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产业:在实践与探索中前行

发布时间:2019-08-11 11:01:15



  今天你低碳了吗?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之后,“低碳”变成了全球热词。在坎昆的“中国日”上,我国集中介绍、展示了中国的低碳行动,并表示将认真履行节能减排承诺。半年时间内,我国在低碳领域进行了大量实践和探索。日前,在2011中国清洁电力论坛上,有专家表示,在众多新能源品种中,预计太阳能光热发电可望成为未来新能源的主导核心内容。无独有偶,财政部与工业和信息化部随后也发布消息,在近日中央财政下拨的8.18亿元科技成果转化资金中,将重点扶持低碳环保领域。这充分显示了我国发展低碳产业的决心。
加紧低碳领域专利布局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严峻形势下,“低碳经济”、“低碳技术”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低碳技术涉及电力、交通、建筑、冶金、化工、石化等部门以及在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油气资源和煤层气的勘探开发、二氧化碳捕获与埋存等领域开发的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新技术。
  “能源问题是当今社会最关注的领域,现在经过百余年的变迁,全球已经形成了以化石能源为支撑的经济社会的体系。随着发展中国家工业化进程的加快,能源的消耗量还在不断增强。从长远来看,这种以化石能源为主的能源供应体系难以为继,能源的有限性对我们带来的挑战是最大的。”国家能源局有关官员表示,为了加快能源结构的调整,全世界都认为在提高能源效率的基础上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确实是一个必由之路。
  截至7月10日,记者在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检索系统中以“低碳”为关键词,查得目前国内外已提交申请和获权的3种专利共3847件, 其中发明专利2874件,实用新型专利960件,外观设计专利13件。据统计,2004年,我国低碳技术专利申请数量不到1000件,2006年超过3000件,2008年超过6000件,呈现快速上涨的趋势,这充分显示近年来我国在低碳技术领域蓬勃发展的态势。对此,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田力普表示,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低碳技术还存在不足,总体上看,我国低碳技术专利总量仍然较少;申请单位多为高校和科研单位,企业申请少,特别是研发能力突出、专利申请量大的企业少;向国外提交专利申请少;涉及核心技术的专利少这一趋势仍未改观。田力普表示:“在这个问题上,中国面临严峻的挑战,应该下更大的力量,做更大地投入,在这方面加强自主创新,形成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尽快地迎头赶上,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我们国家的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实现环境友好型的这种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推进主力能源可再生性
  不久前,德国宣布,要在11年内放弃利用核能。目前德国用电总量中有23%左右来自核电,如果不用核能,怎样解决能源问题?德国的一些经验和做法值得我国借鉴。一份资料这样估计:天气条件理想时,全德国的太阳能和风能发电总量可以达到28座核电站发电总量。由此不难看出,太阳能热发电技术已经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皇明太阳能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皇明公司)通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镀膜钢管产品,在太阳能热发电领域赢得了主动。据了解,皇明公司的集热镀膜钢管已出口西班牙、德国、法国、印度、意大利等国,成为目前中国唯一一家向国际输出高温热发电核心技术的企业。2008年,德国诺瓦蒂公司在西班牙建立的世界上首个商业菲涅尔式太阳能热发电示范站,采用皇明太阳能公司生产的镀膜钢管,该电站已成功运行3年且实现并网发电。皇明公司中高温工业事业部有关负责人在接受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该公司镀膜钢管产品已提交发明专利申请6件,并于日前成功向西班牙输送长达2.7万米的镀膜钢管。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所长韩文科表示,目前,在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成本中,风电为每千瓦时0.5元至0.6元、太阳能发电为1.2元至1.5元、生物质发电是0.4元至1.0元,逐渐接近化石能源,说明可再生能源已进入到能够产业化、规模化和商业化发展的阶段。从我国长远的能源战略而言,到2020年实现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的15%只是一个起点,今后要争取在2030年占到20%,成为主流能源之一;到2040年占到1/3,成为主力能源及能源需求增量的主要供应者,这样我国的能源发展就实现转型了。(记者 李群)