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器械监管条例公开征求意见

发布时间:2019-08-25 13:16:15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相信听众朋友们都有类似的经历,只要去医院看病,医生没让你去做化验检查的情况极少。我们普通患者面对繁多的检查项目,往往会有摸不到头脑的感觉,不知道这些检查对自己的病情有多大必要,也难免会产生是不是被过度检查了的疑问。

  针对这样的现实情况。国务院法制办最近公布了《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修正案》(送审稿),规定医疗机构未经许可,不得擅自配置使用大型医用设备,防止“以药养医”转变为“以械补医”。什么是“以械补医”?送审稿中新添了哪些有效的限制性规定?

  家住上海的尚老伯今年70岁,患有冠心病已经12年了。上个月,他老毛病又犯了,医生建议住院治疗。三天后,病情好转的尚老伯准备出院。交费时,超过4页的收费明细和1万多块钱的治疗费,让老人吃了一惊。更让他不解的是,为什么需要做100多项、包括一些与冠心病无关的检查?

  尚老伯说:“验血、血脂2000多块。还有脑电图、CT、胸片,根本和病情不搭界。”

  院方解释说,这笔费用的一半,是用于做“冠脉造影”手术,经过了患者签字许可;另外包括“乙肝、大小便、大脑”的检查,则是目前各大医院“术前常规检查”的项目,并不会征求患者同意。其实大部分病患查不出什么问题,只是为了“以防万一”。

  在东莞打工的王先生,最近也碰到了同样的问题。某天夜里他突然肚子疼,于是去附近医院挂了急诊。“最常见的拉肚子,不是大病。他说,你有社保就住院吧。我有社保,我就住院了。”王先生在医院住了一天两夜,出院时,费用明细显示,他一共花了2683块钱,包括“心电监测、中流量给氧”等81项医疗服务项目。“一下子吓呆了,一个简单的拉肚子花了2000多块,分明几十块钱就能治好的。”

  此前有数据显示,我国医学装备市场规模在2009年大约是1442亿;到了2014年,就达到了4200亿。预测未来五年,这种两位数的增长率仍将持续。到2019年,这一市场规模将达6000亿左右。繁荣的医疗器械市场背后,不能忽视的是诊疗检查乱象的存在。

  2013年广东省两会上,不少医卫组的政协委员表示,由于主管部门和医院要求控制药品收入的比例。“大处方”不能开了,一些科室、医护人员就转而通过为病人过度检查,谋取利益。

  北京市盈科律师事务所律师张振峰介绍和那个,一个简单的儿科疾病住了3天院,涉及检查项目达270多项。现在确实存在违反诊疗常规,过度检查的现象。

  国务院法制办本月4号公布的《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修正案》(送审稿)中,设定了“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许可”。具有相应技术条件、配套设施和有资质的专业技术人员的医院,方能取得配置许可证。香港艾力彼医院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庄一强认为,这将有效遏制目前部分医院盲目扩张床位和设备规模,招揽患者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