作心得,然后就启动更多的项目,但是因为SARS,计划全都被迫停滞了。
不平等交易?
然而,SARS只是影响GE和外贸信托公司合作的很小插曲。
“GE在首次合作中提供了10多家医院的资料,而中外贸信托非常谨慎,只选择了其中的两家。”吴浣苓在语气中仍表现出对第一期信托计划仅3000多万的规模不太满意。有知情人士告诉记者,年初GE对这个项目的期望值至少在一两个亿以上。
吴女士告诉记者,GE公司对医疗器械租赁市场是非常看好的。中国进入WTO后,政策的不断放松,外资医院和民营医院投资在医疗上的资金越来越多。原有的公有制医院要想同他们竞争在短时间内购买硬件的需求比较大,但在资金方面又存在一个瓶颈的问题。“我认为最好是引入金融工具。中国医院还是能遵守游戏规则,我们不需要担心医院的还款问题,至今并没有出现收不回款的现象。”吴女士说。
然而,除了考虑到SARS的原因,外贸信托公司对医院的审核方面特别谨小慎微也令GE公司或多或少感到有些失望。
据了解,此次医疗器械租赁信托,外贸信托制定了极为严格的标准。承租人选取标准要求必须具有国家卫生部颁发的二等甲级以上(含二等甲级)资格证书; 承租人为城区级以上(含城区)医院; 承租人每年营业收入达到应偿还年租金的10倍; 承租人未有违约或延付租金的不良记录。中外贸信托公司一高层管理人员告诉记者,不仅公司中台(负责监督风险的管理部门)要对每个项目的风险进行评估审核,材料还要上报给中化总公司的中台进行二次审核。
其实,外贸信托公司也有其市场定位。“那些本身实力强资金充足的大医院,银行都会追着这样的医院去放贷,他们一般都会选择直接购买他们需要的医疗设备。剩下愿意租赁医疗设备的医院各方面条件往往不太好,就需要进行仔细审核。”该人士说。
大医院不屑于通过租赁信托购买医疗器械,所以,中、小型医院就是他们的目标客户了。所以,即使医院的现金流不错,但是其规模和信用仍然是非常重要的参数。
另外,不同于GE另一医疗器械租赁业务的合作伙伴——中国银行旗下的协力租赁有限公司,委托人外贸信托公司承担着更多的信托风险。
“一旦医院方面出现任何问题,我们要求各地分销商必须按合同回购,这是我们确保信托安全的方式。既然GE公司认为他们推荐的医院是安全可靠的,那么他们也应该对信托安全负有责任。”该人士说,“众所周知,目前的信托公司尽管在法律上并不承担这种突发事件的风险,但是实际情况是我们承受着巨大的道德风险的压力。一旦信托资金受到损失,信托公司在客户中的公信力将大打折扣。”
GE目前的产品覆盖高低端市场,与信托公司合作,其意图很明显,就是以租赁方式向医院卖自己的产品。作为产品提供者,GE自然不愿提高他们在信托计划中的参与度。所以,帮助信托公司克服风险是双方在合作中遇到的最大的障碍。

各取所需

尽管合作中时有摩擦,并且前三期项目没有达到预期目标,吴浣苓还是认为,“我们今年下半年的合作一定会达到一个比较大的量。”
其实,GE充其量只是“半个身子”跨进中国。在世界其他地方给GE带来丰厚利润的GE金融部门,在中国由于政策的原因业务几近于零。GE公司目前没有这方面的牌照,其下属的GE Capital在中国只有一个办事处,还没有正式开展业务。
GE(中国)的董事长兼CEO孙礼达曾坦率地说,现在GE中国的业务占的比率非常小,大概是1%到2%左右。他提到了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金融服务在GE全球中占了40%,但是因为中国目前的政策限制,现在这项业务还不能在中国开展。
GE公司早年在中国的租赁业务并不成功。旗下一家租赁公司——上海通用电器建设工程公司,由于经营不善,年亏损达到100万元,最终于2000年卖给了另一家外资租赁公司迪尔租赁。GE重要的金融服务业务在中国只能开展飞机租赁一项业务——GE金融集团租赁公司将大约80架各种型号的飞机租赁给了中国的航空公司。
一位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 GE公司将租赁公司卖掉后心有不甘,准备于今年8月份再次申请审批一家租赁公司。不管这个申请最终是否能够成功,他们目前非常需要熟悉业务的中国租赁公司代销产品的同时,熟悉了解中国的租赁信托市场。
孙礼达还曾表示,中国的金融市场从现在到2007年是一个逐步开放的过程。GE面对两个因素,一是GE要在中国继续学习和了解市场的情况,另一个是中国的市场在不断地开放。这两个因素同时发展,会决定GE是否参与金融市场的发展,或者以什么形式参与金融市场的发展。
所以,对GE公司而言,与信托公司、租赁公司的合作都是通过金融工具对自身销售渠道、销售方式的一种拓展。而且,通过这样的热身,一旦政策有所放松,GE的“另半个身子”就可迅速切入市场。
而一位信托专业人士告诉记者,即使GE Capital这样的资本巨鳄进入中国,它也必须直面本土公司的优势。一方面本土金融公司与政府保持良好的关系,很容易建立起自己的社会资源网络。另一方面,本土金融公司可以与本地券商、银行等机构进行多种形式的合作。而外资金融公司在一段时期内还将受到各种政策限制。
也许正是以上原因促使GE非常重视与国内本土金融公司的合作。“其实,就医疗器械租赁这个项目,我们已经进行两年多了。目前,除了中外贸信托公司之外,我们最大的合作伙伴是协力租赁有限公司。”吴女士说。目前,GE通过金融工具的应用产生的销售额占整个销售额的25-30%,最近还准备再和别的一些银行进行一些金融工具品种创新的尝试。
而对于外贸信托来说,与GE合作的医疗器械租赁信托可能依然是一门有利可图的生意。一来,现在大部分医院还属于事业单位,由政府机构主管,这种事业单位相对于企业来讲,信用还是要好一些,医院的现金流相对其他单位要好。再者,从中外贸信托公司到中化总公司都十分看重GE公司各方面的管理经验,希望通过与GE公司的合作来提高自身经营和管理水平。“就医疗市场的前景而言,公司其实早就开始关注医疗行业的改制问题。我们希望利用信托公司专家理财的优势为这些市场化的医院提供各种咨询和金融服务。目前我们正是借助与GE公司的合作,来了解医院。了解医院的工作方式和发展方向,培养一批客户医院和能深入医疗行业的客户经理。”陈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