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飞宇:中国文学走出去“冷”在西方出版社

发布时间:2019-08-08 04:08:15


昨天是第十七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开幕的第一天,来自英、法、德、美、韩、日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0多家中外参展机构济济一堂,由中国作家协会打造的“中国作家馆”在博览会上揭幕,这是国内首次对外大规模集中展示与推介中国作家。

  “中国作家馆”面积共150平方米,划分三个区域:作家文学活动区、中国当代精品图书展示区和中国作协文学出版图书展示区。据不完全统计,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当代文学有1000余部作品被译介到海外,包括百位当代中国作家的作品以及传统文化经典。从体裁上看,被翻译成外文介绍到国外的作品中数量最多的是小说,占到90%以上,散文随笔、诗歌、报告文学的译介数量相对较少。

  围绕“中国文学走出去”,中国作协还在昨天组织了一场“回顾与展示——拥抱世界的中国文学”为主题的交流会。作家何建明称,中国文学走出不易,得到广泛认可更为不易。以作家出版社为例,五年出版170部外国作品,而国内作家版权输出、译介到国际上只有5部。但即便是国内非常有市场的作家,在国外被接受的程度也是相当有限的。“比如说在国内十几万册、几十万册,但是到国际上几百册也是有可能的。”

  作家毕飞宇称,“中国文学走向世界处在一个非常幸运的阶段,与此同时也处在一个非常不幸的阶段”。幸运之处在于,全世界正在关注中国,许许多多的作家借着中国经济腾飞的态势有机会走向世界;但不幸的是,自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互联网进入人类日常生活,全世界的文学阅读都走向了一个相对萧条的阶段,而这时,正是“中国文学走向世界”的发轫之际——这不得不说是一种不幸。

  毕飞宇还表示,,而过分削弱中国文学自身的文学品质和文学魅力。目前,“中国文学走向世界 ”出现“两头热、一头冷”——西方的职业版权经纪人对中国文学非常感兴趣;存在大量对中国文化感兴趣的读者,汉语已在世界成为显学的态势便是例证;但是,“冷”在出版社——很简单,中国的文学作品还不能给西方带来巨大的利润。

  作家王晓方称,中国文学和世界文学还是有差距的,至少在创作手法和思想方面。许多人都在讲故事,但怎么样讲故事才有新意,以及讲的故事里能给读者哪些思想上新的丰富,不怎么讲究。只有确实独到的作品,才有真正走出去的力量。(朱玲)

  相关新闻

  中国成2012年伦敦书展主宾国

  2012伦敦书展主办方昨日在京宣布——

  昨天,、英国伦敦书展主办方在北京联合举办 “2012年伦敦书展中国主宾国新闻发布会”,该发布会正式宣布,在伦敦成为“奥运之城”的2012年,中国将成为伦敦书展主宾国。

,2012年伦敦书展中国主宾国活动,是继2009年德国法兰克福书展中国主宾国、2010年希腊萨洛尼卡国际书展中国主宾国、2011年埃及开罗国际书展中国主宾国等系列主宾国活动之后,中国在重要的国际书展上再次举办的大型对外出版交流活动。

  张福海称,参与伦敦书展,旨在进一步促进中英两国之间的版权贸易。据统计,从2004年至2008年,中英两国之间的图书版权交易量达到8600多项。并以此为契机,推动更多英文版中国图书进入全球英语图书市场,目前每年全世界出版的图书大约有25%是英文图书。据透露,跟2009 年法兰克福书展一样,2010年伦敦书展中国主宾国将积极开展中英作家交流,较大规模组织国内知名作家赴英参加活动。(记者 朱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