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保护知识产权声誉日隆

发布时间:2019-08-15 06:04:15


消息(引自东方网-文汇报)

 

  保护知识产权,就是尊重知识、鼓励创新、保护生产力。通过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同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不断提升城市国际竞争力,已成为上海的必然选择。

  本报讯昨天,上海三维生物技术公司老总胡放告诉记者,公司的抗癌新药H101在上周五已获得国家的试生产许可,马上就将投入市场。三维通过自主研发,并凭借技术实力买下对手专利,拥有全球“通行证”的故事可谓是上海企业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一个典范。

  提到软件正版化,人们往往会想到微软。其实上海中标软件公司也是一大受益者。从去年底开始至今,中标自主研发的上万套桌面套装软件开始进入市级政府机关。常务副总秦勇表示,随着软件正版化工作在全国铺开,中标软件有信心夺得更多省市的订单。

  事实上,将保护知识产权与自主创新结合,是国内企业提升创新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积极作法。

  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积极行动,为上海在国际上赢得了声誉。中美知识产权圆桌会议去年11月在沪举行期间,美国驻华大使雷德称,这次会议之所以选择上海,不但是考虑到上海的经济实力,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上海“在中国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领导声誉”。

  两组数字可以作为了解上海知识产权工作的一个参照:

  2005年,上海专利申请量达到3.27万件,比上年增长了60%,其中最具“含金量”的发明专利申请首次突破1万件,增长了55%。注册商标申请量达2.9万件,著名商标总数达318件,中国驰名商标总数共计43件,继续位居全国前列。

  另一方面,2005年,上海各政府部门对知识产权侵权活动展开了有力打击。市知识产权局共受理专利侵权纠纷案件38起,结案26起;全市工商部门共查处商标违法案件1200多件,罚款近1100万元;文化稽查部门共收缴非法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830多万盘(张);上海海关全年共查获各类侵权案件案值逾4500万元。

  在提升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培育自主识产权成果方面,上海各级政府也在不断摸索新做法。

  上海科技“十八条”政策规定,要获得上海市的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认定,项目必须要有知识产权。

  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上海在“华交会”、“工博会”等8个重要展会现场设立知识产权办公室,接受投诉,处理争议。

  为了提高保护效率,上海去年与江、浙签署协议,建立纠纷处理“直通车”,同时共建“长三角”专利平台,加快三地成果的产业化步伐。

  事实上,因为上海知识产权保护得力,对自主创新成果给予高度重视,海内外企业纷纷把上海作为在国内设立研发中心的首要选择:在张江”药谷“,杜邦、礼莱、罗氏等10余家跨国医药巨头纷纷设立全球研发中心;在紫竹园区,2年内将有30余家世界500强企业研发机构入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