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高新区政府助推破冰 实现首例版权融资

发布时间:2021-05-23 11:04:15


引:1999年第一例知识产权融资业务在中国工商银行山西省忻州分行办理以来,这10年间,不少资金短缺而又拥有知识产权的企业,在知识产权融资路上可谓充满曲折艰辛。

知识产权交易网宣言写着这么一句话:“在我国尚有90%的专利、版权和闲置商标还躺在实验室和办公室里‘酣酣睡眠’我们实在需要一根哈利波特的魔法棒,去唤醒那些沉睡着的知识产权,将它们变成宝贵的财富!”

知识产权资本化是应对金融危机、突破中小企业融资瓶颈的有效手段。但知识产权融资难,仍是许多中小科技企业的愁肠。成都高新区今年实现突破:第一个通过版权实现融资;首个完全以知识产权作抵押,而非“打组合”的方式。这让许多中小科技型企业看到曙光。

从制定政策到借力,高新区一边在唤醒“酣睡”的知识产权,一边在知识产权融资难题上走出了自己的破冰之路。

首个版权融资成功

从7月开始,关注的目光,频频落到成都兆益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兆益科技头上。两个好消息到来,兆益科技实现高新区的两个突破:第一个通过版权实现融资;第一个完全以知识产权作抵押,而非“打组合”的方式。

兆益科技公司总经理韩毅与副总经理李秀荣终于松了一口气:“这下心里有底了。”虽然金额不大,但是他们的目的在于通过这个方式,与银行建立长期信贷关系,为公司长远发展铺好路。

这个消息,让高新区天府软件园里中小科技型企业备受鼓舞。

作为无形资产的一种,知识产权具有无形性、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和较高的风险性,明显不同于银行习惯的有形抵押物,因此对于渴求发展资金的中小企业,也总是把知识产权质押作为不得已而为之的选择。“高新区首家‘纯’版权融资成功的公司。”成都高新科技信用担保有限公司解释道:因为知识产权融资难,所以以前会采取一种“打组合”即实物+知识产权的方式:比如一家贷款1000万+200万房产。“打组合,适用于成长阶段企业,购置有一定实物。”

对于没有固定资产的中小科技企业,如兆益科技等企业而言,对于版权融资,之前“心里一点底都没有”。

最初 跑了一两年都未成功

“这个成功太不容易了。”9月9日,在高新区天府软件园里,兆益科技公司的总经理韩毅、副总经理李秀荣看上去有些疲惫。说起这次融资成功,他们没有欣喜若狂,只是感慨和欣慰。

兆益科技成立于年12月,注册资金230万,是一家专门从事ITS的高科技企业和软件企业,集科研、生产、销售服务为一体。公司汇聚一批软件、硬件开发方面的高级专业人士,产品开发范围覆盖GPS车载设备、嵌入式单片机软件、计算机应用软件等领域。已成为中西部地区综合实力第一的GPS/GPRS车载终端、GPS软件研发机构、GPS运营商。

企业在发展中需要资金,如何与银行建立长期信贷关系呢?这让两位老总发愁。“我们这种研发型的科技企业没有什么固定资产,根本无法进行常规融资。”韩毅说。公司最核心的是自主研发软件,在公司初创时,出于“保护”,公司有意识去登记了版权。

这些已经登记的39件版权,应该是公司最“值钱”的东西了。“其实从相关资料上,我们早就了解可以用知识产权融资。”韩毅说,他们也了解另外一个现实,“知识产权融资很难,我身边的同行几乎没有成功的。”

韩毅和李秀荣不是没有尝试,甚至花了两年的时间,奔波找了数家金融机构和担保公司,但是越跑越灰心。“知识产权融资于全球而言,都是一个新课题,风险大,所以金融机构面对这个新业务,也在探索并很谨慎。”韩毅说,几番波折下来,办理时间长,且没有成功。一位银行人士告诉记者:在知识产权交易市场尚不完善的情况下,银行谨慎是因为评估难、变现难、风险大。

