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取专利许可费 打官司也能上创业板?

发布时间:2021-05-10 11:34:15


摘要:打官司也能上创业板?是的。下面的故事主角朗科,同样是一家做闪存技术和产品的公司,它没有华旗资讯那样强大的市场运作能力,却以闪存盘及其诸边应用技术为核心,通过专利授权以及起诉侵权者收取“专利许可费”。凭借这一特别的商业模式,朗科也入选了创业板候选名单。

  打官司也能上创业板?

  是的。下面的故事主角朗科,同样是一家做闪存技术和产品的公司,它没有华旗资讯那样强大的市场运作能力,却以闪存盘及其诸边应用技术为核心,通过专利授权以及起诉侵权者收取“专利许可费”。凭借这一特别的商业模式,朗科也入选了创业板候选名单。

本报记者曾联系朗科公司董秘王女士,对方说,公司实在太忙,不仅是因为上市缄默期不便接受采访,而且公司上下正为上市的事情忙得团团转,她自己连喝水的时间都没有。

  “软盘”终结者

  简单地说,深圳市朗科科技有限公司(下简称朗科)是一家与闪存有关的公司。

  什么是闪存?现在我们基本都已形成共识,所谓“优盘”、M P3、M P4等等,都属于闪存技术以及其应用衍生产品的范畴。

  不过,就在朗科掌门人邓国顺将这一技术刚带回国内创业的时候,我们仍在忠诚地使用着“3英寸盘”的移动存储工具,尽管抱怨其容量小得可怜又容易破损。至于闪存,一度还被行家斥为笑话。

  邓国顺在新加坡呆过多年,服务过三家公司。当时,电脑从主板、CPU到鼠标、键盘都在不断更新换代,惟有软驱多年都是标准配置。

  “不变”的软驱,即软盘驱动器,通过它所读取的存储介质,是已成为“古董”的3.5英寸或5.25英寸的软盘。与现今动辄8G存储量的闪存盘相比,那时3.5英寸的软驱,只可读写1.44M B容量的“3英寸盘”。

  “能不能发明一款容量比软盘大、更稳定的存储产品呢?”当时仍呆在新加坡的邓国顺和好朋友成晓华产生了这样的想法:半导体中的Flash体积小、重量轻,如果将其应用到存储功能上,应该会成为主流的存储介质。

  事实上,早在上世纪80年代闪存技术已进入应用领域。只是,闪存技术与U SB接口的结合在中国国内仍是太阳底下的新鲜事———这就是邓国顺和他的伙伴要做的事。通俗地说,朗科要做的就是将F lash这种存储介质的读写端口应用于U SB这一公用标准的接口上。当闪存盘等移动存储设备在往后都普遍使用U SB作为与计算机链接的“桥梁”时,软驱软盘的时代宣告终结。1999年,邓国顺以15万元的资产注册成立了如今的深圳朗科科技有限公司,推出了一款叫“优盘”的产品。

  没错,现已成为所有“闪存盘”俗称的“优盘”就是朗科公司的注册商标。“优盘”之于朗科,就像“莱卡”之于杜邦。

  上述“Flash+U SB”的嫁接技术为朗科公司后来的“专利模式”奠定了基础。朗科分别于2002年7月在中国获得闪存盘发明专利,2004年12月在美国获得权利范围相同的发明专利。

  引进投资人

  把创意变成一个产品,往往是一个艰难的过程。

  由于当时Flash芯片供应紧缺,有了技术和专利的朗科,当务之急是找到稳定供应Flash芯片的上游厂商,并迅速把优盘推向市场。

  1999年底,邓国顺回到新加坡,与三星Flash在新加坡的总代理T R EK公司谈判,希望以出让一部分股权的方式,获得该公司在Flash芯片供应上的优先支持。最终,T R EK入股朗科公司,投资300万元人民币,换回朗科20%股份。

  引入供应链上游厂商作为战略投资人,这笔交易为朗科抢占市场赢得了宝贵时间。

  首先,如何让市场认识“优盘”?小公司朗科资金不足,打不起广告,只能在网上发些宣传文章。直到TREK资金到位后,朗科才开始有选择地在一些IT专业网站和媒体上打广告。在朗科早期的广告中,我们可以看到,优盘要么与一叠厚厚的软盘摆一起以夸耀它的容量,要么与钢笔摆一起以显示它的娇小身材。经过将近一年多的广告渗透,基本完成了用户教育工作,代价是亏了100多万元。

