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北川羌族自治县农家书屋的建置及使用功能分析

发布时间:2019-08-09 10:05:15


中国北川羌族自治县农家书屋的建置及使用功能分析*

文/李 苓 陈昌文 张 婧

一、研究的指导思想与方法

农家书屋的建设和有效化使用,是中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农家书屋应该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常态生存模式,也应该在非正常自然灾害时期,发挥为受灾人群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和智力支持的积极作用。四川省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是2008年“5·12”特大地震的极重灾区县。本文以该县作为调研样本县,客观分析其农家书屋的建置与使用情况,无疑将对我国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新农村文化建设,以及受自然灾害破坏地区如何加强农家书屋的建设与使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笔者采用入户问卷调查、个案访谈和社区座谈会等方法收集相关原始资料,设定总样本数170份,其中问卷调查样本155份,访谈调查样本15份。同时,以环境社会学的方法与视角,对被调查区域进行城镇、河谷农区、半坡农区三种社区形态的划分,并在确保样本的信度和效度基础上完成以下四类空间分层抽样。

“社会形态”分层指标 “城镇形态”一般应具有:是当地行政、经济、文化中心;紧邻国家级道路,交通便利;通讯与传媒信道畅通;人口密聚;其综合影响力对周边地区有较强辐射作用等特征。本次调查选取了四川省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安昌镇和擂鼓镇板房区两个样本点。“河谷农区形态”一般应具有:临大河,傍大山,近国道,主农耕,居村落等特征,本次调查选取了北川县陈家坝乡样本点。“半坡农区形态”一般指海拔2600米以上,远离国道,仅通县道或乡道的较贫困山区,人居分散,经济来源靠发展农牧业,本次调查选取了北川县吉娜羌寨和小坝乡两个样本点。我们在以上共5个样本点对羌民族主要聚居地区所进行的“点”、“线”、“面”的实地田野调查,是力图构建出尽可能接近真实的、有定量及其定性指标的农家书屋建置和使用功能的全景性描述。

“民族”分层指标 羌民族地区的农家书屋建置与使用情况是本次调查的唯一研究对象,所以调查样本全部来自羌民族占到了当地人口80%以上的地区。

“年龄”分层指标 为了保证调查样本的代表性,年龄抽样分老年、青壮年和学生三个层次。其中老年样本(60岁及以上)占6%~10%、青壮年样本(19至59岁)占50%~70%、学生样本(18岁及18岁以下)占30%~40%。

“职业”分层指标 笔者将“农民”视为一种社会职业,凡以种植养殖为主业的人员即被界定为农民。依此基本立场,我们根据调查区域的产业结构,将样本按农业和非农业进行分层。其中城镇社会形态的样本全部抽取从事非农业的人员,主要指学生、依靠财政工资收入人群以及个体小商贩;河谷农区和半坡农区两种社会形态则主要抽取从事农业的人员。

“访谈”样本的类型 为了深度挖掘和呈现访谈样本的典型性和示范价值,被选取样本锁定以下人员:当地干部(参与组织或领导本地新农村建设和灾后重建工作者)、、宣传部、文化局、教育局、、科技局或科技巡视员、农家书屋管理员等)、老人(60岁以上)、学生(18岁及以下等)。访谈样本数占问卷样本总数的10%。

二、四川省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样本点分析

(一)基本情况描述

北川羌族自治县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全县有3镇17乡,278个村,1381个村民小组和16个社区居委会。据2008年统计公报(震后),全县共有44343户、161107人,其中男84333人,女76774人。全县有羌、藏、回、壮、土家、满、黎、维吾尔、基诺、达斡尔等少数民族,共有人口81370人,占总人口的50.5%,其中羌族人口77240人,占总人口的4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