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医改改变了什么

发布时间:2019-08-09 18:10:15


刘莉

前段时间,72岁的成都市某中学退休教师蔡飞体检时发现自己的血糖指数超标。随后,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的检查结果表明,蔡老师得了糖尿病。医生开出了药方,总共花费400多元。但蔡老师担心,如果需要长期看病用药,退休工资不够用。

随着近日 《成都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下称《总体方案》)的正式发布,这份担忧有望逐渐远离成都市民。

上周,作为《总体方案》最重要的部分,《成都市城乡基本医疗保险统筹暂行办法》与《成都市大病医疗互助补充保险办法》出台,相关规定从明年4月1日起执行

关注点一:门诊费报销

据介绍,目前成都市的医疗保障体系下,参保人员与单位每月按一定的比例存入,可用于药店刷卡买药,或是门诊医疗费和住院时按规定自付的部分。

“每个月我的卡上打进的钱大概40多块。”蔡老师说,因为数额较小,这个账户一般就在药店购买一些日常预防用药。“高血压和糖尿病是老年人的常见病,长期看门诊、吃药,自费开销很大。”

而根据《成都市城乡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统筹暂行办法》,城镇职工、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整体纳入门诊医疗报销范围,由此建立起成都市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和个人共同负担门诊费用的机制。19类病情常见、费用较高、治疗周期长的多发病、慢性病、常见病、重特大疾病的门诊医疗费用被纳入统筹基金支付范围。这19类疾病包括:恶性肿瘤、肾病综合症、慢性白血病、慢性活动性肝炎及肝硬化、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

另外,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在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发生血常规检查、尿常规检查、血糖测定、胸片、心电图等门诊医疗费用,及符合成都市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并属于《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类别的药品,也属于医保支付范围。

关注点二:报销额大幅提高

根据这次医改出台的政策,明年成都市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额,将分别提高到职工平均工资和居民可支配收入的6倍。届时,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最高支付限额将由不足10万元提高到15万元左右,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最高支付限额将由原来的4万元、5万元、6万元、8万元统一提高到10万元左右。

此外,现行的补充医疗保险一、二、三,分别适用于不同的情况。有的适用于一次性住院,有的适用于慢性病长期治疗。但实际情况是,不少人对自己的身体状况判断不明,很难选择合适的补充保险。《成都市大病医疗互助补充保险办法》正式实施后,现行的补充医疗保险一、二、三将停止征收,统一为购买大病医疗互助补充保险。

这样的改变被形象地称作 “基本提高+补充升级”组合。

成都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的相关负责人为记者算了一笔账:

城镇职工在基本医疗保险报销范围内的个人负担部分,补充医疗保险资金将补偿75%,最高支付限额可达40万元,加上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15万元的最高支付限额,每年最高报销额度可达55万元左右。

而自愿参加大病医疗互助补充保险的城乡居民,按2009年职工平均工资计算,个人缴费200元左右,即可享受最高40万元的待遇,加上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10万元的最高支付限额,每年最高报销额度可达到50万元左右。

关注点三:对症看病

去年,家住小关庙的程飞因为体内酸碱不平衡导致行走困难。在医院住了10天后,医生便建议她出院。“医院床位太紧张。”

而26岁的龙小姐前几天去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看病,则费尽力气。挂号、交钱、做检查、拿药……每一个环节,龙小姐都要排上好长一段时间的队。

成都市363医院的护士小罗告诉记者,一些人得个小感冒也到大医院,还有一些人因为住院可以报销,便想尽办法以住院的方式治疗,这样就让看病“越来越难”。

以华西医院为例:拥有病床位4800张,是全亚洲病床数最多的医院之一,但仍然“一床难求”。

《成都市城乡基本医疗保险统筹暂行办法》规定,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应按户籍所在地或居住地在全市定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含公立和民营)范围内选择一家作为门诊统筹定点医疗机构,一年内不得变更。引导参保人员小病基层就医,形成“小病进社区,大病到医院”的良性机制,缓解老百姓“看病难”。

另外的努力也正在进行。10月,华西医院将白内障、胆囊、阑尾等“短平快”的手术转移到门诊完成。医院相关负责人表示,门诊手术中心运行后,不但能节约手术室、床位等医院资源,还可以为病人节省10%左右的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