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城市连抛网约车新政 要把滴滴们逼向死路?

导读:一线城市连抛网约车新政 要把滴滴们逼向死路?

  网约车虽然合法化,但是敌不过严苛的地方政策。

  假期结束开工第一天,就有了引爆社交网站的大新闻:北上广深相继发布了网络约车征求意见稿,其条件之严苛,令人咋舌。

  基本上,几个月前还在欢呼“我们终于成为了第一个承认网约车合法地位的国家”的人们,看到地方政府的新政意见稿,都瞬间懵逼了。

  目前,已经出台网约车征求意见稿的城市包括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重庆和天津。首先对于户籍和车籍,基本上各地的要求是这样的:

  北京、上海、天津:司机要有本地户籍、车辆必须是本地牌照。

  广州、重庆:限车籍但不限户籍。

  深圳、杭州:限车籍、司机有本地户籍或者持居住证。

  而对于运营车辆,各地也都有非常详尽的尺寸排量规定,比如“5座三厢小客车排气量不小于2.0L或1.8T、车辆轴距不小于2700毫米”这样的要求。

  这是啥意思呢,基本上就是你要想开网约车,首先你的车必须是当地牌照,再者你也不能是外地人,而且你的车也不能是个经济型小车。

  顺风车也不能随时随地顺风了

  不光“专车”受到了各种限制,对于我们俗称的“拼车”、“顺风车”,各地也有严格要求。

  比如北京要求驾驶员必须是车辆所有人,每天合乘不超过两次;上海还增加了合乘者上车地点必须在出发地半径一公里内。广州也要求合乘不能超过每天两次。而且北京上海还要求顺风车设置独立的APP,不能和专车的放在一个软件里使用。

  自己的车自己开,这个能够理解。每天不超过两次,难道是把拼车限定在了上下班场景使用?顺道拼车还要有次数,这点确实有些难以理解。

  网约车平台炸锅了,滴滴怒发长文

  这些意见稿一出,网约车平台就瞬间燃了,如此苛刻的条件,基本上就是一杆子打翻了半船的人。作为市场份额第一的滴滴优步,第一个发话,摆数据讲道理,还搬出国家级政策来佐证。

  比如以上海为例,目前从事网约车的车辆符合新轴距要求的不足1/5;41万余司机中有上海户籍的不到1万名。

  所以滴滴得出了结论,如果真按照这个意见稿出台政策,结果就是车少了,司机少了,车费贵了,出行效率降低了,我们搞了四年的共享出行,一夜回到解放前了。

  其实看完滴滴的这份慷慨陈词,大致的感觉就是:地方政府您把网约车搞成了比出租车还贵的高级专车,老百姓的出行难只会难上加难。而且国家大力推进创新、共享经济,这不是倒退回去了么。

  相比激动的滴滴,易到和神州就平静多了,但是言语之中也是稍有不满。易到说“新行业的健康发展既需要政策规范,也需要给予发展空间。”神州则指出“要求司机本地户籍这一规定过于严格。”

  要求车辆必须是本地牌照,在限购限行的一线大城市合情合理,但是司机必须本市户籍的意义何在?有户籍的出租车司机也并非人人都如春风般温暖。如果是便于管理,那么加强对司机的核查即可。

  至于车的排量和尺寸,就更无法理解了。共享经济难道不是追求环保吗?小排量的车又为什么不能提供服务?

  其实,不管是地方政府的严苛政策还是网约车平台的愤怒回应,都忽视了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老百姓需要网约车,需要多元化的出行选择,而网约车最大的问题不是车的尺寸或者司机的户籍,而是安全性。

  比如APP上显示的车牌号和实际运行的车辆不符,比如司机有不良记录而未被发现,比如司机的拒载或者绕路,这些才是老百姓关心的,也是网约车需要去改进和解决的。

  既然政府已经承认了网约车的合法地位,地方政府所需要做的,应该是这些政策更人性、能更好的保障百姓的权益和出行的便捷,这些并不是用一个户籍限制就能做到的。
(编辑: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