  而在渠道上,说服大代理商总是不容易。于是,朗科公司找一些同样处于草创期的小代理商合作。这些商家缺乏固定的货物来源,愿意尝试代理新产品。短短3个月内,朗科就在全国发展了40多家小代理商。为了防范风险,朗科坚持先交钱,后发货。与此同时,朗科把注意力集中在对价格不太敏感的行业用户和礼品市场上,如当时正在大力普及互联网家庭应用的中国电信等。

  其次,利用TR EK的风险资金,朗科做后续研发、生产和市场推广。在此段时间里,公司还招了十几个工程师。

  2001年7月,朗科推出能够在W indow s2000操作系统下,免去安装驱动程序的优盘新品。所谓“新品”的“新功能”就是我们如今已习以为常的“即插即用”。

  但正是这一功能才真正让优盘市场呈现井喷之势,才开始有大公司代理商的介入,从而又带动了优盘的销售。

  据公开媒体报道,朗科的销售额从当年3月份的20多万元人民币一路飙升至年底平均每月上千万元人民币。2001年12月以来,朗科优盘每个月的销售额都过千万元人民币。2002年,朗科的销售额接近2亿元人民币,公司规模也赫然扩大到接近200人。

  “价格战”突围

  优盘的奇迹告诉邓国顺,这是一个充满想象力的市场:优盘的应用可以延伸至M P3、M P4、手机、数码相机、电脑、汽车电子、家用音响等领域。但有潜力的市场,注定不会让一个企业唱独角戏。

  闪存盘市场的突然火爆改变了东芝、三星等厂商原先的谨慎态度,开始大批量供应Flash芯片,上游芯片价格因此逐渐走低,再加上技术门槛偏低,越来越多的国内厂商进入闪存盘市场。一时间,国内同类竞争品牌多达200多个。这让朗科在扩大市场规模的压力下,不断调低产品的定价,降价幅度曾一度高达50%。

  在众多后来者中,北京的华旗公司依靠经营电脑产品积累的品牌和渠道资源,其闪存盘产品的蹿升速度最快。截至2002年底,华旗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已与朗科不分伯仲。在以北京为中心的北方地区,华旗的市场占有率甚至超过了朗科。

  邓国顺一直深受瑞士鼠标王罗技公司的影响,他希望朗科成为闪存盘行业的罗技。2003年,他跑到瑞士与罗技公司的创始人进行了一次受益匪浅的对话。

  因此,一方面朗科公司在研发上持续投入,试图以超前的技术和产品保持市场的竞争地位,当时朗科的实验室中存储容量达到4G的优盘芯片已经开发完毕。

  而另一方面,自从优盘诞生那一天起,朗科公司为自己的发明不断在申请商标和专利。当时,成立仅4年的朗科公司,手头总共握有40多项专利,其中闪存盘的外观设计专利,就达到20多个。而在申请专利后,朗科又挥舞起了捍卫专利的大棒。

  在朗科公司快速成长的前四年里,有一个部门的雇员也在膨胀,那就是法律部。200多名员工中,该部门竟达到十来个人。

  事实证明,朗科为自己研发的技术和产品留着的那一手专利,对他以后的官司都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朗科开始举起侵权的旗号,向竞争对手提起诉讼,第一个被起诉的对象,则是当时国内最强大的竞争对手华旗公司。

  专利式生存

  2002年9月,朗科以专利侵权为由起诉华旗,2004年一审判决朗科胜诉,被告方华旗被判赔偿朗科100万元人民币。随后华旗不服提出上诉。这场官司,直到7月,才在中国电子商会的调解之下达成庭外和解。

  2004年7月,,这一次索赔金额达1000万元人民币,在业界引起广泛的关注,这也为朗科做了一次免费的活广告:一来,国内企业很少敢于与国外巨头叫板,二来,朗科还赢了这场官司!只不过这又是一次拉锯战,11月,双方达成和解。

  2月,朗科主动走出国门,把美国存储器市场排名第二的PN Y公司告上了法庭,。在诉状中,朗科控告PN Y侵犯了其在美国申请的专利,即闪存盘、闪存M P3及其他闪存移动数码产品的基础性专利。这场官司又一次让邓国顺在新闻发布会上告捷。

