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胜诉中企曾遭轮番官司 诉讼费达1200万美元

发布时间:2019-08-15 22:11:15


核心提示:陈伍胜印象最深的就是1200万美元的诉讼费用,对于一个刚刚起步的民营企业来说,,就有可能倾家荡产。

核心提示

  陈伍胜印象最深的就是1200万美元的诉讼费用,对于一个刚刚起步的民营企业来说,,就有可能倾家荡产。

  他们精心策划的轮番上阵的马拉松式的官司诉讼,企图把中国的企业完全挡在美国市场以外,实现他们垄断美国市场的目的。

  9月3日,美国行业巨头“莱伏顿公司”又将中国“通领集团”推上了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被告席。

  2010年9月15日央视《新闻1+1》播出《一家民企的“洋官司”》,以下为节目实录:

  主持人(董倩):

  欢迎收看《新闻1+1》。

  中国企业跟美国的企业打官司,由于技术,还有资金等等方面严重的不平衡,往往被称作是国王和乞丐之间的游戏。中国企业不像美国企业那样财大气粗,往往不是输在法庭上,而是输在去法庭的路上。而最近有这么一家中国的民企,却打赢了这样的一场“洋官司”。我们先来看一下。

  (播放短片)

  解说:

,与对手实力相当悬殊,精力和财力的巨大付出,让我们今天看到的这场胜诉多多少少有些悲壮。就在今天举行的中国企业反对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新闻发布会上,中国民营企业通领集团打赢与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专利官司的案例,成为这场新闻发布会上的典型案例。这也是中国企业应对国际巨头知识产权恶意诉讼所取得的唯一一场胜利。

  中国民营企业和美国政府机构,当这两者成为法庭上对决的主角,面对今天的胜利,有媒体把这一结果形容为惊天大逆转。

  张嘉冀(本台记者):

  您现在看到的这样一个看似很普通的插线板,就是这次中美企业诉讼大战的主角,而它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即便被浇上了水,也仍然不会断电。而这样一个插线板在美国所有的建筑当中都是被要求必须安装的,也正是因为这样一个市场空间巨大的小东西,让中国的多家电器企业在长达六年的时间里官司缠身,濒临破产。

  解说:

  就是这个小小的断路器,可以说让中国企业吃尽了苦头。

  据了解,浙江通领集团生产的这种漏电保护断路器,由于技术独创,而又具有很强的成本优势,2004年一进入美国市场,每年的销售额就达到5000多万美元,一举占据了美国10%左右的市场份额。这样的热销,自然会遭到美国竞争对手的强烈抵制。

  2004年4月至7月,美国电视巨头,,起诉通领公司的4家美国经销商。同年7月10日,,判定由中国通领科技集团制造的销往美国的接地故障断路器产品,不侵犯莱伏顿公司的558号专利。这表明这场历时3年多耗费300多万美元的中美知识产权官司第一案尘埃落定。

  获胜36天后,美国帕西西姆公司,在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提出对通领集团等4家中国企业进行调查。2009年5月8日,美国联邦国际贸易委员会最终裁定,通领集团侵犯美国帕西西姆公司专利,并禁止通领集团等中国企业生产的涉案产品进入美国市场。这样的判决直接导致通领的产品销售额锐减五分之四,每年只剩下1000万元。

  2009年9月17日,。

  今年8月27日,,美国联邦国际贸易委员会此前判决我国通领集团侵权行为属于错误判决,要求立刻解除对我国通领集团部分产品的海关有限禁制令。

  字幕提示:

  就在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召开前夕,9月3日,美国行业巨头“莱伏顿公司”又将中国“通领集团”推上了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被告席。

  主持人:

  今天我们请到的是北京大学法学院的张平教授。

  张教授,我们都知道这个企业是为了挣钱的,不是为了争气的,这个企业是赢了官司,但是从挣钱的角度来说是赔了很多钱,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您怎么评价这次胜诉?

