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辨析公立医院改革

发布时间:2019-12-05 18:01:15


公立医院改革作为新医改核心内容之一,学界与政府在政事分开、管办分开、改革以药补医机制等问题上分歧严重

  由于中国的公立医疗机构产权不清晰、投入没保障、、激励被扭曲、内部管理落后,已成为医疗体制改革中的“短板”,严重制约着公共卫生、医疗保障、药物供应保障三大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因此其改革也将是新一轮医改的重点之一。

公益性原则如何实现

  国家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部际协调工作小组(下称部际小组)负责人认为,“新医改方案”“始终贯穿了坚持公共医疗卫生公益性主线”。目前,社会各界对“公益性原则”也无异议。但对如何实现“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却仍然有巨大争议。

  事实上,这一争议由来已久,在医改方案制定过程中反复讨论的“补供方还是补需方”、“政府主导还是市场主导”等问题,其实质都是公益性的路径之争。“新医改方案”对此问题采取了“折中处理”,以平衡来自不同方面的利益。

  “新医改方案”一方面提出要“建立和完善医院法人治理结构,明确所有者和管理者的责权”。另一方面又提出要对“有条件的医院”开展“核定收支、以收抵支、超收上缴、差额补助、奖惩分明”等多种管理办法的试点。

  学者认为,上述两种相互矛盾的表述,增加了“新医改方案”的模糊性,将使其在未来执行中遇到更多困难。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顾昕认为,“建立和完善医院法人治理结构,明确所有者和管理者的责权”,,是新医改方案中的“亮点”。但如果实行“核定收支、以收抵支、超收上缴、差额补助”的办法就不可能真正“管办分离”。因为这意味着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医疗机构的行政干预,通过政府的“有形之手”来配置医疗资源,以取代市场服务市场的竞争。

  支持“行政干预”的观点认为,要实现“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就应该“以维护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公益性质为核心”。而政府对医院严格考核、直接补贴、控制药物使用就成为当然之举。

  然而,支持“管办分离”的一方却有不同看法。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卫生经济与管理学系主任刘国恩向《财经》记者表示,如果把医疗服务看作一种产品,那么产品是否具有公益性,和它的提供者——医院的产权是没有必然联系的。

  在刘国恩看来,公立医院固然可以提供公益性质的服务,但非公立医疗机构同样可以提供。只要按照公共财政原则,加大对社会医疗保险的补贴,通过医保为患者买单,帮助患者获得服务,即可实现其服务的公益性。

  刘国恩认为,“坚持以公立医院为主”的思路必然导致通过体制内的计划预算手段配置医疗资源。这不仅会抑制公立医院发挥积极性,也会因为缺乏合理、公平的竞争机会和平台,不利于提高私立医疗机构的积极性。

“管办分离”路径分歧

  虽然“建立和完善医院法人治理结构”是新医改方案的一个亮点,但是如何实现这一亮点,“新医改方案”却并未给出明确答案。

  “新医改方案”提出,要“建立和完善医院法人治理结构,明确所有者和管理者的责权,形成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制衡,有责任、有激励、有约束、有竞争、有活力的机制”。官方承诺,这将在未来的医改配套文件中给予落实。

  但上述部际小组负责人表示,由于公立医院改革涉及面广、难度大,在政事分开、管办分开、改革以药补医机制等难点问题上,“具体改革途径还有不同看法,还需要进一步试点探索”。

  江苏卫生厅副厅长郭兴华也表示,“卫生改革是一个逐步探索、循序渐进的过程,要实事求是地确定有限目标”,否则“只能是欲速则不达”。

  然而,在顾昕看来,建立公立医院的法人治理结构并不难。所谓法人化“管办分离”,是指公立医院与卫生行政部门脱离行政隶属关系,形成“理事会—管理人员—医务人员”的结构。

  其中,理事会由医院的所有重要利益相关者代表(包括投资方、医护人员、消费者或公众、供货商等)组成,是法人治理的核心。医院的管理人员,尤其是院长,由理事会选聘并且向理事会负责。政府的不同部门则分别履行监督者和出资人的职责。

  在这种制度环境下,医院可以独立决策,自我管理,参与公平竞争,如果配之以按人头、按病种付费的医保支付方式,医院自然会在降低医疗费用与提高服务效率之间寻得平衡。

  据悉,中国目前已有一些地区实行了公立医院“管办分离”的试点。近年来,江苏省无锡市就从卫生局中抽调人马,组成医管中心,来实现对医院的管理,实现了“政事分离”,迈出了“管办分离”的第一步,最终还是要形成独立的法人治理结构。

“收支两条线”存疑

  新医改方案中提出,要对社区医疗机构探索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而部分专家则对这一意见提出不同意见。

  在卫生行政部门看来,收支两条线——医院将收入上缴政府,政府通过考核再下发给医院——斩断了医生和药物之间的利益联系,可以保证医疗机构的公益性。,“收支两条线是一种比较成熟的财务管理手段”。

  然而,顾昕认为,收支两条线不只是财务管理手段,更重要的是,它也是一种资源分配的手段。实行“收支两条线”后,医疗机构能获得哪些资源,都将由卫生行政部门来决定,实际上强化了卫生行政部门的行政干预。

  大型医药流通企业——九州通集团公司副总经理牛正乾则表示,如果实行“收支两条线”,后果可能很糟糕。一方面,卫生行政部门掌握着考核医院、决定拨款的权力,会导致权力寻租与腐败;另一方面,医院院长则会把主要精力放在“讨好”政府官员上,而不是用心经营医院;医生的收入与付出不相关,也会降低医疗服务质量。最终受害的,还是患者。

  目前,北京、上海、银川市等城市的社区医疗机构已有“收支两条线”的试点。有调查表示,患者满意度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并无下降。但也有专家认为,由于各个地区的财政收入不同、经济实力不同、人口也不同,“收支两条线”并非放之四海而皆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