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购物山重水复亟待规范

发布时间:2020-12-09 03:27:15


近日,据北京市海淀区紫竹院消协分会和紫竹院工商所提供的数据显示,8月以来,他们已经接到了9起针对安必信电视购物的投诉,主要反映“商品实际效果与广告宣传不符、产品已经过期或所收到的产品与订购的产品不一致”等问题。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发现,去年和今年,国家工商总局发布的消费投诉分析里,电视购物都是“重灾区”。12315、96315消费投诉中心的统计表明,有关电视直销问题的投诉高达2000件以上,平均每天就能接到这类投诉6起以上。电视购物几乎已经成为一种引起大多消费者不满的严重社会问题。
电视购物“迷人眼”
  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广东的珠江电视台率先在国内推出电视直销节目。随后,北京电视台BTV电视购物创建。到了1998年,全国有数百家电视台开办了电视直销节目?熏年销售额达几十亿元。
  在这天文数字的背后,令消费者感受更多的却不是电视购物带来的实惠和快捷,而是更多了尴尬。“电视购物让我在孩子面前非常不自然。”一个10岁男孩的母亲这样说道。她想找到一个适合自己和孩子观看的频道,然而超过一半的电视购物广告中,不是半裸腰身、媚眼频抛的女性,就是“想有多大,就有多大”,“完全随心所欲”的广告语。“这对孩子伤害太大了。”她说。
  其实,使用充满刺激性的字眼夸大产品的宣传只是电视购物的“副作用”之一,虚假承诺和售后无保障也已经成为电视购物尽人皆知的“通病”。拿增高产品来说,被这类广告“忽悠”了的消费者可能并不知道:相关部门从未审批过有关增高功能的药品,所有宣称具有增高功能的药品均属于虚假宣传
  更恶劣的事情发生在这些产品销售之后。来自北京市工商局12315和96315投诉热线的统计数据显示,2005年消费者投诉中,电视直销、网上购物等新型营销引发的投诉量大增,其中电视直销类投诉451件,投诉量与2004年的1件相比形成巨大反差。
  业内人士认为,国内电视购物“迷人眼”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症状”:夸大产品功能;请名人代言以达到宣传效果;打着国外著名大学的旗号,杜撰几个不存在的科研机构,编造几个科学家进行伪宣传;依靠化妆等技术手段,在电视中肆意夸大增高、减肥、丰胸的效果;动辄高于产品成本数倍的产品利润;刻意使“产品光环”盖过经销公司,产品出问题后公司随时准备“脚底抹油”。
电视购物路何方?
  2006年对于电视购物来说有喜更有忧。年初,新华传媒建立的长三角最大的电视购物平台在无锡开播;陕西电视台正式开播西北第一家专业电视购物频道;3月,湖南卫视铁心打造沃尔玛式的快乐购物开播;河南欢腾购物开播。
  然而,7月初,央视曝光“波丽宝”丰胸产品骗局却让国家工商总局和广电总局对电视购物下达了“叫停令”。面对电视购物现在境况,几乎所有的人都在反思,中国的电视购物何以走到今天这一步?
  作为国内一种新兴的商品营销模式,电视购物难道从诞生之日起就被贴上了“夸大宣传”、“虚假承诺”的标签?同国内电视购物业混乱的状况相比,国外该行业又是怎样的情况?为了解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一部分业内专家认为,目前充斥在国内电视购物栏目中的内容却仍然停留在“产品信息介绍”的层面,而这种形态的节目早已疲态尽显,很难再有效吸引观众的视线,这是国内电视购物的通病。国外的电视购物节目则是热烈火爆。据介绍,国外电视购物节目几乎都是24小时现场直播,观众可以随时看到商品的销售情况及库存,因此容易达成争相购买的销售氛围。
  从长远来看,只要电视购物频道的品牌得到消费者的认同,一切商品都可以卖。在美国、韩国等电视购物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其电视购物产品琳琅满目、包罗万象:家电、家具、汽车、房子、旅游、保险等几乎所有产品都被拿来销售,而且还形成了各地区不同的销售热点。如在韩国的电视购物里,泡菜卖的非常火,大米的销量占到了总销量的10%;在台湾大闸蟹卖的非常火爆。而在国内,电视购物产品却主要以丰胸、减肥、增高产品、药品、医疗器械为主,其数量占到50%以上。
尽管目前的电视购物问题颇多,但有关人士表示,电视购物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消费者。虽然国内老百姓通过电视进行购物的习惯尚未建立,还需一段时间培育,但是对中国的电视购物来讲,目前最重要的问题是行业急需规范。
  据悉,近年来,国内电视购物市场拥有的巨大发展空间并没有因整体表现的“颓势”而被目光敏锐的国外同行所忽视。伴随着国家普及数字电视发展计划的实施,国外行业巨头开始“逆势”而动,美国、韩国、日本等国的电视购物公司巨头纷纷携巨资来中国寻觅商机。由此可见,整个电视购物行业的规范已经刻不容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