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钱”与“拆线”的医改窘境

发布时间:2019-08-04 20:28:15


  《中国经济周刊》评论员

  8月5日晚,武汉一务工人员就医时所带钱款不足,医患双方发生分歧,武汉市第三医院一医生遂在患者伤口业已缝合情况下,将线拆除。

  “要么交钱,要么拆线”的粗暴逻辑再次反映出漏洞百出的医卫制度已经到了不改不行的时候。在事件曝光之后,事发医院迅速作出停止当事医生执业资格等决定,武汉市总工会亦向社会发出呼吁,望能给予农民工更多关爱。但是,这些无非诉诸道德情感的扬汤止沸均未触及事件背后的制度扭曲,其未了的局面依然后患无穷。

  上述极端个案基本齐备了医卫制度诸多困境,具体来说有以下三项:

  第一,尽管也在逐年加大投入力度,但在过去很长时期内,由于这种投入力度远远不及城乡居民医卫需求的大幅释放,由此必然导致中国的公共医卫支出占全部医卫支出的比重逐年下降。

  名为公立实为自营的医疗机构迫于自身生存压力,很不恰当但又合乎逻辑地推动医疗卫生服务不断向着私人消费品演化,其具体表现除了“看病难”与“看病贵”一体兼具,甚至就连需求刚性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同样部分表现出了排他性(未付费的使用者被排除在外)。发生在武汉三院的“不交钱就拆线”,只是更为普遍的“不交钱就不缝线”的翻版演绎而已。

  第二,身处转轨国家,中国的医卫体系绝非仅仅存在如上所述的“市场失灵”。医疗机构除了只能获得数额有限的“定额补助”,还必须接受行政部门无所不包的“全额管理”,这其中,尤以医药、诊疗价格高度管制为最甚。

  被迫拆线的打工仔之所以选择不交钱,除了所带钱款不足,另一个原因是嫌医药费太贵,而当值医生则认为,“医院收费是物价局和卫生局批准的”。事实上,试图以政府定价应对医患双方极为显著的信息不对称,其有效性不仅在学术界见仁见智,落实在实践层面,红包、回扣、过度服务等乱象有力地质疑了这套做法,并对畸高畸低的价格进行了报复。与之相比,宁愿“拆线”也不“交钱”虽属孤证,但却同样行胜于言。

  第三,信任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简化复杂性的机制之一,这一点,对于天然处于信息严重不对等的医患关系更是如此。然而目前中国的情况却是,据南京医科大学此前完成的医患关系暨医德现状调研表明,医患之间互不信任的比例已经高达74.04%,而究其原因,至为重要的一点即在于一旦产生医患纠纷,并无制度保障独立第三方介入事件调查、协商、裁处。武汉三院的“拆线”事件,其实正是公权缺位情况下业已常态化的对抗性私力救济的又一例证。

  所幸形势倒逼深层次改革征途再启。我们期待,以2009年《中共中央、,包括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建设、基本药物制度建设、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以及公立医院改革等在内的一揽子工程早日破土,早日成型,让所有人从此无需面对“交钱”与“拆线”别无他选的尴尬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