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前三季度自主创新工作成效明显

发布时间:2019-12-04 17:19:15


  今年前三季度,安徽省自主创新工作按照省委省政府总体部署和自主创新“转化年”的要求,紧扣加速科技成果转化这一核心,以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和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建设为主抓手,着力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和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各项工作进展迅速,成效明显。

  一是试验区先行先试取得新成效。经过三年建设,试验区提前实现五年建设目标。,今年7月,财政部、科技部批复同意在试验区开展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政策试点;同时,国家科技发展规划把试验区与北京中关村、武汉东湖、上海张江列为自主创新试验示范重点区域,为加速推进试验区建设和全省自主创新提供了巨大动力。创新科技金融和产学研合作机制,安徽省暨合芜蚌三市已引导设立创业风险投资基金14支,完成投资项目84个,投资总额26.7亿元,新设立巢湖、宣城2支创投引导基金; 推进专利质押贷款试点,已有15家企业申请获得贷款6210万元;新组建了合工大工业信息研究院,合肥光伏光热、现代显示等一批产业技术研究院和食(药)用菌、中药材等一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二是科技支撑产业提升取得新成效。围绕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省市共同凝练了16个重大科技专项,实施129项重大科技攻关项目、94项试验区和试点省专项重大项目,。这批项目省市财政累计投入29亿元,预计带动企业研发投入207亿元,拉动产业投资1265亿元,获得专利1900余项。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1—9月份实现产值5937.5亿元、增加值1548.6亿元,同比增长48.3%和24.9%。其中试验区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增加值占全省的64.1%和62.4%,继续在全省扛大头。7家高新区实现工业增加值占全省16%、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全省36.6%,成为结构调整的主力军。

  三是企业创新主体建设取得新成效。深入实施技术创新“十百千”行动,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97家,总数居全国第七、中部第一位;启动第四批省级创新型企业试点工作,新增国家创新型企业9家,国家创新型(试点)企业总数居全国第一位;奇瑞汽车等4家企业入选首批中国创新型企业100强,入选数居全国第七、中部第一位;启动第二批省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培育工程,新增试点企业55家。支持企业研发能力建设,新建核探测与核电子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车辆驾驶安全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语音及语言信息处理国家工程实验室等一批国家及省级研发机构;新增国家重点新产品54个,同比增长15%,认定数居全国第七位,新开发高新技术产品480个。

  四是科技成果研发转化取得新成效。1—9月份,全省专利申请32331件、授权25183件,同比增长68.9%和141%;其中发明专利申请、授权增幅均居全国第二位;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0.93件,专利实施率达66%。一批国内外领先的科技成果成功研发和转化,如合肥物质院铌锡超导磁体线圈热处理炉系统填补了国内空白,合肥晶澳开工建设全球最大太阳能一体化生产基地,蚌埠玻璃院建成运行全国首条全氧燃烧超白玻璃生产线,国产首个高性能芯片“魂芯一号”、江淮同悦、奇瑞S18纯电动汽车等一批高端成果进入“十一五”国家重大科技成就展。

  五是创新载体和平台建设取得新成效。合肥示范核心区“一中心、三基地”公共创新平台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出台省创新型园区评价办法和省级高新区暂行办法,省政府首批表彰创新型园区9家;合肥高新区在国家高新区综合排名中升至第12位;新增马鞍山慈湖省级高新区;芜湖国家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安徽)基地,合肥公共安全、蚌埠精细化国家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等一批国家级创新载体获批建设。完善创新服务体系,新建“科技路路通”市级分中心3个、基层服务站46家,国家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1家、院士工作站9家、生产力促进中心23家、知识产权服务机构4家。

  六是争取国家层面支持取得新成效。安徽省政府与科技部举行新一轮工作会商,、中国工程院签署合作协议,争取对安徽省科技成果转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等更大支持。1—9月份,获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立项360多项,支持经费9.7亿元;安徽省被列为“十二五”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实施省份和国家农村信息化示范省,新增国家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试点县9个;合肥、芜湖入选国家第二批“十城万盏”半导体照明应用工程试点示范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