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最后一家非金融信托公司“一商宏志”关门

发布时间:2019-08-28 11:12:15


这几天,位于北新桥路口的国营信托,门脸儿也被连锁便利店和餐饮摊儿所取代。

,一家门脸儿不小的信托商行金典新桥信托商行却如常经营着。经过逐层溯源,,隶属于当时的“一商局”。后因多次转产、并轨、股份制等企业经营形式的变化,两家店如同各奔前程的两兄弟,各自感受着自家的酸甜苦辣。如今,,一街之隔的“金典新桥”却以老国企的班底把当年“大街内,敲小鼓”的行当发展到今天的“能划价、按需找货、网上售卖、便民回收……把"信托"这样一个让时下年轻人颇感陌生的行当赋予了"变闲为钱"线上线下皆"淘宝"的新理念。

  传统信托以“信”为本,建立在卖方购买票据和信托行经营资质上,所以往往有国营背景,卖方与信托行专家一次性给商品估价协商好后拿现钱走人,这件商品进入信托买卖渠道,就不再和原卖主有任何关系,赔了赚了都是信托行的事儿。如商品被查出有问题,信托行也要负责,就凭这一条儿,在物质流通渠道不那么多元化的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国营信托公司每年都会协助公安机关破获多起“销赃”案件。

  其实信托业务18世纪起源于英国。在我国,老的旧货行业以前就叫信托行业,而如今 “房地产信托”等融资平台类的信托公司赋予了“信托行”新注解。

  对于传统信托,上世纪90年代开始,天桥信托等五个老信托行一方面因传统模式不再适应时代,另一方面伴着城市拆迁改造而纷纷关张。如今,,北京城内仍然经营传统信托“杂项”的已经仅剩金典新桥信托商行这一家。这些原先遍布四九城儿的多家信托行相继关张或转为专营店,不少对“信托”行有着特别情结的老北京不禁感叹,是否这特定时代特色的行业将随着社会的进步、百姓经济生活形态的改变而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