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一天你会看到美丽的前景

发布时间:2019-08-28 19:58:15


  编者按:人生的精彩在于孜孜不倦的追求,而在追求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榜样作为前进的动力和精神的支持。201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王振义教授便是这样一个光芒四射却又谦逊低调的榜样。一场和医学生的对话,让我们领略到医学大家王振义的风采,感受到他一直坚持的人生信条——“做人一定要有不断攀高的雄心和梦想,但对名利要看得很淡”。87岁高龄的王振义教授用他一生的经历告诉我们,用心学医、用爱行医,这才是医生的境界。


  工作牵涉到每个人的生活,而且是一辈子的。怎样正确看待医生这份工作?医生是一个崇高的职业,是一个最能体现爱心的职业。医生每天都接触病人,要看好他的病,要对他有同情心、爱心,还要有足够的技术能力。有爱心,没有好的医术,救不了病人;有好的医术,没有爱心,可能还会害病人。所以这二者缺一不可。在医生成长过程中,要不断提高这两方面的素质。尤其是护理系的学生,你们走上护理岗位后,大量的工作就是直接护理病人。有些病人的分泌物很脏,而你每天要给他护理,如果没有爱心的话,那不可能做好这些工作。学检验的学生也是如此,一定要认真对待每一个临床检验结果。一个疏忽就可能影响医生的判断,发生医疗差错。

  每个医务人员都要有爱心,有责任心,这样才会受到社会的尊重,得到病人真诚的回报。我举一个例子,曾经我还在急诊科时,有一个患过敏性紫癜而重度昏迷的患儿,经过治疗化险为夷。孩子的父母心存感激,一直找了我30年,去年我们才第一次见面。这个孩子现在在一家袜厂工作,他送给我几双袜子。这是我收到的最珍贵的礼物,至今也舍不得穿。

  要解决困难,只有念书充实自己的知识,早晚有一天能用上

  上世纪80年代,我们第一次用全反式维甲酸治愈了一名5岁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病人。当时,这个孩子出血、高热非常严重,依据当时的医疗水平,很多医生都觉得没有什么希望了,但是我们却把她救活了。治疗成功后,有人问我,当时为什么有这个胆子?其实在病人身上用药是非常慎重的,我们也是经过长时间的研究,才总结出这个治疗方法。

  开始研究时,困难重重。我的研究生每天骑着自行车往返于上海各个医院,找这种类型的白血病病人,结果一年中找到24个。那个时候我还在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当校长,他只能利用晚上的时间来我家里讨论。我们就是这样日日夜夜扑在研究工作上,24个病人中有23个治好了,只有一个病人是用其他方法治好的。看到这样的治疗效果,我们非常高兴,在国外的权威杂志上发表了第一篇论文,反响很大。因为这是一个从来没有人用过的新方法。过去的治疗方法都是杀掉肿瘤细胞,用化学药物来治疗。但是它有一个缺点,化学药物不仅会把肿瘤细胞杀死,也会使正常细胞受到损害。而我们的治疗方法叫做诱导分化,就是让肿瘤细胞“改邪归正”。

  当时全反式维甲酸这个药已经被上海市卫生局批准用于皮肤病,我们知道它的毒性反应、可用的剂量。有人笑话我们:治疗皮肤病的药怎么能用来治疗白血病呢?但是我们有科学依据,因为体外培养证明这个药可以使白血病细胞变正常。我们不是拿病人做试验,皮肤病病人可以用,我们怎么不能用它治疗白血病呢?好比抗生素,用在这个地方是抗生素,用在另外一个地方也是抗生素,都是可以杀菌的。在治疗过程中,我遇到过一个病人,用药以后白血病细胞非但不减少,反而大量增加,从几千个增加到二十几万个。主治医生问我是否还继续用。我问他用了多少时间、效果怎样。他说用了两周了,细胞已经在往好的方向变了。我就让他继续用,结果又用了一周,病情就缓解了。

  每一个药物用于临床都存在一定的风险。怎么去克服这个风险呢?首先是要思想端正,这是我们做临床和科研工作的出发点。我不是拿病人做试验,而是为了治好他的病。用全反式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成功后,我们得到了国际肿瘤医学研究的最高奖——“凯特林”奖。有外国记者问我,你当时有没有申请专利?我说没有申请专利,也没有申请特别的奖励。因为申请专利的目的就是要赚钱,我没有考虑过赚钱的事情,只是从病人的需要出发。然后我们很快把这个药推广到全国,甚至国外。第二,用药一定要有科学依据,不能乱用。没有科学依据,只有好心,肯定不行。我们曾犯过一个很大、很可笑的错误。,遍地是“几年攻克什么疾病”的口号,我们医院也提出“三年攻克白血病”。领导一听,你有这么大的决心,好,就给你一个病房,病房里大概50多个病人。可是过了半年以后,这50多个病人都跟你“再见”了。第三,给病人用了药,我们就得负责任,一定要密切观察。就像上面说的,用药过程中看到肿瘤细胞在向好的方面变,那就坚持用药,最后就成功了。

  我可以告诉大家,你们在学习、生活当中会碰到很多事情,更会碰到不少困难。你们知道我学过多少专业吗?我毕业以后,第二年就当老师,带着一批年轻的医生为解放军治疗血吸虫病。当时我们的医疗环境可能比你们现在要好一些。那个时候医生少,病人多,接触病人的机会就多。我毕业的第一年管48个床,现在病房里面一个医生大概是管8个床。医学是一门实践科学,只有实践,你才能接触病人,才会理解你学的东西。

  我毕业后的第五年参加了抗美援朝医疗队,分在一个会诊小组。让你去会诊就是去解决人家不能解决的问题。毕业5年的医生能有多少经验?我们就硬着头皮去了。那个地方解放军发病的症状是咳嗽、咯血,还得脑膜炎。当地医生就问我怎么办。我当时带了一本书,就是现在最好的一本内科参考书,叫《实用内科学》。我晚上看书的时候,刚巧看的内容就是他们患的病,叫肺吸虫病,是由小龙虾(北方叫蝲蛄)引起的,在湖南省和东北山区有这种东西。我说这是肺吸虫病,他们不相信,我说你们化验一下病人的痰,果然发现了大量的虫卵。这件事情让我在抗美援朝的时候得到一个二等功。我认为一个年轻的医生只要学习就可以做这个诊断。要解决困难,只有念书充实自己的知识,早晚有一天能用上。

  医学上的创新就是在人家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再多问一个为什么

  很多同学问我:“老师,你怎么一直坚持在学习呢?”因为我觉得要做一个好医生,首先是要不断培养自己的情操和爱心,其次就是很好地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你们在学习过程中会碰到困难,但是你们要看到整个人类发展的前途、社会的进步。碰到困难的时候,我们总要看到光明的一头,社会发展的一头,人类进步的一头,这个势头是没有谁可以阻挡的。作为医生,我们要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