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出生”起,就难言公平(民营医院难在哪?①一位投资者的苦衷)

发布时间:2020-10-20 19:15:15


  开栏的话:

  新医改方案中明确提出:“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医疗卫生服务”,这被视为民营医院发展的大利好。

  民营医院究竟生存状况如何?在政策环境上,是否面临着不公平待遇?民营医院发展,最需要什么样的政策扶持?而时有耳闻的虚假宣传过度医疗的负面新闻背后,又折射着民营医院发展中需要解决的哪些问题?

  本版从今天起推出“民营医院难在哪”系列报道,让民营医院的经营者、卫生部门主管者和专家学者等各方力量,为民营医院发展把把脉、支支招。

  

  对话,在北京万达广场的一个写字楼里展开。

  “现在国家提出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对于民营医院发展无疑是个绝佳契机。应该说,如今民营资本进入医疗行业已经不存在政策限制和歧视。但是,民营医院与公立医院的竞争,恐怕从‘出生’起,就难言公平。”

  朱彬彬,珠海九龙医院董事长。该医院于去年11月份正式开业,是一家二级综合性医院,目前在当地已小有名气。

  在民营医疗服务行业摸爬滚打了12年的朱彬彬,除了九龙医院外,在深圳、广州等地也投资开办了几家民营医院。

  说起民营医院的困境,他和他的合作者都有颇多的感受。

  拿执照到开业,需要好几年

  “比如,要创办一个民营医院,就很不容易。你得先提交申请,说明规划、具体设想,以获取营业执照。这之后,你需要经历严格的资质考察,看是否具备开办医院的实力;而后看你的计划是否符合城市对于医疗卫生机构的规划和布局。附近医院以呈现什么样的布局,早都有规定了。你事先理想的选址,一旦与规划存在冲突,就需要再规划,再选址。”朱彬彬说。

  “执照只是第一步。拿到了执照,还需要筹建、审核、环评等。顺利的话,从拿到执照到真正开业,都需要好几年的时间。”朱彬彬掰着手指头,列举着各种手续:“这中间沉淀的资金巨大,所以,民营医院在最初的几年里,会面临很大的资金压力。”

  “医院建起来,还是不能松劲。民营医院在运行中,包括卫生、税收、工商等十几个部门都有管理权。有时候办个小事,都要在各部门之间奔忙。如果再碰上些推诿扯皮的事,可真能让人急傻了眼。”

  “公立医院当然也需要选址,需要规划。但是你知道,公立医院的建立,更多的是政府推着你走。这种感觉,就好像是一个外人在和一家人竞争。妈妈立规划,爸爸搞审批,公立医院是家里的孩子,而民营医院更像是一个外人。这其中的难易差别可想而知。”珠海九龙医院托管方——华夏医疗集团行政副总裁蒋涛笑着说,可是能听得出话里的感慨。

  好医生,难请、难留、难发展

  “要说民营医院在发展上遇到的最大门槛,当然是人才了。好医生,是医院的‘活广告’,可是请好医生,难啊!”说起人才问题,朱彬彬颇有点无奈:“过去,医生是不允许多点执业的。来民营医院,就意味着你要和公立医院的‘铁饭碗’说再见。所以,能够请得动的,多是一些医院里不得志的中青年医生,或者是一些退休的老专家。那些顶级的专家,对民营医院来说,几乎是奢望。”

  朱彬彬毫不讳言,从最初开诊所,到后来办综合性医院,为了请一个好医生,三番五次登门拜访都是家常便饭。

  “我自己是一个医生,所以格外能体会医生的处境。”蒋涛说:“医生不愿来民营医院,舍不得‘铁饭碗’只是很小的一部分原因,更重要的是,民营医院和公立医院在科研、晋升等方面,都存在着不同的待遇。”

  “在公立医院,你可以申请科研经费,自己带队伍,搞科研,而在民营医院,申请国家科研资金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因为国家科研立项、国家科研资金的流向,主要倾向于公立医院,尤其是教学型医院。更重要的是,进了民营医院,就意味着职称晋升的机会可能就没有了,这也断了医生个人职业发展道路。”蒋涛坦言,这个问题相当现实,可也着实让人束手无策。

  “这几年,随着医生多点执业限制的放开,民营医院人才瓶颈有所缓解。像我们医院,目前坐诊的医生基本都是副主任医师以上。”朱彬彬说到这里,语气轻松了一些。

  朱彬彬说,珠海九龙医院通过与中山大学及其它大学的附属医学院开展合作交流的方式,为医生提供了一定的科研机会。“软环境的改善,对吸引人才能起一定的作用。但这个问题的根本解决,恐怕还是需要在民营医院和公立医院之间建立有效的流动机制来实现。”

  税收10余种,总计超过30%

  困扰民营医院的另一个障碍是税收。

  蒋涛说,民营医院大多是营利性质的,除了医疗服务的营业税所得税,还有房产税、城建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和车船使用税等,林林总总,10余种税收加起来超过30%。而公立医院因为是非营利机构,是免税的。

  “公立医院不用交税,还有公共财政投入和政府补贴,而民营医院生来就背负着30%的税赋,又没有任何补贴。你想想看,这样的竞争怎么可能公平呢?”蒋涛反问道。

  “还有一件很‘微妙’的事情是,传统观念里,科教卫都是公共服务,教育、文化都是按照3%征税的,只有医疗服务参照‘服务业税目’的5%的税率计算缴纳营业税,和洗浴、餐饮等服务业税收相同。可是,医疗服务显然与普通的服务业性质不同。这样的税收规定是不是有待商榷呢?”蒋涛说。

  “目前,国家针对民营医疗机构是有税收优惠的,即三年内可免征营业税、增值税等。可是,当三年税收优惠结束后,医院怎么办?有些医院迫于压力,不得不在三年免税期内赚快钱,乱收费、虚假宣传等现象也时有发生。三年免税期结束后,转型或退出医疗行业者也不在少数。这对于民营医疗行业的长期发展,伤害极大。”朱彬彬补充说。

  与高税赋形成对比的是,民营医院在融资方面的不畅。

  “目前国家对于民营医院融资还卡得比较死,民营医院基本无法得到贷款,只能靠投资方自己从腰包里拿钱。而医疗卫生偏偏又是资金密集型的行业,要扩大规模,提高服务,资金支持极为重要。相比起来,个人力量太有限了。”作为一个从自己腰包里拿钱办医院的投资者,朱彬彬的感受格外深刻。

  政策虽好,却只打雷不下雨

  问及还需要什么针对民营医院的支持政策,朱彬彬和蒋涛异口同声:“只要能把医改的措施落实了,已经足够了!”

  根据新医改实施方案,民营医院在医保定点、科研立项、职称评定和继续教育等方面,与公立医院享受同等待遇;对其在服务准入、监督管理等方面一视同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