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署首次发布新闻出版产业分析

发布时间:2019-08-25 20:49:15


。。报告显示,,增加值超过3000亿元,已经成为文化产业的生力军,成为国民经济中不可忽视的产业部门和重要力量。


调查,,全面调查与抽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各省(区、。
   产业已具相当规模  贸易逆差进一步缩小
  报告显示,.9亿元,增加值3099.7亿元,占同期国内生产总值(GDP)的0.9%。,,尤其在文化产业中所占比例最大。根据报告,各类出版物的出版、印刷、发行及相关活动的行业增加值超过1660亿元,占同期文化产业核心层增加值的60%以上。
  2009年,全国共出版图书30.2万种,期刊9851种,报纸1937种,录音录像制品25384种,电子出版物10708种。庞大的产业规模带动了就业。当年,.7万家(不包括数字出版单位)。.7万人,其中男性227.8万人,女性221.9万人。
  就区域发展而言,.5%、增加值的55.2%、资产总额的55.3%和营业收入的54.5%集中于北京、江浙沪“长三角”地区和广东“珠三角”等文化、经济发达地区,呈现出集聚态势,产业带初具规模。
  报告对出版行业的对外贸易状况也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行业“走出去”成效初显,版权贸易逆差比例进一步缩小。2009年,全国共引进出版物版权13793种,共输出出版物版权4205种,版权贸易引进品种与输出品种比例降至3.3∶1,在2002年,这一数据为15∶1,2008年为6.5∶1;实物出口总量不断扩大,出版物进出口经营单位2009年累计出口图书、报纸、期刊885万多册(份),较2008年增长10.4%。
   非公成分长足发展  企业变身市场主体
  报告发现,改革和转型成为这一时期出版行业发展的两大关键词。2009年,法人单位占法人单位总数的96.3%,企业法人单位总产出8274.2亿元,占全行业总产出的83.8%。其总产出、增加值、资产总额、所有者权益、营业收入、利润总额、纳税总额和直接就业人数在全行业中所占比重最低为66.0%,多超过80.0%,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作为市场主体,。
  范卫平表示,非公经济成分也获得了长足发展。在全国35.,包括个体经营户在内的非公有经济单位超过32.4万家,占到单位总数的90.8%;72.0%的企业法人单位为民营企业,另有3.7%的企业法人单位为港澳台商投资和外商投资企业。非公有企业(排除国有全资、国有控股和集体企业)占有的资产总额、实现的增加值、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在印刷复制企业中已分别占到82.3%、83.2%、84.1%和84.7%,在出版物发行企业中已分别占到69.0%、76.2%、69.3%和80.5%。
  在产业转型方面,,数字出版发展迅速。2009年,数字出版总产出已达到799.4亿元,总体经济规模超过图书出版,初步形成了北京、上海、广东等数字出版产业集聚区;在数字出版内部,手机出版的营业收入已超过传统的网络游戏,占数字出版全部营业收入的24.2%,位居首位。
   产业结构不尽合理  地区发展仍需均衡
  总体而言,,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根据报告提供的数据,。图书、报纸、期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和数字出版合计的总产出、增加值和营业收入在全行业中分别占比19.7%、25.3%和19.9%,版权贸易与服务和内容策划、制作与提供等业务收入在营业收入中占不到0.1%,尚不能充分、。报告还提醒,音像制品出版和电子出版物出版呈现萎缩态势,未来发展前景引人担忧。
  报告显示,中西部地区发展基础普遍薄弱。东部、.1%、13.6%和10.3%,中西部地区相加,也才约占全国的24%。青海、西藏、新疆、内蒙古、宁夏等省区甚至连全国平均水平的1/4都不到。
  在对外贸易方面,传统出版物(图书、报纸、期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和版权的进出口贸易在总体数量和金额上仍存在着逆差,2009年,传统出版物贸易逆差为1946.1万册(份、张、盒)、2.8亿美元,相当于同期进出口总量的52.9%和总金额的79.7%;引进版权品种数量是输出数量的3.3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