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金融支持发展现代物流

发布时间:2019-08-02 14:30:15


回首物流业近几年来的发展,成绩斐然,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物流业与金融业之间初步建立起一种能为双方理解并便于沟通的较为融洽的关系和运作体制。但随着物流业的发展及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创新,双方还需要在更高层次上以一种更新的理念构建更顺畅的合作关系和更高效的运行体制,以此取得良好的互动效果。

  一、物流业要强化金融观念,主动寻求金融界的协作与支持

  物流界人士长期专心致力于物流领域这一本职工作,是应当充分肯定的,但如果忽视金融的独特支持作用,将会严重影响物流业的生存与壮大。这种忽视可以在许多方面得以反映:从生产经营者来看,忽视生产与金融关系,不重视生产成本与生产质量,造成库存积压,物资周转率较低,金融资金大量投入与浪费;从经营管理者来看,忽视管理与金融关系,对物质损耗与资金充分利用重视不够,忽视金融不畅对产供销活动的制约和阻碍作用,不能主动利用资金市场,加强企业内部资金核算;从决策者来看,大多重视物流决策而忽视金融决策,重视物流的网络化而忽视金融的网络化,重视生产过程的质量提高而忽视金融资产质量的提高,淡化金融对物流的巨大反作用。

  现代金融既服务于商品的物流发展,又对物流起促进或阻碍作用。这些作用表现在:

  1.现代金融的发展对物流的保障作用

  现代物流既是即时性的物流,是货物配送快、货流畅通的物流,是以对企业做到零库存、对消费者或需货方做到零距离的物流;又是时效性较强、个性化需求较强的物流。要实现这种快捷、方便、灵活的物流,离开金融资金的服务,是不可能实现的。因为,如果没有金融资本市场的聚集,现代物流体系就不可能建立;如果没有金融工具的运用,现代物流结算就不可能实现;如果没有金融渠道的畅通,现代物流渠道就会被堵塞;如果没有金融安全的保证,现代物流的即时性就会被延缓。只有金融市场高效分配资金资源,才能为物流基础设施提供更多资金来源;只有金融渠道的畅通无阻,才能保障物流过程中产供销的进一步循环;只有金融网络安全,才能使需求者既能网上订货,也能网上结算,现代化的工具才能被广泛应用于物流的整个流程之间。

  2.现代金融对物流的支持作用

  现代金融对物流的支持作用表现在资金支持、结算支持、个性化服务支持等方面。

  从宏观上看,由于物流是从生产者到最终市场一体化的物流,包括供货、生产与加工、仓储、装卸、配送及最终送至需货方手中的整个过程。因此,物流对全国范围内的基础设施投入要求极高。单个企业组建的物流基础投入难以形成规模经济,必然需要政府和财政的大量资金支持。

  从微观上看,金融对物流的支持主要体现在结算手段和服务方面。现代物流的发展朝着满足不同批量、不同规格、不同地区的需求为发展方向的。当顾客的需求是来自全国范围乃至世界范围时,金融的相应服务也就随之延伸到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如果没有金融结算及资金划转等服务措施的配套,物流企业的成本就会扩大,更多中小企业就会对物流望而止步,更多大型物流企业会对订单较小、运送距离较远、花样要求较多的产品失去兴趣,物流的灵活性、多样化、个性化的发展优势就会丧失。而对于客户而言,如果采取网上订单却不得不离线支付,这种物流就是失败的物流。

  3.现代金融对物流的监督作用

  良好高效的金融市场应该是成本低廉、资金透明度高、管理规范、运行稳健的市场。要实现资金的高效运作,必须实现资金“安全”。为了保证资金安全,,防范企业风险,监督企业加强内部核算,科学而合理组织资金资源的分配与使用。这种监督体现在物流的筹资过程中,企业应有效利用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筹集资本,合理安排资金组织货源和生产;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应加强内部核算,突出成本与效率关系,降低物流材料耗费及库存配送物资占压时间;在销售环节中,应加快资金货币回笼,减少销售资金占压款或应收账款,实现“零”资金运营的科学营销。



  这里必须指出的是,金融对物流的监督机制是与其激励机制相辅相成的。金融体系在要求企业完善内部核算机制的同时,也激励物流业不断创新企业内部运行机制,通过减少库存和物资占压等手段,加速企业资金周转,降低占压资金成本,从而提高企业的资金财务管理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使企业领导者及员工的素质都得以极大发展。

