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悠久的中国名玉——岫岩玉

发布时间:2019-08-26 22:05:15


岫岩玉,产于“中国玉乡”辽宁省鞍山市岫岩县。岫岩山清水秀,宝藏遍野,以盛产岫岩玉闻名中外,堪称辽东半岛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1983年在海城小孤山仙人洞人类洞穴遗址中,出土了距今1.2万年前的3件岫岩透闪石玉砍斫器,为迄今人类最早制作使用的玉制品。

《中国古代玉器》一书载:“中国最早玉器出现于距今约7500年的辽宁阜新查海的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内”、“作为岫岩玉的故乡,辽宁阜新查海和内蒙古兴隆洼率先揭开了中国古玉文明的篇章。”

岫岩玉远古开发利用的顶峰是在距今5000至6000年的红山文化时期,其中最著名的内蒙古三星他拉玉龙,被称为“中华第一玉龙”。《中国文物鉴赏•玉器卷》载:“几千年来,我国人民使用岫岩玉,从没间断过,最具代表的辽西出土新石器进期红山文化玉器用料全部为岫岩玉。从商周、春秋、战国到西汉,一直到今天”。

岫岩主要有透闪石质玉(老玉、河磨玉、石包玉)、蛇纹石质玉(岫玉、花玉、黄玉等)和透闪石质玉与蛇纹石质玉混合体(甲翠)三大类。岫岩玉晶莹温润,玉质细腻,颜色多样,有耐高温性和搞腐蚀性,可雕性和抛光性好,适合雕刻大中型玉件。

岫岩玉远景储量约300万吨,居全国之首,实行限产后,年产量仍占全国总产量的60%。特别是岫岩的玉石王、井中玉王、河磨玉王和重约6万吨巨型玉体“四大玉王”相继出世以来,产生轰动效应。1960年7月玉石王被发现后,周总理亲自批示:“这是稀世国宝,不可多得,一定要保护好玉石王。”

岫岩近古玉器生产初起于清乾隆年间,兴于道光、咸丰时期。进入上世纪90年代,岫岩玉生产进入繁荣发展的新阶段,岫岩玉雕产业不断兴盛和发展壮大。工艺精湛的岫岩玉雕工艺技术,深得京派玉作名师的真传,既借鉴南方工艺精华,又熔铸北方制玉特色,形成了独特的岫岩玉雕风格。

岫岩玉雕工艺品造型生动传神,雕工细致圆润,能运用多种技法化瑕为瑜:

用岫玉雕刻的“华夏灵光塔薰”在中国第五届工艺美术品百花奖评比中获得最高金杯奖,被评为国家珍品;

巨型浮雕——“沧桑辽宁”成为昆明世博会辽园一道亮丽风景线;

巨型玉雕《孔庙——孔子生平》是用十余吨岫玉精料,花费4.5万个工时而完成的玉雕杰作,是当今世界最大的玉雕作品,被评为大世界吉尼斯之最;

《开放的中国》入世纪念品——“玉壁”,作为入世国礼馈赠予各国政府首脑、国际工商界领袖等世界名流。

“家有片玉抵万金”,收藏鉴赏和使用玉器已经成为新的时尚。投资现代玉器,特别是精品、珍品、上品玉件的保值、增值已是广大爱玉者的共识。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岫岩玉加工产品的档次和产值都在稳步提升,在国内玉雕业中加速崛起,并占据了重要的地位。2001年,岫岩县岫玉产业年产值达4亿元,创造利润2000多万元,产品远销至40多个国家和地区。“十五”期间,岫岩创建了3个世界之最:即世界最大的玉雕工艺品销售集散地;世界最大的“巨型玉体”开发旅游胜地;世界最大的玉雕工艺品博览中心,为蓬勃发展的岫岩玉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