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成长:“推”和“拉”的过程

发布时间:2019-08-09 07:16:15


当跨国品牌挟资金、技术等优势席卷而来,当品牌成为中国企业走向国际舞台的短板,当越来越多的本土企业在品牌浪潮的冲击下不得不深入思考品牌的内涵与价值,品牌意味着什么,怎样建设品牌,成为每一个企业经营者与管理者必须要回答的问题。
  不少企业为此进行过探索和尝试,有的甚至不惜巨金,请咨询公司进行品牌规划,请广告公司进行品牌创意,大规模展开广告攻势。事实上,一些企业凭借广告效应的确做到了在短期内迅速提升知名度,但由于产品品质、技术创新、服务等未能及时跟进,品牌生命力极为短暂;有的通过专业公司进行品牌规划、设计出一套识别系统,品牌建设似乎就大功告成;有的认为凭借企业领导层与决策层的努力就可以建立强大品牌,却忽视了员工与相关利益者在品牌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笔者以为,本土品牌与跨国品牌相比,最致命的是缺乏品牌忠诚。可口可乐、麦当劳在输出品牌的同时,也输出了“欢乐的精神”和美国文化的象征,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的代表。正因为对这种精神、文化的认同和追随,才使其在世界范围内蔓延,并拥有大批忠诚的铁杆fans。这就是为什么人们一边抱怨麦当劳是垃圾食品,一边却又实难割舍麦当劳的原因。
  这些品牌对于消费者如同灵魂附体一般,在他们眼中,卓越的品牌即使偶尔“犯一点错误”,也会拥有更多的“赦免权”,会更容易得到消费者的理解和宽容,这就是品牌忠诚的魔力。
  笔者还以为,品牌建设不只是一个向外“推”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向内“拉”的过程。员工对品牌的理解和认同至关重要,但却常常被“忽略”。作为企业的细胞和元素,员工的整体精神风貌影响甚至决定着企业的竞争力。无数企业发展的历史证明,尊重员工、善于调动员工潜能的企业,有着惊人的克服困难的力量。相反,一个不尊重员工的企业,即使拥有优越的硬件条件,也不会获得长久持续的发展。
  同时,与合作伙伴良好的合作关系,也是决定品牌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因素。追求长远发展的企业,应当强调与合作伙伴的和谐与共赢,树立与合作伙伴共同成长的理念。当企业面对市场竞争必须降低价格时,是否要通过压榨供货商的利润来转嫁风险和压力?诚然,拥有充分“话语权”的“大牌”企业可以这样做。但是,当合作伙伴失去生存空间时,只能采取降低产品与服务品质的策略来应对,也许企业因此获得一时的发展,但是长远来看,品牌受到的损害必将呈现。
  外靠“忠诚”的形象,内需“内功”的凝练,品牌的成长需要点点滴滴的积累,甚至需要企业几代人的努力。

时间:2007-06-04
记者:中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