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行“碳券”突破节能减排投融资障碍

发布时间:2020-06-29 03:46:15


  我国节能减排工作面临三大障碍,即:认识障碍、技术障碍和投融资障碍。实施由政府主导的克服此三大障碍的"节能减排三大桥梁工程"是当务之急。其中突破投融资障碍的关键是金融创新。

  有关专家建议,通过发行"碳券"这种有价证券来募集资金,设立专门的"碳券基金"用来投资于高效益的节能减排项目和技术,同时为节能减排项目提供信贷担保和履约担保。

  区别于发达国家采用的碳排放指标贸易模式,"碳券"是一种投资工具。"碳券"具有证券的一般属性和特征,同时通过计算"碳券"持有额和持有时间,由权威机构认定持有人的节能减排贡献。"碳券"可以为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个人或企业提供一种简捷地参与节能减排事业的手段。

  该模式还可以推广到全世界,利用发达国家的资金与技术优势和发展中国家巨大的节能潜力,使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密切合作,扩大节能减排投资,建立一个高效、全球一体化的节能减排体系。中国作为能源消费大国、排放大国,同时也是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应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迈出创新的一步。"碳券"模式也可以作为我国向国际社会建议的一项重要的节能减排措施。

  一、我国节能减排项目面临投融资双重困境

  调研时,做钢厂节能服务的北京天地未来公司经理朱海涛对我们说,去年他们接洽了河北唐山宝业集团的高炉煤气发电项目,项目计划装机3万千瓦,投资8000多万元,1年就可回收投资。但是,由于企业只能拿出2000万元的自有资金,而其余的资金又无从筹措,项目最终告吹。在我国节能减排领域,被投融资困难阻碍的项目还非常多。

  许多专家和企业向我们反映,我国节能减排项目的投融资障碍不是由于企业节能减排项目的收益差,相反地,具有高回报、很好的地区和全球环境效益的项目广泛存在于企业中。节能项目投融资难的原因主要在于以下两点。

  一是当前节能项目难以通过信贷来获得融资,其根源在于节能项目的特点:节能项目不是企业的主业;项目投资规模不大,融资成本相对较高;通常不形成可变现的可用于抵押的优质资产;以及银行等金融机构对节能减排项目评估能力欠缺。在中国,90%以上的能效项目都需要通过金融机构进行融资。而现行的节能减排鼓励政策大都是针对耗能企业的,缺乏对金融系统的激励。上述原因造成银行等金融机构对节能减排项目的信贷意愿不足。

  二是节能减排项目具有投资障碍,原因正如许多专家所言:许多掌握很好节能新技术的机构和个人手里没钱;很多有远见的企业家想介入节能行业却苦于把握不住技术风险和市场风险。

  二、我国突破节能减排投融资障碍的方式应不同于发达国家

  发达国家成功地以设定排放总额并允许排放配额交易的机制来推动节能减排,应对气候变化。但是,这种交易机制不适合我国现阶段的情况。

  以工业领域节能为例,大量的节能减排项目统计数据表明,在我国每形成年一吨标准煤节能能力平均需投资2000元,年节能收益平均约为1500元。静态投资回收期在1-5年的各类节能项目广泛存在于工业系统中,按平均寿命10年计,其内部收益率分别是100%、49%、31%、21%和15%。我国现有工业企业的节能技术改造(不包括结构调整)年节能潜力约为5亿吨标准煤,投资机会近1万亿元。而从世界碳贸易的价格(发达国家购买一吨现货二氧化碳排放权需16欧元左右)可知,发达国家节能减排项目平均收益无法覆盖投资成本,其内部收益率小于零。这是我国与发达国家极其重要的区别。

  我国节能减排收益情况与发达国家不同,我国节能减排具有净收益而发达国家为净支出。因此,发达国家的排放权交易机制的实质是"成本交换",而我国由于存在着大量高回报的节能项目,应实行"投资优化"的模式。

  三、发行"碳券",创设"碳券基金",推动节能减排投资进入资本市场

  专家们认为,我国要突破节能减排投融资障碍,必须进行金融创新,鼓励金融机构为节能项目提供多渠道、多模式的投融资服务,并且由国家提供部分风险补偿。目前,发行"碳券",创设"碳券基金"是一个能有效推动节能减排投资进入资本市场的金融创新方式。

  在接受我们专访时,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世界银行/GEF中国节能促进项目办公室执行主任王树茂表示,国家应鼓励金融机构设计符合国情的支持节能减排的有价证券产品"碳券",使节能投资进入资本市场。通过发行"碳券"并投入二级资本市场交易为"碳券基金"募集资金。基金主要用于:一、投资回报高、环境效益好的节能项目和技术(包括股权投资和项目投资);二、为节能减排项目提供信贷担保和履约担保。

  近年来,在世行和国际金融公司担保资金支持下对国内节能减排项目进行放贷的北京银行总行风险管理部副总经理张万奇对我们表示,信贷担保对启动银行向节能减排项目贷款的作用非常大,因为担保公司事前会对节能减排项目的技术风险和市场风险进行详细的评估,银行只需再认定一下就可以放心放贷了。他认为,目前我国节能减排市场之所以没有做大,正是因为缺少融资担保。就像无锡尚德等太阳能企业在国外上市对国内太阳能行业发展的拉动作用一样,融资担保无疑会成为撬动我国节能减排市场的关键支点。

  "碳券"作为一种证券,一方面具有节能收益分享的作用;同时设立专门的机构根据持有额和持有时间来标记"碳券"持有人的节能减排贡献。作为一种特定的节能减排"金融投资"产品,"碳券"区别于清洁发展机制(CDM)等现行的排放权或配额的"商品"属性。国家可以对持有"碳券"的个人和企业进行表彰,在条件成熟时也可以成为企业的排放配额并进入配额市场。

  "碳券"既是节能减排成果的展示和标识,也可以成为节能减排市场的驱动力;既能够在全社会有效宣传节能减排的责任和义务,也可以为企业和民众参与节能减排事业和分享成果提供简捷的途径。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节能减排金融创新,"碳券"既是资本市场的新型有价证券、投资理财的新兴产品,也是国家资本、社会资本和国际资本在节能减排领域的有效承载。

  采取"碳券"机制可以实现以下三个主要目标:一、利用资本特性,使投资首先向高经济效益的节能减排项目集中,再逐步向收益次之的项目移动,最后自动过渡到"排放权交易机制";二、为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个人或企业提供一个更为简捷的参与节能减排的途径;三、政府通过对"碳券基金"的支持来促进"碳券"市场的发育和成长,逐步促使节能减排由政府主导转向由市场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