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托理财:别被高收益“幌子”晃倒了

发布时间:2019-10-25 18:59:15


新华网沈阳7月4日电(记者冯雷)股市的持续低迷,使银行原有的不少理财产品受累,打新股、QDII产品等风光不再,信托类理财产品或许是当前银行唯一值得炫耀的理财产品了。然而,记者采访中发现,目前各出售信托理财产品的银行柜台,往往只注重宣传所谓的“预期高收益”,忽视或故意隐去对投资者的风险警示,用高收益幌子迷倒不少投资者。
  “银行逼得没办法,把信托理财从副业变成主业了。”沈阳一家股份制银行的一位金融理财师对记者坦承,“受人之托代人理财,就必须首先对客户负责,进行风险提示,然而许多银行为多卖理财产品,往往只提收益,不说风险。”
  今年上半年,银行信托类理财产品发行的数量占总量的三分之一左右,尤其是四、五月份以来,信托产品成为市场的绝对主角,据西南财经大学信托与理财研究所统计,5月份全国32家商业银行共发行理财产品382款,其中,19家银行与17家以上的信托公司合作发行银信产品170款。个人投资者竞相抢购这种产品,新发行的产品往往半天时间就能卖光。
  从收益情况来看,最近到期的3月期理财产品的年化收益率在6%左右,新发半年期或1年期的年化收益率超过7%。然而,高收益却难掩信托理财背后的高风险。通常,银信产品的年收益率在5%左右,超过一年期定期存款1个百分点。不过,个别银信产品采取更激进的设计模式,普通客户收益率可攀升至8%,资金量特别大的客户甚至能拿到12%的年收益。
  工商银行理财规划师陈铁刚说,这种设计模式中谈到的是“预期”收益率,而这种预期收益率往往很难保证,这就是所说的“计划没有变化快”。此前众多银信产品都有银行做担保,然而,从5月底开始,银监会为了控制银行的风险,明确要求银行不得为融资性信托提供担保,这意味着投资者少了一个保护伞,风险将有所增加。
  专家指出,除了外部担保之外,信托资金的投向也是决定产品风险的重要因素。在国家紧缩银根的背景下,房地产公司难以获得银行贷款,转而求助于信托公司。如果资金投向是房地产项目,则银信产品的收益通常较高,对客户的吸引力也最大。
  业内人士介绍,银行业监管部门已通过窗口指导方式叫停银行为贷款类理财产品的担保,同时,正在制定的“银信合作业务指引”也开始征求意见,其中包括对贷款类信托理财产品进一步规范。建设银行理财规划师彭渤等建议,在各家银行销售信托类理财产品必须强制进行风险警示的前提下,对于较高风险的“银信产品”,银行和信托公司有必要引入第三方信用评估机构,向投资者披露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