  4.现代金融对物流的推动作用

  与传统金融相比,现代金融最重要的特征就是金融创新。所谓金融创新就是指金融随着国际经济变化的需要而对各种金融要素进行重新组合,是以实现金融业利润的最大化为目的而进行的各项变革。金融创新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将产生巨大的影响,对物流业的进一步发展也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第一,金融业务的创新进一步推动物流业朝着多样化、综合化、个性化发展。近年来,金融业不断在存款、贷款、结算等方式上创新,使得客户在同一个账户下可以很灵活地调度资金;也使得企业运用资金更加便利。金融业务可以根据企业的需要,为企业提供“量身定做”的各项新型业务,从而推动现代物流业在“以人为本”“以客户为中心”的思想下,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的各种需求。

  第二,金融工具的不断创新,极大地推动了物流业的现代化进程。现代金融工具,借助银行网络,不断创新各种结算方式与凭证,由银行结算的pos信用卡、internet结算提供的电子货币和网络通讯,使信息沟通更加便利。金融结算现代化,为企业之间商品流通减少了中间环节,进而降低了成本。

  第三,金融制度及管理模式的创新,推动了物流管理模式的创新。新型的金融体制和管理模式必然会为物流业的发展创造更加良好的服务环境,提供更加新型的服务技术,开辟更加多样化的服务渠道,物流业选择资金的空间也就更加广阔。届时物流业与金融业的合作就会更加便利与融洽。

  二、金融业要强化服务物流业的意识,深化改革,完善机制

  目前,我国的金融业相对于物流发展过程明显存在着滞后的一面。由于传统银行经营体制,金融业对物流业发展的需求重视不足;管理者对物流业资金监督不够;金融手段落后,不能跟上物流发展需要;主动服务意识差,致使其无法提供相应的服务。这些问题的存在,一方面会导致金融业不能对物流业形成有效保证、支持、监督、推动的作用;另一方面又使我国金融主体有可能在全球化的经济竞争中失去物流大市场,导致自身竞争力的减弱。因此,转变观念,增强主动服务意识,是现代金融业的首要任务之一。

  1.适应高效化物流,创建新型金融运行机制

  现代物流强调以最佳的配送方式、最短的配送时间、最高的配送效率、最安全的配送保障和最低的配送成本来实现商品的流通。这就要求金融业能及时适应物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根据物流业的资金特点提供与之相匹配的资金服务。只有紧紧跟上经济发展需要的节拍,掌握物流业高效配送的基本动态,金融业才能有的放矢,实现创新。因此,金融业要积极创建与物流发展、商流发展相匹配的金融领域和范围,要主动提供高效率、低成本的服务工具,力争做到物流的范围和领域有多大,金融服务范围、领域就随之有多大;物流的发展速度有多快,金融工具及金融创新的速度就有多快。充分发挥金融运行机制的高效率性、灵活性、创新性,保障物流业进一步发展。

  2.适应全球化物流,形成新的金融竞争格局


  面对物流的全球化,发达国家成熟的金融服务业更进一步全球化。如在中国采用本土化物流的诺基亚、ibm、宝洁公司等企业,在进入中国市场的同时,其国内的金融服务也随之而来。因此,中国的金融业必须对现代物流业的全球化给予充分的认识和积极的配合,把服务搞上去,保证自己能拥有真正创造利润的市场,扩张资本运用领域,增强竞争能力。

  3.适应网络化物流,推进金融创新业务

  物流的网络化,使超越空间限制的结算及支付手段会随之不断发展。可以这样说,正是由于物流等现代产业的网络化,才不断促进了金融体系网络化的升级换代,不断促使我国金融实现自我更新,并能推动金融机构充分利用本土化的经营网点、忠实客户等优势,巩固原有市场,开辟新型领域和业务品种,适时创新。



  三、以信息为纽带,现代金融业与物流业互相促进

  物流业需要现代金融业的支持和保障,现代金融业又依赖于物流业的不断发展而创新,物流是基础,资金流是保障,物流与金融互相促进。但要想更充分发挥这种互相促动作用,实现物流与金融高效率配合,必须加强二者之间的信息沟通。

