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探访广州亚运城揭开神秘面纱

发布时间:2020-09-26 02:33:15


  27日上午,跟随“全国重点网络媒体亚运行”采访团,大众网记者提前走进亚运城,为网友揭开其神秘的面纱。


  大众网广州9月27日讯(记者 赵新婷)距离广州亚运会的开幕已经进入倒计时46天,但广州亚运城的建设布局及场馆的运行依旧犹抱琵琶半遮面,尚未向公众开放,神秘感十足。27日上午,跟随“全国重点网络媒体亚运行”采访团,大众网记者提前走进亚运城,为网友揭开其神秘的面纱。


  从市内驱车一个小时,浩浩荡荡的采访团队出现在位于广州市南部、风景秀丽的莲花山水道以西,清河路以南的亚运城。这里规划面积达2.73平方公里。是广州亚运会的重要特色之一。不仅包括传统意义上的亚运村-运动员村,还包括技术官员村、媒体村、主媒体中心、后勤服务区、体育馆区及亚运公园共七大部分。由于亚运城至今还有对公众开放,所以驱车行驶在城内,十分安静。


  运动员村:49栋90-120平方米房间供其居住


  运动员村位于亚运城的中北部,包含运动员居住区、公共区、后勤区、国际区、附属室外停车场及室外配套工程。居住区是运动员村的核心部分,分为4个独立的组团。


  记者在村里看到,现代的建筑风格、露天的阳台,以及90-120平米的优良户型使得居住区看起来很是惹人爱。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居住区建筑大多采用了11层的一梯两户板式设计。共有49栋住宅,近10000各房间。面积在90-120平方米,户型有两室,也有三室。


  公共区位于运动员居住区以西,有人员离抵办证手续中心、停车场等配套设施。后勤区则位于居住区东侧、亚运城中小学的北侧,设有7000座运动员餐厅、大巴停车场、赛时往返赛场专线大巴站场及候车亭等配套设施。


  记者了解到,运动员村、媒体村、技术官员村等居住建筑在赛后进行必要的改造后,将作为示范性的居住社区物业投放市场,带动周边城市区域的整体建设。
主媒体中心:细节之处彰显人性化


  走进亚运城主媒体中心(MMC),记者们似乎马上进入“亚运工作状态”。了解各个房间的用途、询问房间设备的使用方法……都想利用难得的机会提前熟悉场地。
亚运会的主媒体中心包括媒体村公共区、主新闻中心(MPC)、国际广播中心(IBC)及室外配套工程。其中,国际广播中心主要是为各国电视记者服务,世界各地看到的比赛画面将从这里传出,主新闻中心则是为平面媒体的记者服务。


  在工作间内,记者注意到房间内清晰地标明了文字记者工作区、摄影记者工作区等字样。文字记者座位有580个,摄影记者的座位有130个。为了方便记者工作,每张桌子上都设有电源插座和宽带口。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摄影记者座位上,桌子间都设有一个挡板。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考虑到摄影记者的器材较多,这是为了防止器材从桌上掉落特别设计的。


  广州亚运馆:“亚运第一馆”科技又环保


  在亚运城中,广州亚运馆绝对称得上位主角。其位于亚运城南部,北临风景优美的莲花湾,与运动员村、升旗广场隔水相望,并通过流线型空中漫步廊道与主媒体中心、地铁4号线海傍站相连,处于进入亚运城的门户地区。


  广州亚运馆建设用地面积10.5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5万平方米。是广州亚运会规模最大的新建场馆。并通过流线型空中漫步走廊与地铁站,主媒体中心有机结合在一起。


  参与设计的邵工告诉记者,亚运馆将在亚运会及亚残运会期间承接体操、艺术体操、蹦床、台球及壁球等比赛项目,是本届亚运会12个新建场馆之一,被视为本届亚运会的标志性建筑。建成后,它将成为广州市最大的综合性体育馆。


  谈起亚运馆的设计,邵工感慨良多。“当时设计最大的困难就是时间紧。前期设计只有1个多月时间,4个月就要出施工图。那段时间每天工作16个小时而且没有休过周末。”邵工此前在英国学习了6年,获得了建筑学的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此次设计亚运场馆便将国外节能的设计理念融入场馆建设中。


  广州亚运馆实施了隐藏拉索幕墙系统,不锈钢金属屋面板系统,屋面板雨水收集及综合利用系统等多项节能新技术,,是亚运场馆在高科技应用的代表之作。广州亚运馆节能率达60%,远高于国内公共建筑节能率50%的节能要求,节能环保水平居于国内大型体育场馆建筑前列。


  记者了解到,体育馆最大跨度达99米,总用钢量达10000吨,总吊装工期80天,实际吊装时间不足70天。由于屋顶整体呈双曲面的异型结构,铸钢部件形状复杂、多支腿、体型大、姿态各异,拼装及焊接的工程量非常大,加上安装精度要求高,施工工序多,涉及多个专业,因此施工组织异常复杂。邵工也表示,由于设计理念强调连续性,所以场馆之间要用一个屋面连为一体。而由于很多地方都需要悬挑,所以施工很有难度。


  随着广州亚运会的日益临近,各个赛事场馆的内部建设也进入收尾阶段。记者了解到,亚运城初步定于10月下旬向公众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