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用:避免经济波动对信托业的不利影响

发布时间:2020-01-22 14:54:15


 目前,对银行信贷融资的过度依赖是我国经济的体制性一大病源。全社会的债务融资过度依赖银行体系,导致债务融资的风险长期集聚于银行体系之中。带来的宏观问题是多方面的,择其要者,一是使得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很大,二是带来货币的超量供应。而这一病症的主要原因在于公司债务市场发展的落后。大多数储蓄者是厌恶高风险的,因而大部分储蓄要通过一系列债权债务关系变成投资。由于公司债务市场很不发达,致使对应的债权资产缺少流动性,这也使得资产的管理机构缺少管理和控制信用风险的手段。

  信贷收缩将加大信托业务风险暴露

  银行贷款的数量对储蓄转化为投资的融资量有决定性影响,银行贷款增长的波动直接带来投资的波动,并引起经济的波动。信托公司的业务也高度依赖于银行,因此其业务环境必然受银行业务方针变动的影响较大。
  目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体制改革正在深入,为了尽早达到上市的要求,需要大幅改善其财务表现,在资产规模的扩张和资产质量的改善这两个存在矛盾的业务目标之前,他们将更倾向于后者优先。此外,,而银行资本的增长速度比较慢,将直接约束银行信贷资产的增长。同时,央行将继续执行比较稳健的货币政策,汇率改革后外汇储备的增长也将逐步减缓,从而减弱对货币供应的影响,使得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逐步减少,也制约银行贷款的增长。所有这些将导致下一步银行信贷的不足。
  过去几年中形成的不合理产业结构加大了金融资产的风险暴露。同时,银行信贷在经历了三、四年的松弛之后,重新转向收紧,将使项目单位的再融资计划落空。银行曾经口头答应,但无合同条款约束的再融资,很可能不再履行口头承诺。即使有书面承诺,但国内银行开出的承诺函也多为一般承诺,不是不可撤销的承诺,情况一变化,承诺就可能被取消。项目单位的再融资计划落空,将使到期的信托计划不能顺利退出,严重损害信托公司的信誉。因此,再融资“掉链”将使信托公司面对“冬天”。

  信托公司风险管理中的问题

  当前的信托公司业务更像产业投资基金。信托计划所募集的资金基本上用于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而不是用于证券投资,因而信托资产缺少流动性。信托计划的这一特点与产业投资基金十分相似。这种类似产业投资基金的投资属于直接投资,本身是风险较高的投资方式。但信托投资人厌恶风险,这就加大了信托公司在选择项目时判断风险、控制风险以及在投资存续期间管理风险的压力。
  应该引起人们注意的是,再融资的顺利实现是有风险的。信托公司必须了解项目是否已经有由合同约定的再融资?如银行贷款。若只有银行贷款再融资的承诺,要知道该承诺是否是不可撤销的承诺?如承诺无不可撤销的书面保证,再融资就有较大风险。假若项目单位只有发债或借贷等再融资的设想,风险就更大了。
  因为是做直接投资,投资所形成的资产缺少流动性,所以投资前信托公司对项目风险的评审就是控制风险的关键环节。风险评审包括风险识别、风险判断(风险价值(预期损失)评估)、风险控制(建立信用结构)等等,风险控制的手段要通过合同条款明确规定。
  但是,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目前仍是信托公司的软肋,许多公司仍缺乏独立的、有经验的风险识别和风险判断能力。风险管理的人才不足,就无法提高风险管理的水平。不建立合理的风险管理体制,决策权力缺少必要的制衡,就不可能把风险最小化。

  信托公司如何加强风险控制能力

  信托计划到期能否顺利退出并保证合约规定的回报,是信托公司的基本业绩,是信托公司的信用基础。信用是信托公司赖以生存的基础,失去信用的信托公司将面对死亡。因此,信托公司应着重加强风险控制。
  首先是投资管理中的风险控制能力。主要应从五个方面入手:项目的信用基础、项目的信用结构、项目风险和信用结构评审、风险管理部门对项目风险控制有效性的审查以及审查项目再融资计划的可靠性。
  在项目的信用基础中,依托企业未来的收益水平和现金流数量,债权人基本上可以得到法律保护,但受市场发展的影响很大,也与企业管理水平高度相关,不确定因素多。
  项目的信用结构包括担保结构、反担保、其它信用增强措施;借款人和用款人建立的管理和监督措施,委托结算银行实施的对借款人或用款人的现金流监控措施。
  项目风险和信用结构评审是一种专业能力,这种能力的增强靠培训但更靠经验获得此能力。
  其次,信托公司应加强金融机构合作,构造可靠的资金接续链条。构造可靠的资金接续链条,保障再融资的可靠性,是信托计划的生命。对同一项目,信托公司应与银行合作,把银行承诺二三年后发放的长期贷款作为信托计划的退出资金来源。
作者为中国金融学会常务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