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视生命为草芥的“医生”拿什么来拯救你

发布时间:2019-08-04 16:51:15


新闻背景:

  8月31日凌晨,一名沈阳病人在心理医院内上吊自杀。其家属称,据监控录像显示,值班医生两次在距离事发地不到2米的地方打卡,并回头看吊在门框上的病人后没有任何举动就离开。警方已经调取医院的监控录像,那名值班医生也被警方带走,接受调查。(9月1日《西安晚报》)

  网言网语:

  网友:现在确实有些医生太不道德了。

  网友:凭良心说,我及我周围的医生同事们都是认真负责的,而且工作非常辛苦,经常加班加点。但是只要看见这种负面新闻,我就知道,我们平时的辛苦付出努力都白费了。

  网友:医生怎么变成冷血动物了?

  网友:在已无话可说了。愤怒!

  媒体论道:

  见"尸"不救,医德"上吊"

  病人在医院内上吊自杀,无疑是个惊天动地的非常事件。那怕是无亲无故的目击者,说什么都无法淡定,何况医生还是自家人,岂能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都说医者仁心,都说医患更是鱼水关系。这通通权且不说。作为一个正常人,看到上吊自杀的病人,人家与你前世无冤今世无仇,最起码冲上前看看是否有救,或者喊别人前来相助,甚至不顾一切亲手将病人从吊上解下来。可堂堂一介男医生2次经过,居然熟视无睹不闻不问,这是何等的冷血啊!

  或许,有人认为,见“尸”不救不能与见死不救混为一谈。这里,不由人联想到南京那场倍受诟病的特大交通事故。由于警察竟然像对待死猪一样地对待5名遇难者的尸体。公众一致声讨警察的不人性和不道德。相反,2008年四川大地震中,日本救援队在挖出遇难者尸体后,都是对尸体庄严地鞠躬行礼,然后进行规范地装殓到尸袋中交给中国人。这并非是日本礼节与我们不同,而是人家明白一个道理:尸体也有尊严!

  医德,是一种职业道德,它直接联系着病人的生命安危、疾病痛苦。患者吊在那里,是死是活全然不顾,这样的人还配做医生吗?连做人的资格恐怕也没有。今天既然能见“尸”不救,明天就可以见死不救,这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对这种无良医生不难停留在道德谴责上,应清理出医疗队伍。(东方网 陈文祥)

  “坐视上吊”实为优势行业之通病

  最近关于医德的负面消息不绝于耳:比如把受伤流浪女送到野外不予救治,比如医院突发火灾医生却丢弃病人逃生,现在又曝出医生坐视病人自杀的丑闻,实在让人痛心。为什么以救死扶伤为天职的医生,竟然医德沦丧完全没有恻隐之心?原因是多方面的,拜金主义、实用利己主义的盛行固然是根源之一,但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医院等行业不合理的“优势意识”及其采用的评价体制和价值体系。

  公务员、事业单位以及垄断国企为何一直被社会看成是旱涝保收的“铁饭碗”,以致于大家都趋之若鹜?原因有二:一是这些单位进去困难辞退不易,它们名为公众服务部门,其实实行的奖惩机制和评价体系极其落后,其员工不用担心来自所服务群体的恶评,只用对领导和单位“负责”;二是它们可以名正言顺地占用公共资源,而在市场化的幌子下,还可以用公共资源牟利。虽说这些单位近年来也在大力推行改制,引入聘任制,但我们看到的是,不少单位行政化管理模式依然根深蒂固,其面向公众领域的公共服务属性,依然没有在改制中体现出来。

  在这样的“优势单位”里,员工最重要的就是向领导负责,出事后上下铁板一块,自有单位出面消除负面影响,又怎能不“培养”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坐视上吊”的医生来呢?

  “坐视上吊”固然耸人听闻泯灭人性,当受千夫所指,但环顾四周,“优势行业”中“坐视上吊”的情况还少吗——银行人员面对排起的“长龙”,可以用餐时间一到马上挂出“暂停服务”牌子;一些机关的工作人员面对来访者可以爱理不理打牌玩游戏;医务人员可以面对垂危之人先提挂号费……他们可以丝毫不考虑别人是否要取等着救命的钱,不考虑来访者是否要反映人命关天的大事,这等作为,和“坐视上吊”有什么本质区别呢?无非是导致的后果不同,受关注的程度不同罢了。

  鉴于此,“坐视上吊”事件中,该追问的绝不止医德沦丧,更该追问的是这些“优势行业”员工的“优势”到底从何而来? (现代快报 武坤)

 如何让冷血医生少一些?

  证据确凿,这名医生成了冷血与医德败坏的新典型,。参考以往的前车之鉴,他的行医资格已经有点悬,也可能受到严厉的处分。处理一名医生很容易,但问题背后的原因可能还需要再深挖,这才是改善医疗环境的关键。

  一名医生,他不珍惜病人生命,首先足以说明一件事,他不爱自己的职业,并产生了一种严重的职业倦怠感。当这种“不热爱”“不喜欢”“职业倦怠”在某些医生身上长年累积,达到了一种质变,他们可能就真的变成了冷血无情的医生。病人在他们眼里,不过是一种没有体温和知觉的物品。所以才会有医生在手术做到中途,告诉护士“我去领奖金”,并告诉记者,做手术中途可以出去吃饭;所以才会看到,广东汕头市某医院一名女医生在微博上称,她不想在半夜起来收尸,企求患者“您等我下班再死”。目的只是“为了自己睡个好觉,方便明天出游”。还有另一个例子,北京大学某教授在一家医院演讲时说,给在座医生两个忠告——凡是可抢救可不抢救的一定不抢救,凡是可检查可不检查的一定要检查。但这样冷血十足的观点竟然获得一些从业者的认可,赢得不少掌声。

  在当下医疗领域,可能的确潜藏着个别这样的医生,他们将病人生命视为草芥,将接诊看成是沉重负担,将出现状况的病人看成一种麻烦。在这种背景下,出现这种医生对上吊的病人表现得无动于衷的案例,恐怕并非一种偶然。

  出现这样的职业倦怠,出现这样冷血的医生。主要存在两种可能,一是我们在源头上把关不够严格,让太多没有社会责任感与对医学没有兴趣与热情的人,混进了医生队伍。另一种可能是,执业环境不理想,医患矛盾容易激化点燃,关系不和谐。这种后天环境带来的失望,才是出现这种医生的原因所在。这显然不是一个可忽略的重要因素。本月初,中国医师协会公布的一份调研报告显示,近五成的医疗工作者对目前执业环境不满意。

  要减少这种视生命如草芥的医者行为?一是可以借鉴国外的一些做法,在招收医学生时,由医学院校负责面试考核,选拔那些有责任感并且对医学有兴趣及热爱的人学医从医。二是应该理顺医患关系,为医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执业环境,让他们乐于从业,并从爱护病人及珍惜生命中,收获足够多的尊重。双管齐下,才能让冷血的医生少一些再少些,令热爱这份职业并且医德高尚的医生多一些。(新华每日电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