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需把握“度”聚焦医院“平均住院日”考核

发布时间:2019-08-19 21:35:15


  近年来,不少医院的考核项目里又多了一项指标,那就是平均住院日。显然,缩短平均住院日能带给医院多方面效益,无形中为医院增加了床位,使医院收治能力扩大。对于患者而言,住院时间缩短,医疗费用也将相应减少。但是,医生也是有困惑的,平均住院日能“瘦身”到什么程度?其中的“度”该如何把握,才不会影响医疗质量,避免纠纷缠身?您对此有何看法?

  科学制定平均住院日指标

  平均住院日是衡量医院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综合性指标,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没有整体管理水平的提升,住院日是降不下来的。平均住院日“瘦身”瘦得要有科技含量。缩短平均住院日需要挤掉无效等待时间,如等待检查报告结果和等待手术时间,而不是治疗时间。医院各科室专业特点不同,收治疾病难易程度不同,其平均住院日标准也应存在差异,不应搞“一刀切”和平均主义,科学制定各科室年度平均住院日指标很重要。 —— 北医三院院长 陈仲强

  应建立单病种考核制度

  我们不强调平均住院日,但会予以关注。一般情况下,如胸腹等部位大手术,住院日控制在20天以内,而甲状腺等小手术的住院日则控制在一周以内。我建议建立单病种考核制度,因为每个病种的并发症概率都有所不同,可以按全国的平均住院时间进行考核,淘汰过分延长住院时间的医生。 ——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陈震

  缩短住院日需考虑患者个体情况

  平均住院日是为了患者能得到合理的治疗、病房能够有效的使用而出台的一项措施,其本意是为了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应该是医疗水平和医疗质量的一项参考指标。但如果为了片面追求单一的指标数,而置患者个体情况不顾,就是一种反科学的做法。当然,缩短平均住院日有很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应该通过优化流程、采取新技术等手段来实现这一目标。 —— 湖北省武汉市第十一医院 魏忠涛

  讲“平均”更要讲“安全”

  目前,各大医院都在讨论平均住院日的管理问题,这一制度在给医患双方带来好处的同时,也是一把双刃剑。这是因为,缩短平均住院日需要在保障患者安全的前提下进行,否则将给医患和谐的关系留下隐患。以关节手术为例,其平均住院日要求为21天,在没有合并症的情况下,这是可行的。但在一些情况下,无止境压缩平均住院日是行不通的,若缩短手术前的时间会导致手术时机不成熟,而缩短手术后的时间患者的伤口又尚未愈合。可见,只讲“平均”不讲“安全”不可行,需要辩证对待。 —— 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 刘日光

  名词解释:

  平均住院日(Average Length of Stay)是指“出院者占用总床日数”与“出院人数”之比,即:平均住院日=出院患者占用总床日数/同期出院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