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尚传媒投入5亿元谋划5年内布局成业界热议的话题 产业发展,要有踏向未知的勇气

发布时间:2020-11-22 10:33:15


  □本报记者 袁舒婕 晋雅芬

时尚传媒近日以“时尚之夜·灵感之翼”为主题举行了18周年庆典。18年来,时尚传媒从起初的“小院时代”到今天的“时尚大厦”,绝不仅是空间的跨越;从第一本杂志《时尚》到如今旗下的17本刊物,从最初的4人创业到如今拥有千名员工;从单一的纸质化传统媒体到今天的全媒体、立体化时代开启,时尚传媒始终站在时尚产业的最前沿,身体力行地扮演着“时尚生活的领导者、时尚文化的创造者、时尚产业的推动者”的重要角色。

近日,漫步在北京的王府井大街上,时尚传媒举办的寻找街拍时尚先生、开启触动视界等活动,让人们感受到传统时尚期刊向多元化、产业化的不断延伸。

在过去18年里,时尚传媒通过产业化发展,合理配置并有效整合资源,依托丰富的内外部资源做大传媒经营,不断获取经济收益,使得时尚传媒产业化成为业界热议的话题。

细化市场

丰富品牌内涵

书籍杂志色彩斑斓、工艺作品设计独特、咖啡茶点香醇暖人、文化沙龙精彩纷呈……这是时尚廊实体书店的一景,也是时尚传媒的一景。如今,时尚传媒不仅涉猎时尚廊实体书店,还将触角向电影、广播、电视、网络、手机新媒体、戏剧等关联领域和行业延伸。

,2011年时尚传媒陆续投入5亿元,计划在未来3年~5年内实现产业化发展布局,预计届时营业额将在现有基础上翻一番,基于新载体和新手段的相关运营收入也将占到整体收入的30%左右。

通过不断细化市场,向有消费能力的不同领域进军,是时尚传媒的发展模式。据了解,时尚传媒对女性时尚杂志的读者群进行细分,将旗舰杂志按照年龄层进行划分,然后以性别为区分,出版系列男性时尚刊物,随后又接着从消费领域划分,重点体现健康、家居、汽车、旅游、时装、钟表等门类。

目前,时尚传媒以广告为主要收入来源。随着时尚刊物数量的增加,品牌商的广告投放也越来越注重媒介的影响力、公信力。时尚传媒旗下的多本刊物共同发展、各有特色,目标读者群和广告客户各有侧重,便于品牌商有针对性、选择性地投放广告。对此,刘江坦言,媒体的本质就是影响力。目前,时尚传媒深度开发关联产品,对整体品牌的塑造起到了核心作用。刘江说:“各种产品都使时尚传媒的品牌更加丰满,就像一个人的性格,多才多艺是不是更可爱一点?”

多媒体融合

增强用户体验

步入2011年,时尚传媒完成旗下原创内容统一采集、加工、编辑,跨媒介多平台发布的业务转型,实现数字化、互动化、个性化、定制化的多媒体融合发展,原有17本传统期刊与新兴数字出版物产品系列并行布局。与此同时,还不断开发新产品,以期挖掘更多潜力。

“可以看也可以听的时尚”是时尚传媒打造广播的一个口号。自2月28日起,时尚传媒将时尚的边界拓展到广播领域,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联手打造国内第一档时尚节目《时尚知道》。刘江认为,广播的价值被严重低估了。事实上,广播时至今日依然具有很大的潜力,开发广播能增强用户的听觉体验。

时尚传媒在摸索产业化发展的道路上频出重拳,集结旗下7本刊物发展数字化,成为新加坡航空公司客机上首批推出的电子化读物。据了解,旗下其他期刊接下来也将以极具欣赏性和趣味性的数字化呈现方式和互动形式,登陆更为多样性的媒介和载体。

延伸产业链

强化影响力

时尚传媒产业的发展带动了整个产业链的开拓。为时尚传媒工作的人,如今已经成为一个庞大的群体,涉及摄影师团队、明星产业、化妆品牌、服装造型、服饰搭配等。其中,“芭莎造型”团队参与了电影《非诚勿扰2》的造型设计。“时尚传媒愿意介入时尚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增强时尚传媒深刻的影响力。”刘江说道。

纸媒必须延伸自己,同时必须强化自身核心价值。据了解,继去年时尚传媒与先锋戏剧导演孟京辉首次合作,联合出品原创音乐剧《三个橘子的爱情》大获成功后,双方今年又再度联手推出时尚喜剧《罗密欧和朱丽叶》。同时,时尚传媒还深度参与田沁鑫导演的话剧《大家都有病》。刘江认为,在时尚传媒的品牌精神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创新,唯有不断整合新的、好的、时尚的元素并大胆创新,才能不断推出具有持久生命力的精神文化产品。

时尚传媒的跨媒体产业化运作,从最早发端于与各大主流电视媒体的合作探索中更可见一斑。比如,时尚传媒与北京电视台联手推出中国时尚大典,与中央电视台合作打造时尚消费节目《购时尚》,与湖南卫视推出中国首档电视网络互动节目《越淘越开心》。

此外,时尚传媒旗下刊物《华夏地理》定期邀请专业摄影师举办摄影讲座;《时尚新娘》推出系列时尚新娘必修课,以准新娘婚前、结婚进行时、婚后生活为线索,覆盖美容、珠宝、服饰等相关领域。如今,类似的讲座活动已经成为时尚传媒延伸产业链的常规工作内容,也是其推动全民时尚的方式之一。“这些路都是闯出来的,你必须有永远踏向未知的勇气。”在刘江看来,“时尚就是一种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