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医改方案最终还是要走进死胡同

发布时间:2019-08-08 06:14:15


,《意见》新增近期“目标”:到2011年,明显减轻中国居民的就医费用负担,缓解“看病难,看病贵”。《意见》六个部分包括: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完善医药卫生四大体系,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等。。但在我们看来,这个方案最终还是要走进死胡同。

为什么?因为新方案排斥市场,走上政府包办一切的老路。

据统计,2005年全国卫生总费用(即“全国当年用于医疗保健服务所消耗的资金总量”)比1978年增长了77倍;其中,居民个人现金卫生支出增加了197倍,远高于同期GDP和城乡居民家庭人均收入的增长幅度。在卫生总费用、特别是个人卫生现金开支急速增加的同时,我国的医院、诊所、医护人员又增加了多少?结果令人吃惊:1978-2005年期间全国的医院数目仅增加了101.3%,门诊部所增加了119.8%,医院卫生院床位增加了43.5%(同期人口增加了35.8%,所以每千人床位只增加了21.3%);同期全国医护人员的增加数,医生87.6%,医师155.2%,护士多一点,也不过231.9%。就是说,相对于卫生总费用增长77倍、个人卫生开支增长197倍,所有医疗卫生供给方面的变化,最高是护士增加了2倍多,医师增加1倍半,其余包括医院、诊所、床位和医生数目的增加,增加皆不到1倍。难道是医护的“劳动生产率”更高了?没有。同期全国诊疗人次增加了也只不过40%。

医疗服务供需如此失衡,后果就是“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是失衡何以如此严重?答案是医疗服务准入门槛和价格管制极其严厉,导致社会资源无法流入医疗服务领域增多供给。更糟糕的是,政府财政投入却是逐年减少。1978年全国卫生总费用中来自政府预算的比例为32.16%,到1996年却下降为17.04%。,可是随后的几年,政府预算占卫生总费用的比例还是进一步降低,直到2004年才重新达到1997年的17.04%的水平。因此,周期仁先生将中国医疗体制简单概括为“政府管头又管脚,就是不出多少钱”。这是非常糟糕的组合。

现在按新医改方案看,医疗体制是“政府管头又管脚,同时多出一些钱”。政府出多少?明年,各级财政对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的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120元,增幅为50%,并逐步提高政策范围内的住院报销比例和门诊费用报销范围和比例。另外,城镇职工或居民医保最高支付限额分别逐步提高到当地职工年平均工资和居民可支配收入的6倍左右,新农合最高支付限额逐步提高到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倍以上。有学者天真的认为“如果人人都有医疗保障,个人付费比例大幅度降低或者不付,就没有人会喊‘贵’。”殊不知,中国医疗体制的最大问题,是管制严厉造成的医疗服务供给严重不足,而非有效需求不够。你这边让全民公费医疗,那边医生病床等等医疗服务供给却由于各种原因而不足,价格再如何管制,还是白搭,最终医疗服务价格通过各种五花八门的方式涨起来。最后这又刺激财政再次增多公共医疗支出,最终变成一个无底洞——现在美国医疗费用占GDP的17%,这是好榜样吗?中国财政会将这个无底洞一直背下去?这是非常值得怀疑的事情。

最糟糕的是,由于中国财政资金是根据行政权力远近距离分配的,越往上越接近行政中心,财政补贴就越多,越远就越少。首都、省会、地级市等大城市居民将是新医改方案的最大受益者,而那些县城乡镇以及边远地区的农村,就是分享到一些财政优惠,最终还是“钱到地头干”,能到手的估计所剩无几。一场大病就能让一家农户彻底返贫的现象,未来估计不会少。

最终分析结论(Final Analysis Conclusion):

医疗支出急剧膨胀,造成社会经济不堪重负,早就是欧美社会的公害了。之所以如此,就在于一方面全民医保造成医疗需求恶性膨胀,另一方面是医生行会垄断组织有意识限制医疗服务供给。而我们现在的问题是,政府严厉管制造成医疗供给不足,另一方面却由于财政分配潜规则造成未来医疗需求不平衡,真正的弱势群体反而是最大受害者。而同时,政府卫生医疗支出不断膨胀,侵蚀政府大部分资源。最后,我们可能还要再来一次医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