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能源管理能否实现节能?

发布时间:2019-08-25 04:13:15


  核心提示:中国合同能源管理能否实现节能新思路?在不久前举行的中美合同能源管理研讨会上,中美政府宣布将实施试点项目,为上述问题提供解决方案。该项目旨在促进合同能源管理(EPC),在这种建筑改造模式下,业主将与私营企业合作,安装节能技术,将节能所得资金用于能效升级。EPC模式目前已在美国广泛使用,试点项目将在中国推广该模式,以实现遏制排放和节省资金的初衷。

  美国合同能源管理

  在美国,联邦政府制定了节能服务公司(ESCO)名单,这些公司有资格投标政府建筑改造项目。节能服务公司根据标准合同机制及统一的衡量和验收规定,追踪节能情况,并与向改造项目提供融资的金融机构建立联系。一旦节能改造完成,建筑物的能源需求就会下降,节能所得资金就能用于支付新技术成本。节能服务公司担保10至20年的节能效果,一旦收回投资成本,政府就能获得所有节能所得资金。这种模式称为“节能担保”模式。

  中国合同能源管理

  但是,EPC在中国的普及程度还很低。中国目前采取“节能共享”模式,要求节能服务公司承担大部分项目资金,而节能所得资金由项目业主与节能服务公司共享。这种模式限制了项目的规模。与“节能担保”模式不同的是,在“节能共享”模式下节能服务公司需要承担所有风险,这就限制了EPC对外部投资者的吸引力。

  来自业界、金融和政府部门的中美代表一起讨论了由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太平洋西北国家实验室和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提交的新市场机遇分析报告、,并对中国采取“节能共享”之外的节能模式、推广建筑节能提出了四条建议。

  四个建议如下:

  第一,在“节能共享”模式之外提高税收和资金优惠政策。在中国现有模式下,只有承担项目成本70%的节能服务公司才能享受税收和资金激励措施,而节能所得资金由节能服务公司和建筑业主共享。这有利于小规模单项技术投资,而不利于节能效果更好的大型捆绑式改造项目。

  第二,鼓励第三方融资。通过建立标准的合同机制、统一的衡量和验收体系能吸引外部投资者和银行参与节能市场。增加政府或多边开发银行信贷能减少风险并增强建筑领域EPC项目的信心。

  第三,修订公共部门采购规则,促进节能发展。目前中国的公共建筑存在两个障碍。一是缺乏规则和最佳实践支持EPC项目,造成城市采购负责人对项目风险的担忧。二是节能目标一旦完成,能源预算就会削减。这看似符合逻辑,但如果建筑经理手头没有涵盖能源成本和项目合同资金的预算,就会担忧节能风险。消除这种担忧的方法是按照节能合同年限拨付年度预算。

  第四,对节能效果较强的项目提供特殊激励措施。中美两国现有的大多数税收或公共事业退税等节能激励措施都针对单项技术。这点很重要,但是如果整座建筑或能源管理合同具有较强的节能效果,例如能将整体能耗减少20%,这就应该享受激励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