  有意思的是,三场官司都以和解告终。朗科公司仅仅出于知识产权?看看这三场官司的后续事件就知道了。

  第一单诉讼之后,华旗连带联想、方正、同方等企业,向朗科支付专利费;第二单诉讼之后,索尼方面即表示今后将从朗科那里购买U SB闪存产品;而第三单诉讼之后,由PN Y及PN Y的供货商分别和朗科签署授权协议,分别向朗科支付专利费。

  有了与华旗、索尼无锡公司以及PN Y这三次重要诉讼案件的完全胜利,邓国顺高调对媒体表示,国内外依然有不少企业未经朗科许可就使用朗科专利,“朗科起诉P N Y不会是最后一家”。也即是说,朗科对专利费的“追讨”范围将会越来越广泛。

  后来,朗科与美国金士顿(K ingston)、东芝(Toshiba)、台湾群联电子(Phison)等内存厂商达成专利授权许可协议,根据协议,内存厂商可以使用朗科专利池中的所有专利,但须向朗科交纳固定费用或者销售额一定比例的专利许可费。

  故事说到这里,朗科的盈利模式转型已经呼之欲出。到2008年首季,朗科公司专利许可收入达到2700万元,接近2007年全年2800万元的数字。

  赛迪顾问的数据显示,2007年闪存盘和移动硬盘的国内市场规模共约54亿元,以朗科2007年3亿元的销售额计算,其市场份额不到5.5%。从闪存应用最广的M P3等媒体播放器的销售情况来看,朗科M P3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呈现下滑趋势,有2.02%的消费者选择朗科产品,到2007年该比例微跌到1.99%。

  授权许可收费模式这一部分的收入已为朗科的收入带来结构性改善的增长。即是说,产品市场虽然停滞不前,但专利授权许可的收入还是为朗科整体营收带来改善。

  某种程度而言,朗科已转身为靠专利生存的企业。(记者根据公开媒体资料综合报道)

  模式点评

  南海成长合伙企业执行合伙人郑伟鹤在公开媒体表示,朗科未来的走向如何?现在下结论尚早,但专利盈利的商业模式对于中国的创新型公司而言,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在资金实力稍弱的情况下,创新型公司开发产品相对单一,规模小,抗风险能力较差,知识产权的保护是企业的生命线。朗科一方面对自己的知识产权进行了保护,另一方面也可以减少传统渠道的销售费用,将更多的精力再投入到研发当中。但专利盈利对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要求比较高,需要有较健全的保护机制。广州海汇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明智则向本报表示,朗科做优盘较早,但市场运作方面仍是软肋。

  链接

  学习高通好榜样

  高通商业模式的核心是,以CDMA技术为核心,构建专利网,并通过行业标准提升技术壁垒;通过扁平化的管理结构和广泛许可,加快技术普及速度,同时通过交叉许可和固定专利费等,与授权厂商结成利益联盟。从表面上看,高通模式是朗科模式的高级阶段,依照同一种商业模式,朗科可以成长为“高通”。

  实际上,真正区分二者的是定价能力,高通的定价能力远强于朗科,这是高通净利率(35%)远高于朗科(12.68%)的原因。首先,从专利网的覆盖面来看,高通的专利网覆盖整个C D MA技术,包括C D MA 2000、W CD M A /O FD M (A ),只要市场参与者进入遵循CD M A标准的无线通讯领域,就不能绕过高通的专利网;而朗科主要覆盖闪存盘技术,而对闪存盘之外的闪存主流应用领域的技术还不具备控制力,也就是说,市场主体进入闪存盘之外的主流应用领域,无需经过朗科的专利网。

  其次,从专利数量的地域分布看,高通在美国地域之外的申请和授权数量都是美国本土的4-5倍,这令高通在全球范围内都受到专利保护;朗科国内和国外的授权数量才将近持平,离全球保护尚远。

  再次,高通只是收取固定专利费,表面上看,专利数量在增加而专利费用不增加,这不划算。实际上,这是高通较强定价权的核心体现,固定专利费可以使高通免受授权厂商的销售业绩波动,并防止技术贬值(时间越久、技术越不值钱)。而朗科的专利技术按固定费率或者销售额比例收取,尚缺乏足够的定价权。

  朗科能否成长为“高通”,取决于能否始终占据技术的高端,控制行业的核心专利技术,并不断提升专利网对相关领域的覆盖,并在更大程度上掌握定价权。

【作者:余涛 来源:南方都市报】 (责任编辑:张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