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华尔街日报》揭示美对华贸易逆差真相

发布时间:2020-09-02 10:25:15


  中美贸易不平衡由来已久。美方长期抱怨中国对其贸易顺差居高不下并指责中国的货币政策。其实从全世界范围看,世界各国之间的贸易从来就不是绝对平衡的。专家指出,即使经济全球化对各国贸易流量分布有某种均衡效应,也不可能形成各国同时满意的绝对平衡格局。各种权威统计数据显示,国际贸易不平衡是一种常态。

  况且,美方所宣扬的对华贸易赤字其实“水分”很大。这背后,统计学方法上的差异以及复杂的理论与现实原因都不断加剧着“数字游戏”的难度,让两国间的贸易摩擦越来越多。

  如何有效驳斥庞大的美对华贸易赤字说?这是中国新闻从业人员,尤其是外宣工作者面对的一道难题。让“自己人”理解容易,要想说服外国人就太难了!

  《华尔街日报》2010 年12 月17 日刊载的一篇文章在这个问题上似乎走出了一条捷径。

  这篇《并非真正的“中国制造”》以美国最为成功的高科技产品之一——苹果公司的iPhone 手机为例,通过专家最新的学术研究成果剖析了iPhone 的全球贸易链,指出中国只是承接了产品的最终组装工序,但贸易额却全部加在了中国头上,无端增加了中国的出口和贸易顺差。一款地地道道的美国产品,在“环球旅行”之后却摇身一变成为完完全全中国的出口,美国鼓吹的对华贸易逆差真相昭然若揭。《华尔街日报》的文章有几个明显的特点:

  1.案例经典,认知度高

  苹果公司的iPhone 系列产品在全球拥有不计其数的粉丝,最新系列的iPhone4 手机更是创下了销售奇迹,大量苹果迷对其趋之若鹜。选择这样一款在全世界知名度极高的产品来展开话题,显然能轻而易举地吊起普通读者和广大消费者的胃口,也更容易让他们认可。

  试想如果文章的“主角”换成玩具、服装、家电等中国大宗的劳动密集型出口产品,虽然也符合报道主旨,但效果相对地就会打折扣。这些国际贸易的传统标的物已经反复在对外报道中被引用、分析,很难再有新意。它们受关注的程度是远远无法与代表着时尚高端电子消费品的iPhone 相提并论的。

  2.数据权威,解读到位

  经济、贸易解读类报道离不开客观的研究成果。数据的权威与否直接关系着报道的成败。而就对外报道而言,写作的质量则关系着报道的影响力。

  文章开篇就指出有研究表明,苹果公司的热销产品iPhone 去年给美国造成了19 亿美元的对华贸易赤字。这一论断显然让任何人都无法理解:在全球市场销售异常火爆的iPhone 一定让苹果公司“数钱数到手软”,怎么可能还出现美国对华贸易赤字呢?

  文章立即话锋一转,仍引用研究者的分析,指出“赤字”是用衡量全球贸易的传统方法统计出来的,并不能反映全球贸易的复杂性,因为产品的设计、制造和装配往往是由多个国家分工合作而完成的。“19 亿美元”实际上夸大了国家之间的贸易不平衡,给人们造成了误导。

  文章引用亚洲开发银行研究所的研究员Yuqing Xing 和NealDetert 的一份调研报告, 指出iPhone 的大部分零件是在亚欧大陆多个国家生产,而中国所做的只是装配和运输这最后一步。但贸易统计数据仍然把它当作是中国出口到美国的产品——这就是造成美国对华贸易逆差的关键所在!文章引用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帕斯卡尔· 拉米2010 年10 月的一次讲话对以上的分析作了小结——所谓的“中国制造”实际上只是“中国组装”,产品的商业价值其实是来自多个国家。如果将贸易统计方法进行修订,以反映各国实际贡献价值的多少,那么根据美国的数字,美国对华贸易赤字将大幅减少。

  文章详细解剖了“19 亿美元”是如何计算出来的,然后再按“多国分工制造”的标准重新计算,得出了美国去年因iPhone 而赚得4810 万美元贸易顺差的新结论!《华尔街日报》的这篇文章紧紧扣住两位专家的研究报告展开分析论证,还引述了加州大学针对iPod 的一项类似研究成果作为佐证,,保证了报道的客观性和权威性。

  (赵 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