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家山寨溢书香

发布时间:2019-08-26 06:19:15


——记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湖南吉首市补点村农家书屋


“一本好书往往就是一所学校,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补点村农家书屋就是这样一所用科技知识滋润人们心灵、传播文明的好学校,在这所学校里,补点村人学到了很多。”湖南省吉首市寨阳乡补点村村支书石天银感慨地说。
12月21日,、、国家广电总局、。而石天银在大会上所做的生动精彩的汇报,也赢得了大家的阵阵掌声。
如今,知识不仅改变着苗寨人的精神面貌,也悄然改变着补点村人的生活。苗家山寨书香正浓,补点村人因农家书屋而今非昔比。
不盖楼房建书屋
补点村地处吉首腹地,属于典型的山区、边区、少数民族聚居区。多年来,由于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差,基础设施落后,村民生产生活环境仍处于原始的、封闭的、几乎是自给自足式的自然经济状态,贫困户占全村的22%。
2009年,湖南省委宣传部建整扶贫工作队进驻该村对口帮扶。路平了,桥修了,坝筑了,但是在面对是修办公楼还是修农家书屋的抉择面前,村支两委高瞻远瞩,毅然选择建一个农家书屋。“因为我们知道,只有富了脑袋才能富了口袋,这么多年未能致富奔小康,关键在于思想观念落后,是缺少知识和文化的营养。”石天银说。
石天银的这番话道出了农家书屋工程的特别可贵之处——将一所用知识滋润人们心灵的学校建在了村上,建在了农民身边。这种滋润不是“蜻蜓点水”,农家书屋在为农民提供文化知识的同时,更培养了一种学习的习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也许是村民渴求知识的愿望太强烈,在动工修建书屋的过程中,补点村既没有发动,也没有号召,但村里的男女老少都自发投入搬材料、挑沙石的队伍中。经过3个月的努力,一个占地面积110平方米的农家书屋建成开放。书屋分为展览阅读室和影视播放室,村里自筹部分资金购买了书籍,又在上级宣传部门、,增加了数量和种类。书屋里收藏了4500余册藏书,还有200多种电子音像制品、30多种报纸杂志。
全村上下学习蔚然成风
书屋有了,怎样才能发挥它的最大效益,如何供书、读书、管书、用书,怎么样把科技知识、文化知识传播于民?村支两委想了许多办法。
  在书屋保障方面,驻村工作队、寨阳乡政府给予了大力扶持,筹资帮助村里开发了4亩鱼塘,作为村集体经济以弥补工作经费的不足。乡政府还决定每年从有限的工作经费中拿出2000元作为书屋购书等经费。在书屋管理方面,补点村一是坚持在书屋开放时间上方便村民,除了固定时间外,尽量满足农民读书要求;二是坚持在书屋整理上分门别类,设实用科技、政策法律、文化艺术、医疗卫生等六大类,按种类上架,并逐类逐本进行了编号;三是坚持在书屋管理措施上规范借阅流程,制定图书登记、借阅、借出、阅览室管理等制度,实行规范化管理。
  针对全村有4个自然寨,村民居住分散,经常有村民想看书而无空闲时间去借的实际,补点村还在每个自然寨设立了图书借阅分点,送书进户。管理员不定期更换图书种类,将图书目录编印成册发放到户,使村民了解藏书内容。同时,收集了村民的电话号码,只要有村民来电话借书,志愿者小组成员就会及时送书到寨、到户、到校园。
  此外,为提升人气,营造读书学习浓厚氛围,村里还利用有民族文化传统的村民乐于参加苗歌、苗鼓等民族民间文化活动的优势,每年举办苗歌苗鼓竞赛,有奖读书学习竞赛活动。同时,还依托书屋,聘请农技、蔬菜、畜牧等部门专家开展专题讲座,内容由村民“点菜”。
  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全村上下,男女老幼学习蔚然成风。茶余饭后,农闲时间,农家书屋成了他们的首选去处。读书读报,不仅丰富了村民的见识,净化了村民的思想,也提高了村民的文明素质。据初步统计,自书屋开放以来,借书人数达1214人次,光碟借出118人次;举办专题讲座5次,参训人员达210人;出知识板报6期;组织有奖学习竞赛活动2次,参加人数近千人。
  名副其实的“黄金屋”
  “金屋银屋,都不如我们这个农家书屋。”这是养猪大户施和书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他家现有存栏15头母猪,仅出售仔猪一项,年收入在3万元以上。“以前也养母猪,都是按老套路老办法凭经验养,收入总是上不去,技术跟不上,有一年差点全军覆没。后来在书屋里,我认真查阅了母猪喂养的有关技术资料,结合实际,改进了养殖技术和饲养方法,效益马上就出来了,还真得感谢农家书屋这个‘哑巴教师’。”说到农家书屋的好处,施和书深有感触地说。
  除了施和书外,还有不少村民从农家书屋找到致富的金钥匙。返乡青年时远刚利用自己在外务工所学到的技术和在农家书屋查看的资料,自己开办了家电维修部,由于技术好、信誉好,村里大部分村民都将坏了的家用电器送到他的维修部,不但方便了村民,家电维修业务也蒸蒸日上。
  村主任胡银秀从农家书屋查阅资料,第一次掌握了无公害蔬菜、农家乐等新鲜词汇,并活学活用,建起了7个面积为3亩的蔬菜大棚,利用村里水土无污染的资源优势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带动全村30多户村民种植蔬菜,还利用村里山清水秀,生态保护完好的有利条件积极引导村民开发休闲农家乐。“这要是在以前啊,我想都不敢想,家里人也不会支持,村民更不会跟着你去做,思想观念的转变主要还是靠学习,这其中,书屋的作用功不可没。”胡银秀说。
  通过书屋举办的培训班,补点村目前已培养出施和书、石天银这样的种养专业户12户,户年均收入2万元以上;培养了科技致富能手4人,人年均纯收入3万元以上,90%的农民掌握了1-2门实用技术;推动了蔬菜、畜禽、林果产业的快速发展壮大。
  农家书屋搭建了一个好平台,越来越多的农民群众,在农家书屋找到了自己的致富之路,农民足不出村就能读到适用的图书,成为学科技、闯市场、快致富的“加油站”,成了名副其实的“黄金屋”。(作者:曾革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