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尔玛采购预警中国企业

发布时间:2019-08-25 14:24:15


  国人引以为豪的“中国制造”可能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据媒体近日报道,沃尔玛全球采购中心今年在中国的采购额将降至120亿美元左右,与往年相比减幅达40%。与此相应,在沃尔玛的所有服装、家具和小商品中,“中国制造”的比例已大幅降低,取而代之的有来自美国本土、东南亚、巴西乃至丹麦等地的商品,其价格高于中国商品,但所占市场份额呈快速上升之势。仅凭发生在沃尔玛的这些变化未必能预言“中国制造”走向式微,但其传递的丰富信息无疑值得中国企业细细品味。
  应引起中国企业关注的还有投资领域的新动向。资料显示,一些嗅觉敏感的跨国公司已开始调整投资布局,把更多的“鸡蛋”放在了诸如印度、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的“篮子”里。以英特尔公司为例,这家全球最大的芯片制造商去年早些时候决定在越南投资3.5亿美元建造新厂,结果当年年底前又将投资额增加到10亿美元,相当于该公司近10年在中国的投资总额。英国《经济学家》的一篇文章分析说,一些公司避开中国蓬勃发展的经济势头而将新厂建在亚洲其他国家,根本原因就在于他们通过对成本、风险、市场、物流等因素的权衡,发现中国并非生产制造的最佳场所。若事实果如其所言,则“中国制造”的城堡无异于建在一片流沙之上,根基并不牢靠,而中国企业倘不自知,甚至仍面有得色地安守城池,则前景可谓危矣。
  “中国制造”之危,危在其处于价值链的低端,自身缺乏核心技术和研发能力,而过于依赖土地、劳动力等方面的成本优势。考察一下英特尔公司去年的投资行动,我们可以发现,这种成本优势很容易在较短时间内就“溜”到诸如越南这样新崛起的国家。据不完全调查,上海市2005年的劳动力成本每人每月为350美元,深圳为250美元,而同期的马尼拉不过200美元,曼谷约150美元,印度尼西亚的巴淡岛更是低至100美元。环顾今之天下,“中国制造”赖以勃兴的成本优势已开始在其他国家和地区发力,国际资本与制造业浪潮也随之汹涌而去,制造业的大发展在这些国家和地区已成为一种可以预见的必然。或许在不长的一段时期内,这些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就会成长为中国企业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并像今日的中国企业那样横持成本之槊,在国际市场上攻城略地,所向披靡。沃尔玛订单结构的变化为这个假想提供了佐证,也为中国企业敲响了警钟。
  一味依赖既有成本优势的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如果企业在原始积累的过程中洋洋自得于日进斗金的扩张速度,而忽略了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和提升,成本优势的“踏脚石”终将会变成持续发展的“绊脚石”。在整个制造业的价值链体系中,利润多归于研发、设计、服务等环节,低端生产制造环节仅能分得微薄一羹,所以处于这个环节上的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往往身薄衣单、难经风雨,市场上稍有风吹草动,就一片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同样据媒体报道,一家在前几年曾向沃尔玛供货十几万只产品的中国企业今年被迫退出了沃尔玛的供货商名单,因为该企业的制造成本“基本上超过了原来的一倍,而沃尔玛的价格一直很低”。
  所以,有理想的中国企业和企业家应该认识到,“中国制造”的地位必须经过一个自我否定和自我提升的过程才能得以真正确立,缺乏战略、安于现状的企业必将行而不远,建设创新型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实现升级换代是中国制造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应对潜在危机的明智选择。面对沃尔玛的订单,中国企业应该“放下包袱,开动机器”。

时间:2007-8-14
记者:曾昭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