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约财产纠纷案例(之三,支持返还)同居财产纠纷

发布时间:2019-08-15 19:09:15


同居纠纷常见的有哪些?同居财产如何分割?非法同居要负什么法律责任?下文为您详细介绍:

2010年04月24日
   之三、恋爱期间,购买住房出资四十万 结婚不成,索回出资被拒
  日期:2006-11-03 新闻来源:本站 作者::上海沪家所 编辑: 新闻阅读次数: 1
  代理唐纳诉叶小姐同居期间财产纠纷案 上海沪家律师事务所 贾明军 案例说明:(为保护当事人隐私,当事人姓名及地名为化名) 2005年8月,我接受了一名在华经商瑞士籍唐纳先生的委托,代理一起同居期间的财产纠纷案件。委托人2003年年底与叶小姐在北京相识,后建立恋爱关系。二人为结婚目的购买一住房,产权登记在叶小姐名下。二人分手后,二人对购房出资产生争议,我作为唐纳先生的委托律师提起诉讼,最终赢得了这场诉讼,使外籍人士对我国法治社会的认识更为深刻。 案件简介: 2005年8月,我在办公室接待了一名金发碧眼的“洋人”唐纳先生。他情绪激动地用夹杂着汉语单词的英语讲述了他的故事: 2003年11月,唐纳先生在北京与叶小姐相识,随后即建立恋爱关系。2004年4月,唐纳先生带叶小姐回瑞士与自己的父母相见。随后,叶小姐也带唐纳先生到自己江西老家看望父母,唐纳先生受到叶小姐父母亲朋杀猪宰羊的热情招待。期间,唐纳先生给叶小姐购买了价值二万余元的钻戒。2004年6月,叶小姐提出结婚购房,唐纳先生就向其姐借款40余万元并通过其姐在瑞士的银行汇入叶小姐在中国北京的账户,购房产证登记在叶小姐一人的名下。购房后,叶小姐对唐纳的态度大变,并于2005年初将唐纳先生的个人生活物品送到其公司,不让其再继续居住,并告之解除恋爱关系。唐纳先生索要购房出资被叶小姐断然拒绝,理由是钱是唐纳先生赠与,现赠与已成立,不能撤回。唐纳先生气愤之下,找到律师,寻求帮助。 接受委托后,我们即开始着手收集唐纳先生购房出资的证据,以及二人是以结婚为目的购房性质。通过我们与瑞士银行联系所获得的证据,以及唐纳与叶小姐一起的照片、首饰购买发票、证人证言的收集已足亦证明以上事实。 2006年2月,,庭审中,我们主张此案的性质为共同期间的财产纠纷,因叶小姐与唐纳先生已不可能结婚,叶小姐取得唐纳先生40万元已无法律依据,因此,应当予以返还。叶小姐及其律师辩称,40万元是唐纳先生赠与性质,现赠与关系成立,且钱款均已花完,因此,不同意返还40万元。,叶小姐与唐纳先生以结婚目的购房,现婚姻关系无法缔结,故叶小姐应返还唐纳先生的出资款40万元。 ,唐纳先生很激动,连连夸法官公正,称赞我们律师作用大。唐纳说,原本他认为这是一个打不赢的官司,本已没有抱着多大希望,现在官司胜了,使他对中国的法治环境有了更大的信心,也坚定了他在中国投资办厂的信心和决心。作为律师,我们也为唐纳先生感到高兴,同时品味着作为一名律师的喜悦!
   之四、恋爱期间受赠房款 分手以后被判返还
  发布时间 2007-1-16 浏览次数:129
  马强在谈恋爱期间筹资5万元给女友王莉预购结婚用房后两人分手,马强索要房款无果。,判决王莉返还房款。
  原告马强2004年4月经人介绍,与王莉确立恋爱关系。2005年王莉的单位在新区建造住房,当时二人已到结婚年龄。经与家人商量决定在王莉的单位集资购房以备结婚之用, 2005年4月5日上午,马强父子从银行取出多年存款和少量借款,共计5万元,与王莉一道将此款交给单位,单位也给我们出具了收据,后家人多次催促我们结婚。可王莉却以 “那是我们自己的事”为由,进行推托。直到2006年6月,王莉单位预交住房时,王莉却突然提出不要此房,造成关系破裂。后经人说合,单位调解均未得到解决。遂将王莉告上法庭,要求其返还5万元房屋集资款并承担本案诉讼费。
  庭审中马强提供了王莉单位出具的收据以及筹措资金时取款的利息清单及借条,和王莉的通话录音及证人证言。
  被告方辩称:1、利息清单和借条不能够证明5万元是交给王莉;2、收据是马强从被告处偷走的; 3、录音内容听不清楚,按照证据规则的规定,不能作为证据使用; 5、证人只是听说原告给王莉买房子,不能够证明原告将5万元交给了王莉。
,原告提交的5万元收据、利息清单、借条、证人证言,互为联系,形成证据链条,可以证明原告之子马强与被告王莉恋爱期间,被告在单位集资建房,原告为了他们结婚后有房居住,而给予被告5万元建房款,让被告交到了单位。但被告与原告之子分手后,原告讨要此5万元未果的事实。本案原告给付被告5万元是一种赠与行为,但该赠与行为有明确的指向性和目的性,即为结婚购房,现原被告已解除了恋爱关系,已无法实现赠与者的初衷和目的,遂作出如上判决。
  法官说法
  恋爱关系的财产纠纷历来存在争议,正像本案一样对5万元应否归还就存在两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本案应为赠与合同纠纷,原告给予被告的5万元系赠与行为,虽然有目的(即让被告与原告之子结婚),目的未实现,但赠与行为是不能反悔的,除非符合合同法192条的三种法定情形,一是严重侵害赠与人或者赠与人的近亲属;二是对赠与人有抚养义务而不履行;三是不履行赠与合同约定的义务。因此5万元不应返还。第二种意见认为,本案应为不当得利纠纷。被告取得原告的5万元,没有合法根据,其占有原告的5万元不还,属于不当得利,应依据民法通则92条的规定,判决被告返还。
:本案是典型的赠与行为,原告赠与被告5万元时一种自愿的主动的行为,被告得到5万元也是合理合法的,不存在没有合法依据和约定,因而不存在不当得利问题,虽然赠与行为不能附带任何条件,但是赠与行为可以有很强的目的性和指向性,这种目的性和指向性是一种附义务的赠与行为,即受赠人应用此款购买结婚用房,从现实情况看,这种义务也无法履行,如果强制履行就违背了婚姻自由的原则,如果不予返还又显失公平,因此我们依据民法通则第四条公平原则来判决的。
  判后余思
  在我们的传统理念中,两情相悦、忠贞不渝是我们对爱情的最高追求,羞于将这种人类最纯真的感情中参入铜臭的色彩,否则就是对圣洁的玷污或者另有图谋。随着社会财富的不断丰富,日益增多的婚前财产纠纷,使这种柏拉图式的婚姻观正在日益受到金钱的挑战,成为我们不愿面对而又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因此,我们应该看到,除了感情因素外,平等和独立也是婚姻家庭的基础。与其反目成仇对簿公堂不如未雨绸缪,学会用法律来保证这种人格和财产的独立和平等,才能使我们的家庭更稳固,感情更久远,社会更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