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抢占全球战略产业制高点:从"制造"到"智造"

发布时间:2020-05-21 02:54:15


新年伊始,上海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喜讯不断、捷报频传。

在国内产业经济面临新挑战、全球产业结构加快调整、发达国家回归“再工业化”的背景下,“上海制造”今年更加注重稳定增长、结构升级。,对于看准的新兴战略方向,一定要做好布局,集中力量大力支持,加快战略新兴产业从研究到形成支柱化产业的进程,为上海的“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力争工业“开门红”

龙年新春,虽然上海气温骤降,但位于东海之滨的临港产业区却春意萌动。2月8日,上海市与中国航空研究院共建的中航研究院上海分院在浦东临港地区成立。这是中航研究院首家直属地方分院,将为中国大飞机发动机的研发提供更多技术支撑。

事实上,开年以来上海各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可谓“百舸争流”。在闵行,上海轨道交通出口基地2月传出捷报,由中国北车集团承接、上海轨道交通设备发展有限公司制造的出口阿根廷的地铁项目正陆续完成制造、调试。对方要求,轨道转弯半径要小于25米,这比国内的标准要苛刻得多,尽管如此,上海制造仍不负众望,将按期交付。这是国内轨道交通制造企业首次进入南美市场。

在长兴岛,一座长1310米、重7800吨的“钢铁巨龙”静静地卧在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船坞里。这是即将于6月交付的挪威Hardanger钢桥。振华重工项目经理耿志昌说,金融危机以来,公司顺应市场需求,开拓钢结构产品市场,挪威钢桥就是其打开北欧市场的首个项目。

热气腾腾,只争朝夕!一系列符合科学发展需要和产业导向的重大项目,在保证安全、质量的前提下,正加速推进。

去年,上海出现了工业生产增速逐季回落的趋势:一季度还增长12.5%,到了四季度,已经与上年基本持平。今年一季度,增长压力依然较大。

疾风知劲草。已经在上海这块“中国制造”的沃土上扎根、开花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应对挑战中被寄予厚望,也有着坚实的底气。去年,上海工业税收对经济的贡献率为22%,在各主要行业中均居首位,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11.5%,快于全市工业现价产值增速2.3个百分点,其中,新能源、云计算、物联网等领域增速超过20%。

“虽然困难很大,但上海工业经济系统要以2008年抗击‘金融危机’的精神,力争工业今年首季增长3%至5%,实现开门红。”上海市副市长艾宝俊说。

只争朝夕抓落实

更大的力度、更实的办法、更快的动作——春节刚过,上海市政府和相关部门、区县立即“上紧发条”。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工作委员会党委在春节后首个工作日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落实切实举措,确保上海经济一季度实现开门红。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工作委员会党委书记周国雄表示,今年将紧紧围绕“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围绕上海产业发展和信息化建设开展工作。上海市商务委密集走访相关协会,为如何使新一年中上海外资在稳定规模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质量等而及时“号脉”。在沪郊莘庄工业区,开年一上班,党委书记王备军就带领管委会职能部门人员上门办公,协商外资研发总部的入驻事宜。

与此同时,一项项改革创新已经在开年启动,为上海抢占全球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高点打开新空间,注入新动力。

增值税改革试点1月1日正式启动,对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促进及对先进制造业的带动作用将逐步显现。据介绍,目前上海不少企业已在利用改革机遇,积极整合业务资源,转变经营方式,拓展业务空间。、市财政局局长蒋卓庆介绍,目前上海已开始实施“企业据实申请、财政分类扶持、资金及时预拨”为主要内容的过渡性财政扶持政策,为全国的改革作探索。

股权激励改革已在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上海上创超导科技有限公司、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广电通信技术有限公司等首批三家企业已率先开展试点,企业可以采取科技成果入股、科技成果折股、股权奖励、股权出售、股份期权等多种激励方式。上海张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管委会常务副主任于晨介绍,企业技术和管理人员创新的动力将被进一步激发,有关政策将进一步抓紧深化、细化。

上海市政府还要求,对已明确改革思路的体制机制创新,比如将部分审批权限下放的改革,要抓紧形成方案。对已经扩大到“一区八园”的改革,特别是紫竹、杨浦等国家已经批准的创新园区,今年在改革上还要有突破。

在全球树立“上海智造”新坐标

与东部沿海许多省市一样,上海的实体经济之路,面临着挑战和压力。

上海信心充足。与纽约、伦敦等世界大都市相比,上海拥有更广阔的郊区,目前上海已经形成了新兴产业型走廊,为先进制造业提供足够的空间;上海已经紧紧抓住未来世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核心,率先布局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海洋工程等高新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服务国家战略的新兴产业体系已经逐步形成。

上海决心坚定。“面对欧美国家的工业化,如果我们自己不转型,那将没有退路。”上海市发改委副主任肖林说,上海引进、发展的项目,必须是高质量、高水平的,只有这样,“上海制造”面对世界性的新竞争才能找到“新坐标”。

上海的雄心,是实现从“上海制造”向“上海智造”的历史跨越。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王坚表示,“十二五”期间,上海将建成全国率先转变工业发展方式的先行先试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创新引领区、高端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辐射区,为建设成为全球高端“智造中心”之一奠定基础。

新近公布的《上海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明确,“十二五”期间,上海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要达到15%左右;至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要比2010年翻番。系统级芯片、飞机总体设计与制造、蛋白质科研设施、核电站数字化仪控系统、形状记忆合金……一系列代表未来实体经济战略制高点的重大产业,将陆续在上海生根、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