  张平(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

  通领集团这次胜诉可能是有多重意义,刚才我们说仅从经济效益这个角度来看,它可能确实是虽胜尤败,因为它这些年可能付出的诉讼的成本太高昂了,同时还有陈伍胜的情感,还有他的时间成本,以及市场上这样一种损失,,因为他确实是充当被告这个角色。但是从这个案件本身的社会意义来看,我们认为这个案件还是值得的,至少是说对于这些弱小的中国企业,甚至是外贸型企业能够使我们长了一智,就是说我们吃了一堑长了一智,我们学习到了如何在美国去应对这样一个知识产权的诉讼,特别是在市场经济当中去进行知识产权的博弈。

  主持人:

  陈伍胜这次胜利,他自己说是完胜,您觉得这是一次小胜还是一次大胜?

  张平:

  对于中国这么多出口的企业来讲,我们认为还算是小胜。因为如果要是大胜,应当是我们真正在美国市场上站住脚,而且有我们自己的驰名商标,让美国家家户户都消费着中国品牌的产品,那个时候才是叫完胜。

  主持人:

  对于这次官司的胜利,我们不妨来听听陈伍胜自己是怎么说的。

  陈伍胜(中国通领集团董事长):

  六年四场官司,最大的感受就是我们坚持创新,是我们能够给这场官司坚持到最后。官司关键的是产品不侵权,假如我们的产品有瑕疵,任何法官、。我们在保证我们技术和产生不侵权的前提下,我们要勇于依法应对,不要看见人家一打我们就跑掉,一打就跑掉,,就好像一个人见到警察就跑,碰到警察就跑,他第三次要碰到警察再跑的时候,人家就怀疑他是不是一个小偷。所以说中国企业要首先我们不要侵犯别人的知识产权,要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绝不侵犯任何人的知识产权的权利,这样我们才能够勇于应对、依法应对。

  主持人:

  就像他说的,这一次官司跟以往不同的是我们没有侵权,我们自己很硬,我们自己也没错,但问题是我们无可指摘的情况下,为什么美国的这两家大企业会接二连三地诉讼你?

  张平:

  知识产权这个制度,实际上它就是一种市场经济诞生的制度,它是市场竞争的,我们说在某些情况发生上竞争工具的作用。所以外国这些企业不断在提起这种诉讼,,又到国际贸易委员会去诉,国际贸易委员会这个诉讼它胜了,,现在我们看到可能现在暂时我们告一段落,我们胜诉了,不知道哪一天还会再提起一个新的诉讼。所以它这样子做这个诉讼,它真实的目的是在牵制这个企业进入美国市场。就是因为你在美国市场对它构成了竞争的威胁,所以诉讼是一个表面的现象,争夺市场利益是本质。

  主持人:

  它是手段?

  张平:

  对,它是一个手段。

  主持人:

  但是在市场经济里面,这种手段是完全合法的,这个法律的程序是对所有人都可以使用的,所以美国“337”这个制度表面看起来是很公平的,因为它是任何一家美国企业,不论这个企业的国籍是什么,比如说是欧洲的企业、是日本的企业,在美国注册的一个公司都可以利用这样一个制度,来维护美国的市场。

  主持人:

  这么一套烦琐的制度,而且它要走漫长的法律程序,这家公司经不经得起这么折腾?

  张平:

  所以小公司是经不起这个知识产权的诉讼的。况且我们看到“337”这个调查有一个杀手锏,就是它快速,还有它没有这种补偿。,,,实际上它胜诉了,后来是美国的企业又到联邦贸易委员会去进行行政诉讼,相当于是337的调查,这个调查是一个快速的机制,但是这个没有补偿。所以我们今天来看,像小企业一般为什么说一打就跑,它可能是觉得我打到最后我是承担不起这个诉讼的代价的。

  主持人:

  您看这个陈伍胜坚持了这么长时间,坚持下来了,到今天是一个阶段性的胜利,但是胜利还没笑呢,马上新一轮官司又来了,两家这么大的企业轮番对他进行轰炸,他能坚持多久?

