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乏“中国制造” 国产动漫产业复兴恰逢其时

发布时间:2019-08-13 23:37:15



  动漫缺乏“中国制造”

  “到2008年,我国动漫企业总数虽然已突破5000家,国产动画片的制作总量也超过13万分钟,但让观众耳熟能详的动画形象仍不多。”

  尽管随着六一节的到来,国内动漫市场热情一度被点燃,但不久前出炉的一份《2009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却让一些业内资深人士难言欢笑。报告显示,中国青少年最喜爱的20个动漫形象19个来自海外,本土动漫形象只有“孙悟空”名列其中。

  一项不乐观的调查结果显示:在青少年最喜爱的动漫作品中,日本、韩国动漫占60%,欧美动漫占29%,中国内地和港台地区原创动漫的比例仅有11%。米老鼠、加菲猫、史努比、柯南、蜡笔小新等大批国外动漫形象在中国孩子们的心中占据了主要位置。而国产动漫形象不可爱、缺乏幽默夸张之感、故事老套,多从神话传说、历史故事中取材等,这些困扰中国动漫界多年的老问题依旧没有多少改观。

  尽管目前一系列包含中国元素的动漫作品正在世界范围内走俏,一些海外动漫大师和大牌制作机构也纷纷表示将推出中国题材、中国故事的作品。但专家们认为,“长期以来,占据中国影视、书籍、玩具、网游七分天下的仍是日韩动漫和欧美动漫。”

  借中国元素掘金

  “在人们心中,动漫世界尚没有‘中国制造’的概念。相反,‘中国元素’却早已风靡全球。”

  汇众教育动漫设计专家指出,早在上个世纪,日本就已经巧妙地借助中国题材、中国元素使起飞中的日本动漫业被注入了原创的因素。曾经家喻户晓的《铁臂阿童木》中主人公的形象就是手冢治虫从中国的孙悟空身上吸取了很多元素而成型的。而他根据《西游记》改编的动漫也曾经在威尼斯国际儿童节上获得大奖。

  “日本人厉害之处在于不是照搬,而是有新的创造。这方面,素有世界影视工厂之称的美国,自然也是不落其后的。” 上世纪90年代之后,中国经济迅速发展。中国的动画品牌开始引起欧美国家的注意。与此同时,传统迪斯尼风格的动画创作受到挑战。而像蜘蛛侠、绿巨人、美国X战警等众多新的动漫类型,随着技术的进步越做越强。为了创新,美国开始在利用中国题材方面狠下工夫。因此有了《花木兰》、《功夫熊猫》等一系列卖座的动画影片。

  专家们认为,“目前,美国除了在使用中国题材创作电影和动漫之外,也在试图通过各种渠道实现和中方的合作,其目的是希望借助中西方文化的融合,产生更大的市场效益。”

  国产动漫,在复兴的路上

  面对国外动漫强势的挑战,人们难免质疑,尽管2009年初《喜羊羊和灰太郎之牛气冲天》的开门红,让一只“国产羊”把《马达加斯加2》、《闪电狗》等好莱坞动画大片甩在身后,但中国动漫产业复兴的春天是否真的到来?

  “中国动漫出版业正在向民族化、品牌化、数字化、全球化的目标迈进,中国动漫出版业已经进入了最好的发展时期。”此前,:到2010年,、30种动漫期刊和100款动漫网络游戏。同时,将加大对个人原创作品的资助力度,积极打造各种交流平台,积极开展版权贸易,切实完善动漫产业版权保护,增强动漫形象版权保护意识,严厉打击各种侵权行为,保护动漫成果,营造有利于动漫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中国动漫值得期待但仍需努力。”评论人士们认为,值得欣慰的是,纵观历次动漫节的参与者,、金童话等家喻户晓的动漫大师之外,年轻的漫画家们也分外耀眼。国内第2代,甚至“小荷才露尖尖角”的第3代漫画家正以令人惊讶的速度成长为目前国内原创动漫的中坚力量。

  民族的更是世界的

  “一个油画家或者一个漫画家的创作是个人行为,但动漫创作则是一个团队行为。动漫是创意产业的一部分,培养适合产业发展需求的高水平人才是我们优先考虑的重要战略。”

  作为国内数字娱乐教育权威机构,多年来,汇众教育一直致力为发展中的中国创意产业提供人才支持和服务。专家们认为,相较日本、韩国等动漫游戏大国,中国的原创动漫游戏底子薄、起步晚,创作人才异常缺乏,传统观念根深蒂固等因素制约了整个产业的发展。

  “跳出狭隘的民族主义,国外动漫融合中国元素,实际上也是对中国文化的宣扬。反观中国动漫产业,尽管目前也有一些制作走进了欧洲、中东、亚太,但要真正进入日本和美国市场,还需拿出更好的作品。”

  近年来,为了更好的借鉴和吸取国外的经验,帮助中国动漫文化产业真正走出去,汇众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也不断向国际接轨,马来西亚、香港等地校区的先后建立,与新加坡、韩国等良好的人才交流合作关系的确立,是其帮助本土动漫迈出国际化发展的第一步。,他们的态度很淡定,“无论是中国元素,还是中国人才,都是对中国文化的宣扬,在这方面,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