  这种信息沟通首先是对以物流进行全面信息处理为前提的,只有根据物流的流程状况,确定物流配送各个环节的资金成本,并对物流技术和服务过程进行全面分析,才可能对物流企业资金进行科学分类和管理。其次,银行资金系统要尽快建立市场反馈体系,充分认识物流资金流动特性,及时监督和支持物流企业所用资金,减少资金投入盲目性,避免市场物资库存占压造成不必要的浪费。但是,从现状来看,目前我国物流与资金流明显不畅,资源未能有效利用。因此沟通物流与现代金融之间的信息,加快经济金融化,具有深远的意义。

  1.利用社会化信息,实现现代金融与物流共同发展目的

  社会化的信息是一种社会全体都可共享的资源。金融机构要结合资金运动特有的规律,充分认识和分析各种信息资源,保证资金安全。这就需要大量搜集、贮存、筛选各种企业活动信息,寻找资金科学运用方式,发掘有价值的资源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物流业根据物流发展的规律,了解市场对物流的基本需要,及时解决资金与物资协调关系,保证供货环节、生产环节、销售环节有机衔接。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物流业在加强自身现代化的同时,更多关注资金运用与管理,强调企业内部成本控制;银行从资金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出发,努力开辟以零时差为特征的实时结算服务体系,二者不断协调共同实现其各自经营目的。

  当然这种经营目的不一定是完全对等的,但双方目标的实现机遇是共同的。这种共同性表现在:在即时化的服务方式上,快捷性是共同特点;在以科技为基础的操作上,网络化是共同推动进步的重要因素;在企业生存最终目标上,赢利性是共同的追求目标。因此,现代金融和物流业应站在社会化的角度沟通信息,共同为繁荣经济而服务。

  2.利用internet信息,实现现代金融与物流网络互相促进

  现代企业通过对物流网络的信息化,充分体现了现代物流的“客户驱动”的运作效应。但是如前所述,单纯要求每个物流企业在创建物流网络同时,又要创建金融网络,肯定是不现实的。因此,应该在国家的整体战略开发中,投入大量资金,建立起全国统一的网络(cnfn)以及中国国家电子支付系统(cnaps),改变以卫星通信解决异地信息的传递原网络,建立以光纤通信为基础的宽带高速数字通信技术和帧中继技术,以此来解决城市间的金融信息传输问题。同时将全国各地的商业银行用互联网联接在一起,并将商业银行直接与企业、个人、政府的物流网络终端相结合,使物流与金融资金流动同时在internet上得到快速实现。

  必须指出的是,构建全国信息网络,加大财政金融资金的投入,是建设物流与资金流网络基础设施所必需;网站与物流配送及电子货币结算的协调发展更是十分必要的。因此构建以网络化信息为特征的物流与金融体系仍有许多问题亟待我们去解决。

  3.利用国际化信息,加快现代金融与物流全球化进程

  由于网络的运用,信息正在飞速传递,在现代物流业上,跨国交易打破了地域的限制,销售环节大大简化,商品配送从生产到最终消费者能直接实现,缩短了全球的空间距离,企业营销的足迹遍布世界每个角落。与此同时,现代金融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实现证券全球化、资本全球化、金融创新全球化。金融全球化与物流全球化的相互交错与融合,在加强沟通、共享国际化信息资源背景下,共同寻找到生存的空间和发展的源泉。

  在走向全球化进程中,我国的物流业由于市场主体规模较小,基础设施不太完善,至今尚无统一的全国性的电子支付系统和物流配送体系,投资回报率较低;物流的发展后劲严重不足,与西方发达国家较为健全的物流配送相比有较大的差距。我国的银行业,则长期以来由于经营机制未能及时转换,资本充足率低下,银行创新能力弱。而欧美国家的金融机构在市场运作方面已经积累了大量的经验,拥有许多我们没有的优势。这种局面在中国根据世贸协议要求更加开放中国的商品市场、金融市场时,显得尤为突出。中国的现代金融业和物流业共同面临着在国际化的趋势下,如何适应环境,变压力为动力,迎接挑战,共同促进的问题。



  因此,中国的金融业应当与物流业携起手来,加强合作,共通信息,互相促进,将有限的资金合理、科学、高效地利用好,更好地为我国的经济建设服务。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现代金融业与物流业共同发展,才能做到真正的“双赢”,在“与狼共舞”的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