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道如何做到“三个到位”

发布时间:2019-08-05 08:48:15


  《传媒》供稿

  新闻是指运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介对国内外新近或正在发生的具有一定社会价值的人和事实的报道。无论是何种新闻形式,笔者认为,一篇好新闻应当将新闻真实性与记者能动性进行有机结合,做到认识到位、深入到位、效果到位。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际就这“三个到位”谈谈心得、体会和看法。

  新闻真实性:认识到位

  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脱离真实,无论是何种类型和形式的新闻,都是没有生命力的。事实第一性,新闻第二性;事实在先,新闻报道在后。这都是老生常谈、众所周知的基本理论,然而,在实践中却往往得不到重视。笔者曾经在一份颇有权威的报纸上看到这样一条图片新闻,标题是《汽车进入百姓家》,图片内容是一个人倚着一部小轿车站着。乍看起来觉得这条新闻还不错,不仅反映了百姓的生活水平提高了,还体现了一种消费趋向。但后来偶然一次机会发现原来图片上的这部小轿车是某单位的,连那位倚车而站的人也是单位的司机。之所以出现这样形式看来真实而内容不真实的新闻,笔者以为,这就是认识不到位的问题。内容真实是新闻存在的基本条件,也是对新闻工作者和新闻媒体最基本、最重要的要求。现在有一些记者在报道新闻时往往是先确定主题,确立报道的方针与意图,将报道思想变成框框,然后再到处找例证乱套,这样就容易像前面图片新闻的记者一样犯下内容失实的错误。这样的新闻还有什么价值呢?

  记者是要不断挖掘事实,再发挥能动性;而不是先发挥能动性,再找事例印证,不可本末倒置。鲁迅先生说过:“正因写实,转成新鲜”,笔者对此深有体会。以笔者采写的一篇新闻《五龙乐》为例,大年三十,、,与村民们一起过年,将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送到了五龙村村民的心里。近年来,五龙村发生了喜人变化。怎么来体现?俗话说“事因人生,人因事显”。记者从某天上午五龙村农民成立艺术团、村民张唐妹包艾叶粄,到中午村民廖兰芳送农家菜,再到午饭后村民廖林清洁电瓶车,最后回到艺术团成立后村民陈占超的演出等进行一天全程跟踪报道,始终用事实说话,不添加记者的想象和臆造,让人自然深刻感受到五龙“热”,村民更“乐”,从一个侧面展示了闽西革命老区新农村建设成就。这篇报道赢就赢在它是真实的,不仅事实性真实,而且过程性真实、即时性真实;正因为真实,才富于感染力。

  记者在新闻报道中,首先要做到认识到位,这体现在记者做任何采访都必须在尊重客观事实的基础上全面地收集材料,不夸大、不歪曲、不疏漏,进行实事求是报道,由受众自己做出判断,这样才能经得起检验,获得受众的认可与支持,新闻报道才具有经久不衰的生命力。

  新闻价值:深入到位

  新闻是真实客观的,这里讲的真实客观是相对的。新闻作品是主观对客观的反映,客观的事实总要经过记者的思考和认识反映出来。因此记者的报道及其所产生的新闻作品是主客观的统一体,没有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新闻报道便会显得平淡无味,不能引起受众的兴趣。那么如何发挥主观能动性呢?笔者认为,在这个问题上也要做到三个到位,即“线”到位、“点”到位、“面”到位。

  首先,谈谈“线”到位。这里的“线”指的是新闻的主题。在新闻写作中,我们既要保证客观真实地报道新闻,又要避免单纯地罗列事实。这就需要确立新闻的主题。一条新闻如果没有主题,就好像断线的珍珠,没有大梁的房屋,不但记者报道时茫然没有头绪,新闻结构松散、凌乱,受众也由于无法获得准确有效的信息而不会对这样的新闻有什么反应。

  如何做到“线”到位?概括说,就是在纷繁的新闻事件中精准抓出最有价值的事实作为新闻的“线”,即主题贯穿新闻的始终。以笔者参与采写的节目《吴伯雄祖地行畅叙“回家的感觉”》为例,这篇长消息的素材是时任中国国民党主席的吴伯雄先生第二次回到祖地永定县下洋镇思贤村祭祖的全过程。当时发生的新闻事件非常多,记者抓住了吴伯雄先生一连用“回家的感觉”表达再次回到祖地的激动和兴奋心情这一最有价值的事实作为新闻的“线”,围绕这一主题重点将吴伯雄先生面对乡亲们畅叙“回家的感觉”,回到祖地感受“回家的感觉”,亲笔写下“回家的感觉”字幅等事件采编成一条新闻,生动地展现了吴伯雄先生的悠悠故乡情。

  其次,谈谈“点”到位。这里的“点”无论是切入点、连接点还是落脚点等,都要是新闻的“闪光点”。如果一条新闻,通篇都没有“闪光点”,平铺直叙,像在记流水账,就会让人觉得乏味。那么如何做到“点”到位呢?笔者以为,要始终围绕着新闻的“线”,通过一个又一个“闪光点”来采写报道。这些闪光点可以是一个新闻事件,也可以是事件中的一个细节;有时,一滴水也能映出太阳的光辉。而且记者要将自己的倾向性、指导性巧妙地融合在对新闻事实的陈述中,让观点从报道中自然流露,而不是“指点”出来。以笔者采写的节目《福建省关停小火电“第一爆”在我市成功实施》为例,这条长消息围绕福建省关停小火电“第一爆”在龙岩市实施这一事件展开报道。记者通过现场主持、多角度拍摄、背景介绍、采访有关人员等形式真实记录了这一新闻事件的全过程。这么多的素材摆在面前,如何采编出一条好新闻?最重要的是要找到它的“闪光点”。在关停小火电这一事件中,那根象征小火电厂的烟囱爆破倒下就是“闪光点”。因此,我把它作为切入点,在新闻一开始就以全方位、多角度的镜头和画面语言将烟囱的爆破倒下多次展现在观众眼前,给人以强烈的震撼,也让观众自然感受到福建省和龙岩市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坚决落实“上大压小、节能减排”工作的决心和信心。

  在纷繁的新闻事件中如何精准发现“闪光点”呢?笔者一个简单而深切体会是“能触动感动自己的也一定能触动感动别人”。 笔者在实践中也发现,这样的“闪光点”往往需要用细节来刻画,抓住细节,就能写出富有人情味的好新闻来。以笔者的另一篇作品《还将军一个心愿》为例,,将军夫人赵志珍大姐专程来到将军的家乡龙岩和长汀走走看看的经过。我全程跟随采访,赵志珍大姐乘坐龙岩直通北京的“海西号”列车时的激动;,赵志珍大姐离开时,一位小学生依依不舍紧紧抱住了她心目中和蔼可亲的赵奶奶;还有临别时赵志珍大姐一直抚摸着校门前的大樟树等细节,都让我深受感动,也当然成为新闻中要重点突出的“闪光点”。通过这一个个“闪光点”,、对父老乡亲那份永恒不变的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