  张平: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一方面要做出一个努力,如果企业坚持要在美国市场上立足脚,你就应该在进入美国市场之前做出一个充分的准备。这个时候我们就说创新、研发,包括知识产权制度的运用,你也必须会利用这样一个规则服务于你的利益,所以他应该做好充足的准备。

  另外一个,如果说你现在这个企业非常弱小,还没有这种抵御的能力,也没有这种进攻的能力,那可能还是处在一种原始积累的情况,所以我们也认为在这种情况之下,可能在国内的发展也不失为一个上策。所以有些企业是适合于出国,有的企业还是适合于先把自己国内的市场做好。

  主持人:

  对于陈伍胜来说六年的时间他要面对的是接二连三的美国大公司的诉讼,在这个漫长的时间里面,他学到了什么,接下来他又应该做什么?我们的节目马上继续。

  字幕提示:

  2007年4月23日《经济与法》

  陈伍胜:

  700多个日日夜夜,我终于熬过来了。所以说这场胜利确实是久旱逢甘露,胜利确实来得不易。

  解说:

  2007年,53岁的陈伍胜越过了一道大坎儿,这个浙江民营企业的董事长打赢了一场专利官司,他的对手是美国电器行业巨头,世界500强企业之一,拥有上百年历史的莱伏顿公司。

  故事始于2004年,那时的通领集团还叫做东正电器公司,董事长陈伍胜带着自己公司研发的一种新产品,防漏电保护插座来到美国,该产品俗称GFCI。经过最初艰难的市场开拓,插座的销量一路飙升,市场前景一片光明,那时的通领科技创办才3年,却迅速占据了美国10%的市场。黑马市的崛起遭遇的是行业巨头莱伏顿公司的发难。

  从2004年4月起,莱伏顿公司利用一项名558的GFCI母专利,陆续对通领科技在美国的四家重要客户发起专利侵权诉讼。

  字幕提示:

  2007年4月23日《经济与法》

  叶祥发(浙江通领科技集团知识产权部经理):

  这个产权的老大就是莱伏顿公司,他在这个产品上面设置了几十个专利,而且都是发明专利。他用上的专利可能没有几个,其他专利实际上就是保护他的商业利益的。

  解说:

  东正公司的永磁式漏电保护装置先后在国内申请了十几项国家发明专利,并在美国申请到了三项专利。为了确保自己的专利运用的技术没有侵犯别人的专利,东正还特意请了美国的律师事务所对专利进行评定,两家律师事务所得出的结论一致,东正的专利没有侵权。但这一次,他们碰到的是莱伏顿公司。

  字幕提示:

  2007年4月23日《经济与法》

  陈伍胜:

  我非常尊重莱伏顿公司的专利,我也希望莱伏顿公司要尊重我的专利。我们两个专利是两条平行的路,永远不会相交的,他说NO,你就是侵犯我的专利。

  解说:

  这是一场实力严重失衡的遭遇战,除了垄断性的市场地位,莱伏顿公司还拥有战无不胜的律师团队。

  陈伍胜:

  他说保尔·桑顿律师跟我们合作了30多年,到现在为止他还从来没有一件官司输过,是全赢的。假如我公司现在和你公司的官司,他输了的话,我会把他杀掉。

  解说:

  莱伏顿公司的打压策略很快奏效,通领科技的客户纷纷订货延迟,停购甚至退货。

  宋怀印(浙江通领科技集团技术部经理):

  我们的产量是急剧下降。

  陈伍胜:

  那真是黑色的6月和7月。

  解说:

  由于对方开出的苛刻条件,双方最终没能达成和解。2004年10月,陈伍胜主动要求以制造商身份加入诉讼案。为保护美国营销渠道,通领科技还主动为全部被告承担诉讼费用和侵权担保。

  如今回首这段时光,陈伍胜印象最深的就是1200万美元的诉讼费用,对于一个刚刚起步的民营企业来说,,就有可能倾家荡产。

  2006月5月23日,。

  2007年7月10日,陈伍胜历时三年花费400多万美元律师费,终于在美国拿到了胜诉的判决书,赢得了中美知识产权第一案。但故事却并没有因此结束,在此后的四年中,美国电器企业对这位来自于中国的同行展开了车轮战术,陈伍胜一一对应,他不得不经常性地将刚刚到手的钱支付给国外的律师。