银行抬高了申请门槛,加大审核高度,对贷款的用途和期限作了限制要求,还规定了授信额度。这就使得大部分急需融资的中小企业相当一部分被拒之门外。

破冰 政府借力科技局局长亲自过问

2010年,当兆益科技再次尝试时,高新区科技局出手了。

为促进中小科技型企业融资,5月,高新区科技局牵头,高新区60余家企业聚集在一起,每家企业上台进行5分钟的介绍。成都高新科技信用担保有限公司(下称高新担保相关人员也在现场,对每家企业进行初步评审。这次评审会,30余家企业通过了初审。兆益科技也通过了初审,工作人员再进行实地评审,仅一个多月时间,公司成功实现融资。

让韩毅感动的是,自己的企业规模并不大,而高新区科技局局长亲自过问此事,这次政府借力,所以周期特别短。“高新区对自己企业技术实力很清楚,企业申报知识产权和创新基金,都要通过科技局,这也是我们了解企业的一个渠道。”高新担保负责兆益科技的项目经理表示。

其实,在兆益科技版权成功融资前,考虑到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一直受制于融资难题,成都高新区就已铺开破冰之路,尝试知识产权融资,为拥有自主智力成果的中小企业开拓新的融资渠道。

高新区通过“统借统还、风险共担”的融资贷款、设立和引入专业投资机构等方式,初步建立多样化、多渠道的投融资服务体系,形成了政府产业资金、债权融资股权融资、上市融资等多种方式组合的梯形融资模式新格局,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模式就是其中之一。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融到大量资金的同时,还极大降低了企业的融资成本。

高新区积极探索利用版权、专利等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的融资方式,为拥有自主治理成果的中小企业带来新的融资渠道。两年来,共帮助成都兆益科技等企业利用版权、专利等知识产权向第三方(担保机构质押,获得贷款7250万元。

另外,在每年1700万元的科技项目基金审核中,获取和运用包含版权在内的知识产权被作为项目验收硬性指标。这些方式,都较好地推进了科技成果的产业化。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高新区科技局副局长张敏曾算过一笔账:目前高新区有1915家企业拥有一项以上的专利技术,按照每家企业通过知识产权融资获得200万—300万元计,总数就超过40亿元,而这一数字还将随着企业专利的增多而不断上升。

最新动态

8家企业获知识产权抵押贷款

成都高新科技信用担保有限公司是由成都高投集团出资成立的政策性担保机构。高新担保副总经理何萍介绍,自2009年成都高新区正式成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高新担保便在高新区科技局的引导下,大规模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尝试。“软件、动漫、文化……这里聚集着大量高新科技初创企业。起步时,这些企业并无足够用于抵押的实物资产,甚至连办公房都是租用的。要在银行融资,几乎不可能。”何萍感慨地说:“知识产权是这些初创企业的灵魂与核心竞争力,看好它们的发展前景,但申请融资时却又找不出实物资产抵押,连我都跟着着急。”用知识产权来抵押担保,将无形资产转化为有形,融资难题有了新的出路。

高新区积极探索利用版权、专利等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的融资方式,为拥有自主智力成果的中小企业带来新的融资渠道。两年来,共帮助成都兆益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等8家企业利用版权、专利等知识产权向第三方质押,获得贷款7250万元。

行为举止也纳入考评

“知识产权是科技型企业的无形资产、核心竞争力,但对于担保公司来说,意义并不大。为它们担保贷款,意味着我们要承担巨大的风险。”何萍介绍,由于知识产权融资的特殊性,担保公司对企业的项目评审将更加谨慎。

缺乏实物资产,因此在项目调查报告中,企业的软性指标显得尤其重要。“项目经理将有半天时间前往企业内部进行评审,着重考察公司人员构成、企业管理经验及管理层稳定性、产品技术发展趋势、企业信用等。一般来说,4至5天后,项目经理还将再与企业进行深入接触,甚至连企业负责人的谈吐、行为举止都要仔细观察。”何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