  2009年8月27日,。中国这家名不见经传的民营企业经过345天的抗衡,他再一次赢得胜利。一周后,又一张来自美国的传单,送达了他的面前。

  陈伍胜:

  我们哪怕是倒下去,我们也要清楚地让后来走出去的中国企业看到竞争对手的火力点在什么地方。

  主持人:

  俗话说英雄好当,日子难过,您觉得目前的他,他应当是当英雄继续当下去,还是应当把他的日子过下去?

  张平:

  从企业本身来讲,我觉得他还是应该考虑企业的生存,如果说我们宁死不屈最后是死掉,战死杀场,那我觉得你确实是为后来者铺路了,但是从自身的企业发展来讲,不是他追求的目标。但是我们觉得像“337调查”这样的一个制度,不可能是某一个企业能够决胜的,即使比他强百倍的中国企业恐怕也难以应付。所以这个制度本身是存在问题的,我们不应该就事论事,我们应该考虑从根本上去,说治标和治本的问题,治标的就是说我们能再叫企业更加的积聚更多的钱再去打赢这场官司,再聘更好的律师。所以应该从本质、本身上我们来寻求一个解决方案。这就像我们以前中国在市场经济过程当中总有一些不足,美国总是要启动一些中美双方的知识产权谈判,要求中国在立法、司法、执法,包括我们其它很多环境要提供一个良好的秩序,我们说美国也必须要提供一个公平竞争的自由贸易市场,不应该用“337”这样一个调查成为一个中国企业进入美国的贸易壁垒。

  主持人:

  对于陈伍胜来说,他的美国同行是屡败屡诉,他自己又是怎么看的呢?我们来听一下。

  陈伍胜:

  我们在胜了美国莱伏顿两场官司之后,在我们胜诉的不到36天的时间,美国莱伏顿的同盟帕西西姆公司又对中国四家企业发起了起诉,把我们全部诉上了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在这个时候,我终于明白了,这并不是一场简单的企业和企业之间的知识产权官司的较量,而且完全是他们为了封杀中国企业进入美国市场。我们也从他们的第二次轮番的上诉看到了,他们确确实实是精心策划的轮番上阵的马拉松式的官司诉讼,企图把中国的企业完全挡在美国市场以外,实现他们垄断美国市场的目的。

  主持人:

  美国是一个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国家,他们有一整套的法律制度来保护。打个比方来说,他们是个游泳高手,可能对于我们刚刚加入世贸组织明年才是十年的时间,我们可能跟他们不是在一个重量级上,对于我们国家现在鼓励提倡企业走出去,走出去怎么和这些高手去过招呢?

  张平:

  这件事情是一个非常复杂,或者是说需要一个漫长的准备过程,我们也看到发达国家是经过了几百年或者至少是几十年市场经济的准备,它的企业才成长到今天这样一个规模。中国搞市场经济历史不长,同时我们也看到中国目前还不是一个完善的市场经济。所以我们说企业在这个方面,一,没有经验;第二,它也没有这样一种意识。现在如果我们继续要沿着这样一个思路走下去,我们就会陷到一场无穷无尽的诉讼战争当中,也就是说你在知识产权的赔偿上要支付部分的代价,在法律服务的费用上也要支付部分的代价,那你只有死路一条。所以我们不认为说,现在这样一种顽强抵抗是一个上上策,我们说这只能是一种权宜之计。希望能够在国际这个平台上去解决贸易保护主义这个制度。

  主持人:

  我想请问您一下,相关的部门可以帮助他做些什么?

  张平:

  如果说政府的部门,我觉得它好像不会去帮助一个企业直接到诉讼的战场上去拼杀,但是政府应该是从环境和制度上给企业提供一个良好的战略资本。

  主持人:

  您说到这,因为陈伍胜觉得他自己打官司他腹背受敌。

  张平:

  是的。那我们也看到像在美国或者是欧洲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